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石棺顶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
正南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推测出琉璃瓦是某种平衡时间的通道,可具体如何通过,他暂时也没想到办法,唯一能做的也就仅仅是将自己的发现,用最为简洁的语句知会了父亲。
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的顺利,在这场堪称跨越时空的交流下,正衡竟然顺利领悟出了“上就是下”这几个字的真谛,进而遵循自身感觉的指引,将整个身体调整到了切合琉璃瓦的角度,最后纵身跃下,待到全身都浸没在琉璃当中时,他竟然还能睁开眼睛,只不过目之所及的地方,尽是一片sè彩斑斓,分不清上下左右,辨不明南北东西……
身体几乎是处于悬浮的状态,并未有明显地向哪个方向移动的感觉。正衡试着动了动四肢,可周身的琉璃此时如同有sè的气体一般,不能从其上借助任何力量来完成哪怕丁点的移动,这情形与被用一根长绳挂在参天的大树上倒有几分相像,都是同样的身不由己。
正南从父亲的视角望去,也将琉璃瓦内的情形看了个明白。无论是四周的情境还是身体的感觉,这里都与自己在云楼下穿过琉璃彩砖时一模一样。要知道,花谷云楼只是存在于杨峰制造的幻觉当中,并非是真正存在的东西,但琉璃彩砖和琉璃瓦这两样东西,在属xìng上竟然如此接近,就不知道是何道理了。
正南想了又想,都觉得这事解释不通,就算杨峰此前曾经去过清东陵里参观时注意到了其内的琉璃瓦,由此在花谷设计幻境时将其加入在了云楼地下的墓室里,可也就只会是照猫画虎而已,不可能将琉璃瓦的古怪属xìng也一并移植过去。
除非,这种琉璃质地的东西因其所具有的特xìng,以至于并非只在清东陵里有过存在,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曾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少墓室的修建中,因为杨峰的工作是研究古代文献,从某些不传的古籍上见识过这种东西的介绍,也算是个合乎情理的解释了。由此看来,杨峰当初为了构建花谷幻境,也算是绞尽脑汁了,只不过机关算尽太聪明,害人又害己,到头来不过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正南虽然从杨峰姐弟制造的幻境中逃脱出来,可却不知因何穿越到了一九四五年,他先前猜测着可能是三个邪魔在暗中搞鬼,可邪魔却说他的闽南之行还远未结束,难道那事还另生枝节,需要再去善后?一想起在幻境中的遭遇,正南就不禁头皮发麻、心下打怵,如果可以选择,他倒宁愿留在这里,与父亲共同进退了。
当然,这些只是由眼前熟悉的情景引发的感慨,眼下父亲仍然面对不少难解的谜题,经历也并不那么舒适和安逸,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虽然平安无事的进入了琉璃瓦中,又要如何找到出口离开呢?
刚想到这里,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个满是白光的方孔,与周边炫目的彩s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正南心想,那莫不就是被安置在主墓室里的出口了?
正衡显然也注意到了那白光,动了动身体,想要凑上去看个清楚,可任凭他四肢如何扭曲,与白光的距离就是丝毫不见缩短。转而停止了无谓的尝试,静下心来思考对策。
正南心想父亲的xìng格还真够沉稳,若是换了自己,恐怕早就惊慌失措了。不过这琉璃当中的情形太过怪异,眼下父亲处于这种yù上不行yù下不能的状态,可不是像袭击先前只需割破自己的手指,就可以破除的幻境的那般简单,倒要看看他是如何发挥潜能,进而成功地化险为夷的。
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见他张开手心,发现刚才我在手心的那颗子弹还在,只是略微思考了一下,随即调转身体背对出口,然后将子弹平直地抛了出去。子弹虽小,可在反作用力的影响下,正衡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向着出口一点点挪动起来。他见有效,便又从腰间拔出长刀,连同着刀鞘一并都抛了出去,这下身体移动的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正南暗地里对父亲钦佩不已,琢磨着他虽然并未学过任何物理的课程,竟然能够将力学的原理运用在实践上,这招借力打力被他发挥的如此jīng巧,换做旁人,恐怕就没这份沉稳和睿智了。
说话间,正衡已经接近了出口,四方的边缘看得出都是石砖,正衡伸手扳在其上,立刻感觉身体又渐渐恢复了原有的重力,借着刚才前冲的势头,双臂再一发力,一下子就从琉璃瓦中冲了出来,在空中就势反转过身体,平稳地落在了地上。

这套动作一气呵成,颇有武术大家的风范,正南感同身受,简直对父亲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他随即就有种不好的预感,觉得身在的这间墓室颇有有几分古怪。
父亲正衡显然也有所感觉,刚一落地,就连连地向后退了几步,直到后背靠在墙壁上,还不忘弯腰屈身蹲下,左右摸出根火柴在地上一擦,顺势点燃了右手在口袋里抽出的蜡烛。
光亮一起,整个墓室的陈设随即也就被看个大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周的墙壁上满是jīng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yù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数不清的藏文和梵文经咒,虽然只在蜡烛的微光照应下,仍旧能够表现出其雕的法娴熟jīng湛以及造型的生动传神。
不过正衡此时可无暇欣赏这些壁画,他的视线直落在对面的汉白玉宝座上并排停放着的几口石棺上。石棺共有大小不等的五口之多,分别被顺次摆在左右两侧,唯独正当中留出一个很大的空缺,看样子像是给另外一口石棺预留的位置。
正南初见这样的情形也不禁暗中纳闷,心想明清的帝王葬制遵循的是“尊不让卑”的原则,如果皇后妃子死了,可以先行进入墓穴安葬,及至皇帝死后,再打开墓穴入葬;反之,若是皇帝先死,那墓穴一旦被封就没有再行打开的道理,留下的皇后妃子们只能在帝陵的旁边另行修建陵寝。以此观之,这汉白玉宝座上的空挡就留的毫无道理可言了,因为康熙皇帝既然已经入葬,哪里还会为别的什么人留下位置的道理?
正南随即就意识到自己这种想法错的离谱——空挡位于宝座的正当中,看间隙应该比旁边的五口石棺都要大上很多,也就是说如果这里是被预留了一口石棺的位置,那也必定是为最为尊贵的皇帝准备的才对……
难道康熙皇帝没有入葬景陵——这是于情于理都不可能的事情,应该还有更加合理的解释。
正衡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古怪,小心地在墓室当中绕了半圈,进而又蹲下仔细查看了一番汉白玉宝座的空挡。他发现,宝座上好像有被重物摩擦过的痕迹,一道拖痕从空挡中延续下来,横穿了整个墓室,一直朝向三道门的方向延伸而去。正衡拿着蜡烛,沿着拖痕向出口走去,刚刚离开金券笼罩的范围,还未到三道门口,就已有了令他莫名诧异的发现……
原来,本应停放在宝座空隙里的石棺,并不是没有被入葬进陵寝,而是它不知怎么被摆放在了三道门口,刚好顶在了石门上……
难怪刚才正衡在外面用自制的拐钉钥匙打开了前三道石门,却在这最后一道上不见效果,原来里面并非是顶门石,而是偌大的一口石棺啊!
可是,石棺怎么可能会被放置在这里?
按照常识来看,唯有主墓室里的石棺安排停当,石门才会被依次封闭,顶门石自然落下,顶住石门借此防止外人再行闯入。如果墓室当中没有别人,石门既已关闭,石棺怎么可能自行移动到石门的位置?
换言之,即便在石门被封闭后,主墓室中仍旧有被当做殉葬的工匠还没有死,他们该做的也是想法设法地打开石门逃生才对。就算石门一时无法打开,还有金券上的琉璃瓦通道可以通行,却怎么也没有移动石棺来堵住门口的道理。这样的做法就好像是他们根本并不想出去,并且还惧怕谁要进来,进而才挪动石棺封住门口一样,说出来,恐怕没有人会轻易相信。
正衡正困惑间,忽然自三道门的门缝听到外面似有人语声,可乍听上去又并不像是孙殿英和他的手下。正衡爬到石棺盖上,将耳朵贴在门缝上听了一下,竟都是听不懂的rì语,叽里咕噜了好一通,随后好像有人将什么东西摆在石门外面的地面上,紧接着对话声都暂时消失,一切都归于平静……
正衡一惊,赶紧从石棺上翻滚下来,逃也似的朝着石门的反向疾奔了几步。
“轰——”的一声巨响如期而至,偌大个石门立刻被炸得粉碎,正衡被身后的冲击波和碎石击中,只感到眼前一黑,重重地趴倒在了地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