第二十二章 布局永宁(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更新最快
刘玉成无比感触地说:"前段时间老于跟我讲.哲堂是块好料.让我一定好好用.我当时就说老于啊.哲堂的确是块好料.可我用得心疼.哪件事也少不了他.我真担心.哪一天把他累倒了."
高哲堂一听.心里或多或少有点感动.但是嘴里还是半开玩笑半严肃的口吻便接起刘玉成的话茬说道:"刘书记.你看这话就见外了.这是我本该的工作.不过要是真是心痛我们政府口子的活儿.就在省委常委会上给我们李书记扇扇风.亮亮灯……"
高哲堂话语刚落.刘玉成神色再次飘拂起來.他当然明白高哲堂话中的意思.无非就是近江城市改造的八大工程的批复.这个些政府工作议案早就递上去省委常委会讨论.可是李书记从稳健发展的大局.当中的好几个工程都卡在常委会上.沒有具体的讨论.
平心而论.刘玉成对这几个项目也是持有乐观的态度.当然也就希望近江市的八大工程一一能付诸上马.投建使用.他也不是沒有努力过.当时他就常委会上直言表态.不过李治国书记似乎有个人的看法.所以一直也沒有一个最终定论.
所以.刘玉成此刻并无打算探讨这方面的话題.毕竟眼下这个事情.急也急不來.于是.他拿起跟前的茶.蜻蜓点水般碰了一下水杯.话锋一转.略带内疚的口吻说道:"哲堂啊.辛苦了."
沉默几秒后.刘玉成似乎想起了点什么.他接着说."这是朋友送的两棵参.你拿去.补补身子.要是真把你累坏了.不说我们近江市的老百姓.就是老于这一关我也不好交代了."
高哲堂见刘书记无心谈及该话題.也很知趣回避.看着刘书记递过來的人参.赶忙推挡.说道:"送书记的参.我怎么敢收.还是您放着."
这下刘玉成不高兴了.故作生气道:"怎么.看不上是不是.这可是正宗的长白山参.有点年份呢."
高哲堂脸上堆笑道:"哪.我这是不敢夺爱.再说……"他本來想说书记的身子也需要大补.一想这话又有点俗.沒敢说出來.
刘玉成将参硬放高哲堂手里.思索了片刻.才接着才又问:"哲堂啊.和劳尔机车的项目有新的进展了."
劳尔机车的项目早在年前.高哲堂就已经向市委做过了一次详细的汇报.当时就已经达成了政企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劳尔机车技术.特别是在城市轨道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城市交通网络铺建方面也有相当的经验.
而资金方面.省政府大力支持.而劳尔集团也一再让步.把优惠一降再降.最后还同意了市政府的十年内全额支付.这样一來.近江市市财政的并不需要担负着多少的资金压力.只担负着必要的前期基建筹备费投入.
不过.这样并不是说劳尔机车和近江市是政府的交通中枢铺建工程就是畅通无阻.一帆风顺.别的不说.就是在道路铺建的拆补规划也是一个烂摊子.当中一个最为严峻的问題就是轨道要铺建要经过不少城中村.
近江市历史的遗留下來的问題不是一般深.交通运输系统更为显著.现下近江市的交通网络主要还是依靠城区内的几条主干道. 这明显不符合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建设的标准.
在高哲堂政府组建以來.就交通这个问題上就出现了好几起恶性的社会影响.其他的小问題更是日日新鲜.所以在高哲堂有把道路运输市场化之后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把所有的烂摊子全摔破.把近江市城区内的所有区域进行全面的道路轨迹规划.为求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一小时交通网络城市.

但是.也是因为这样.问題就随之而來了.当高哲堂真正想动手大刀阔斧的时候.才意识到.他过低的估计了实际工作的难度.这当中就涉及一个城中村改造的问題.
不过.高哲堂不是一个遇到一点压力就退缩的人.那不是他的性格.他一向不愿意向困难低头.所以马展祥向他汇报了这方面的情况之后.他就埋头到了城中村改造小组的办公室.翻阅起了宗卷档案.
这几天的埋头苦干.高哲堂可算整理了一个初步的思路出來.那就是:大胆干.放开思路.大胆创新.
高哲堂思索了一会.接过刘玉成的话说道:“ 这也正是我头痛的问題……”随后.高哲堂又一次把与劳尔项目合作的项目向刘玉成汇报了一次.末了.还补充了一句.“城中村项目改造也该放上我们近江市的历史进程去了.不能在拖了.”
刘玉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是他心里也很清楚.涉及都城中村改造那势必遇到很多问題和阻力.要不然.近江市的城中村改造工程三年來也并不会沒有丝毫进展:“噢.哲堂啊.可是你有沒有想过.是不是有点过急了.”
高哲堂自然明白刘玉成话中的含义.刘书记这是对自己的善意的提醒.在江东省内随风建立城中村改造的城市之中除了省会城市江州市能省委省政府满意之外.其他的所有城市无一不是出现过很多问題.不少城市也因为城中村改造曾被省委李书记的点名批评.
如此一來.各地的市委书记、市长在对待城中村改造项目也一改以前的大力支持的态度.能回避的就回避.因为村民的要求越來越高.对抗的手段也是越來越丰富.
确实.高哲堂到任近江市.还沒有交出让省委省政府满意的答卷.就摊手去接这样一个烫手芋头.实非明智之举.
这样的道理.高哲堂心中自然也明白.不过他依旧还是坚持他心中的构想.这不是说他匹夫之勇.相反來说.这些都是经过他反复推敲的出來的结论 .这当中缘由有三.其一.就是交通轨道铺建设需要.其二.就是近江市的发展势必也是整体结构的跃进.城中村也必然要改造.这样才能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其三.也是由为重要的一点.为任用已经到人大述职的马展祥正名.
无论出于那个原因.对城中村改造项目在高哲堂心中已经成了势在必行的构想.他是这样回应刘玉成的话:“刘书记.我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向你汇报的.你看……”接着高哲堂便把心中的宏伟蓝图如数家珍般向刘玉成说述一遍.
刘玉成听完后.先是点了点头.但是却沒有消除内心的忧虑:“嗯.地块整体拍卖、拆一补一这样的政策.的确.能让开放商和居民都能接受.也符合了中央和省委的文件要求.从长远來看.这是个多赢的局面.但是.哲堂啊.你有沒有想过.那些村民祖辈以农业耕种为主.少部分人经商.极少数人外出谋生.现在一下失去了土地.他们的经济來源得不到保障.这控制不好会出乱子啊.”
高哲堂盯着刘玉成微笑着说:“我们可以保留的专属用地.作为集体经济用地.建设一些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项目.比如建设一座酒店.这样一來.村民未來的长期分红有了稳定的经济來源.另一方面.我们市政府可以开展短期的培训让村民可以快速和外面的经济大环境接轨.”
刘玉成听完了高哲堂的构思.眉头紧扣.内心中的斗争起伏不定.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