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三大集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了看胡须眉毛都已经花白了的舅姥爷姚广孝,杜义的心中不由得一软,别人都说他是妖僧,甚至自己的奶奶也就是姚广孝的姐姐甚至不和他见面,可是杜义却知道姚广孝的利害和功绩。
杜义的奶奶在临死下留下的话语就不准和姚广孝有联系,杜义知道要是将这些话说出来的话,会对面前的老人有多大的打击,所以他说道:
“奶奶留下话,说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麻烦舅姥爷。”
姚广孝听到杜义这样一说,神情顿时萎缩了不少,长长的叹口气,随后说道:
“姐姐,为什么你最终还是没有原谅我呢。”
两行清泪从姚广孝的眼角留下,这让杜义看到了眼中也感觉有些莫名的感动,也许这就是一种亲情吧。
“舅爷,奶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原谅你,她只是说让我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去求您老人家而已啊。”
听到杜义这样说,姚广孝却只是抬手挥了挥,笑着说道:
“你这个孩子啊,你就不用安慰我了,我听说你最近惹上了官司,是怎么回事啊?”
杜义连忙将事情大致的说给了姚广孝听,随后姚广孝思索了一下之后就回答说道:
“这些都是小事情,马上就要大考了,你的心思如何还能够放在这个上面呢。我看啊,你回去以后就专心地准备考试,至于这边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
杜义本来还待说些什么的,可是想到了姚广孝的能量,既然他说不用自己管这件事情了。肯定就是要帮自己摆平了,索性也就装作了一个乖宝宝,没有再说些别的。
而姚广孝对杜义这样地表现似乎也很满意,方才的失落虽然说依旧盘桓在心头,可是已经几年的事情了,就算是如何的在意,难免也有些淡了,更何况现在的杜义不是认自己了吗。
有些事情还真是就是如此,姚广孝是第一次看到杜义。而杜义本来就是鸠占鹊巢,根本就不是人家原来的外孙!不过好在的是这种事情太正常了,正是孩童时代有些转变也十分的正常。
姚广孝的姐姐不认可他,可是杜义认可啊!这样一根山大地粗腿要是不去抱那可真是浪费了,更何况姚广孝并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坏蛋,所以对姚广孝他也是有心讨好,而姚广孝能够得到杜义的认可。心里面也是十分的高兴,对他也就多了一些温情。
姚广孝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多年权利斗争中养成的城府,而且本身还精研佛法,如果不是祖孙相认触动了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也绝对不会有这样失态地表现。
激动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了以后,姚广孝开口说道:
“育德啊,既然你决定要参加科考,以后肯定是要涉足到官场的,所以有些事情你也应该知道一些了。”
说到这些的时候。姚广孝的脸上有些凝重,而杜义听到自己的便宜老舅爷说这个,也知道是重头戏,所以连忙恭恭敬敬的准备聆听垂询。
官场上最重要的是什么?规矩!任何事情都可以简化成这两个字,有了姚广孝这样一个官场的不倒翁来指点自己,杜义如何能够不好好地听呢。
姚广孝看到杜义仔细聆听的模样,目光中不由得透出了一些赞赏,随后才缓缓地开口说道:
“育德,现在的朝廷上并不是十分地太平,大大小小的势力也都还存留着。而你又是我的外孙,难免会被一些有心人觊觎,所以我下面的这番话你一定要牢记心头,但是却又不可外露,切记!切记!”
一连着两个“切记”。这也让杜义知道了下面所听到的事情非同小可。所以连忙应声说道:
“孙儿知道,绝对不会把今日间的谈话透露出去的!”
姚广孝随后缓缓地开口说道:
“现在朝堂上除了当今圣上。主要还有三大势力。”
听到姚广孝说这个,杜义不由得咂舌,真是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如此的发砸,除去了最高领导下面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派系,不过表面上却还是恭恭敬敬的在那里听着。
姚广孝接着说道:
“其中之一就是以当今太子为首地东宫一派,另外就是诸王子中最为能干受宠的二皇子一派,还有就是洪武爷分封的几个王爷也都有些不安分啊。”
听到姚广孝说这些,杜义大概的也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了,无论任何时候,做事情最怕的就是站错队,当官更是如此,要是一个不慎,让人给自己戴上一顶某某党派地帽子,前途不说,指不定哪一天姓名都不保呢,最为典型地就是方孝孺一案,牵扯了多少人在其中啊!
看到杜义还在专心的听,姚广孝索性就将分别将这三家势力地情况大致的介绍给了杜义,这也让杜义第一次接触到了大明王朝上层的权利分配。
太子朱高炽,体型肥胖,而且为人宽厚过分,说的难听点就是有点优柔寡断,这让铁血的朱棣十分的不喜欢,不过他有一个正气的儿子,那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而朱高炽能够当上太子甚至要归功于他儿子,当年朱棣询问大臣有关设立太子的事情,解晋只是用一句话就说服了朱棣,那就是“好圣孙”,正是因为这简单的三个字就彻底的说服了朱棣。
虽然说杜义对明朝的历史说不上精通。可是大致地事情却还是知道的,如同三子争嫡这种大事情还是知道的,所以当听姚广孝说了这些以后,他就打定主意要站在太子这一边了,人家可是两朝的皇帝啊!
至于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那可是一员战将,文治武功都十分地利害,曾经救过朱棣的命,深得朱棣的喜欢,甚至还曾经许愿说道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
听到姚广孝这个,杜义却不由得腹诽朱棣,貌似他有事没事总喜欢对别人许诺,而且还做不到。对宁王是这样,对朱高煦也是这样。
不过宠儿就是宠儿,虽然被分封到了云南,可是却发赖在京师不离开,而且更是不断的积蓄力量,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可惜在杜义的眼中。他注定了就是一个失败者。
后面的就要说是宁王这样的老王爷了,虽然说当初朱棣打天下地时候许诺了不少,可是老朱家翻脸无情的本事不仅仅是对着外人的,就算是对自己的兄弟们也是如此!

可是又有多少人跟宁王一样聪明呢?宁王知道韬光养晦,根本就不去触朱棣的底线,可是其它的王爷却都不安生,不停的蠢蠢欲动,不过也只能算是跳梁小丑了,根本就不在杜义地眼中。
听到姚广孝将三大势力都分析完了以后,杜义忽然开口问道:
“舅爷。您应该算是那个派系的呢?”
听到杜义这样问,姚广孝脸上不由得浮现了一丝的笑容,可是却并没有回答,只是反问道:
“你说呢?”
看了看姚广孝颇有深意的笑容,杜义却忽然间明白了,姚广孝根本就没有参加任何一派,因为他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如果说哪一派能够得到他的帮助,那么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助力,而更主要的就是现在姚广孝的地位根本就不用接近任何势力。
只有别人求他的份儿。他那里还用去接近那些派系呢。而且估计也没有那个人不长眼来找他地事情,否则就是老寿星上吊自寻死路了,凭借他在朱棣面前的影响力和胸中能够翻天覆地的计谋,谁敢轻视他呢,如果非要给姚广孝打上一个记号的话。那么他勉强就算是皇帝派的!谁是皇帝他就是那一边的。
看到杜义没有做声。姚广孝开口说道:
“我已经老了,就算是能够给你遮风挡雨一阵子。可是那也顶不了多久的,所以说有些事情还是要你自己知道的。”
听到姚广孝这样说,杜义恭敬的开口询问道:
“舅爷,依照您的意思,孙儿应该加入哪一方呢?”
无论是姚广孝还是杜义,谁也没有说不加入派别地话语来,因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杜义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置身事外的,那些人不敢对姚广孝动手,可是一旦杜义踏足官场,别人可是会拉拢他的,这也是姚广孝现在说这番话地用意。
姚广孝看着杜义,缓缓地开口说道:
“你很聪明,可是官场上面的事情光是聪明是不够地,有些时候聪明甚至还会惹来杀身之祸,把你的想法先说出来,我听听。”
杜义回答说道:
“按照舅爷所说,现在朝堂上出去了皇上意外,总共是有三大势力,那些王爷派的虽然现在看起来势大,不过却并不足惧,唯一难以选择的就是二皇子和太子之间,不过孙儿却更倾向于太子一点。”
听到杜义说这个,姚广孝只是淡淡的应声说道:
“哦?说说你的理由。”
在心中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理由全都好好的斟酌了一下,随后杜义才开口说道:
“太子为嫡长子,当年又有坚守燕京的功劳,虽然说身体多痒,可却又有一个天资聪慧的儿子,皇孙深得当今皇上的宠爱,所以孙儿以为太子得继大统的机会更多一点。”
听到杜义说出了这些,姚广孝的目光不由的亮了起来,心中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外孙更是喜欢起来,他所说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十分的新鲜,可是点点却都命中主题,当年解晋正是凭借这个理由说服了皇上。
而杜义则是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姚广孝的脸色,好在姚广孝现在是面对自己的外孙,不用喜怒不形于色,否则的话杜义根本不可能观察出来任何东西,看到姚广孝脸上的笑容,杜义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看起来自己刚才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杜义甚至已经做好了接受姚广孝夸奖的准备,可是谁知道姚广孝却开口说道:
“错!”
“啊!”杜义不由的感到意外,脸上随即露出了一些不服的神色。
姚广孝将杜义的这些表现都看在了眼中,知道他心中肯定是有些不服气,随后就开口说道:
“当今虽然说太子是嫡长子,可是为人太过宅心仁厚,所以太子一脉反倒是三大势力中最为淡薄的,如果不是因为太子的名号,和皇孙极得皇上的宠爱,恐怕早就已经被废掉了!”
这一点姚广孝刚才到是没有说,听到这个杜义也不由的有些惊讶,虽然知道太子肯定能够当皇帝,可是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自己要坚持到太子登基,可是要是太子还没有当皇帝自己就被人给干掉了,那可就不值了,想到这里,杜义不由的有些气馁,后悔当初没有多读一些这个时候的史书,否则也不会这样的被动。可是那是太子啊,难道说就那么的不堪?”杜义有些疑问,也有些不甘的发问道。
“和太子相比较,二皇子更加得皇上的喜爱,而且勇猛善战,现在更是留在了京师,能够随时面见皇上,朝堂上又有一些人投靠了他,现在更是实力大增,隐约已经要反客为主了。”
可是杜义却并不担心,太子一定会胜利的,就好比一部知道了结尾的恐怖片,虽然说主人公险象环生,可是绝对不会过分担心的,因为知道最后他肯定会安然无恙。
杜义面上的表情落在了姚广孝的眼中,这让他不由的一阵叹息,自己这个外孙虽然年岁小,可是极有主见,先是卖地学画读书,后来更是干脆和商人掺和到了一起做生意,一件件事情都出人意外,不过这样以后可是很危险的,所以还是决定开口提醒他一下:
“你知道当朝的解晋为何会被关进大牢吗?”
解晋被关起来的事情杜义到是也知道,不过里面具体的原因,他却不知道,苏州虽然说是一个大城市,可是这种朝堂政治的内幕也不可能流散到这里的,所以只是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姚广孝接着说道:
“他就是太子一脉的,被关起来是就是因为设立太子的时候出了大力气,招惹了汉王的记恨,被进谗言下到了镇府司的诏狱中。”
镇府司!诏狱!听到这个,杜义不由的感到一阵阴冷,虽然说现在锦衣卫还没有以后那么嚣张,可是里面的黑幕却是丝毫的不差。
镇府司说的通俗一点就相当于锦衣卫的办公大楼,在办公大楼里面有一个拘留所那个就是诏狱!更让人感到恐怖的是但凡是进到这里的人几乎没有能够活着出去的,而能够出去的却又都是东山再起平步青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