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继承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
孙殿英刚才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虽然有于文和正衡在下面接住,可还是被自己皮带上的金属环咯了一下,以至于令他从昏睡中疼得苏醒过来。
然而孙殿英的动向好像并没引起旁人的注意,正衡反而感觉于武好像一直对自己充满敌意。自从回到裕陵后,于武一直在远处冷眼旁观,那副将戒备直接挂在脸上的表情,就好像盯着一个即将因行窃被抓的小偷一样,让正衡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可又不能仅仅据此就向他发作,只好自行将注意力移向别处,尽量不去看他那副欠揍的模样。
孙殿英叫了半天的痛后却发现没有人理会,这才识趣地闭上了嘴巴,转而对墓室扫视了一番,见着满地的金银珠宝,眼睛立刻放出光来,一跃就到了石棺的旁边,划拉着地上的宝物,塞进衣服的口袋里。没等多久,他就发现这样根本装不下太多的东西,转而索xìng把上衣脱下铺在地上,然后将宝物统统堆放在了上面……
孙殿英的举动,倒没有出乎正衡的意料。别说是他,就连正衡自己在刚见到这些宝物的时候也是怦然心动,可一方面他已经有了九龙宝剑和《清明上河图》在手,自认为不再有别的东西能够超出它们的价值;另一方面他更不想在于氏兄弟面前,太过表露出自己世俗的一面,惹得他们笑话……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够在此情境下依然保持不动声sè的人,要么是对金山银海早就司空见惯,要么就是城府之深,以至于能够伪装得惟妙惟肖。
依着先前于文所表露出来的意思,看来他们是属于前者了。不过在正衡看来,也不能就此排除后面一种可能——于三刀既然能够在江湖中立足,必定有着不凡的手段,这次一下将两个儿子都带来,如果连一棺材的宝贝都看不上眼的话,天晓得他到底在打什么东西的主意。
正衡下意识的摸了下怀中的《清明上河图》,心里嘀咕着难道于三刀也想要那个卷轴?先前听石原龙泰的意思,好像是还有旁人要跟他争抢一般,孙殿英胸无大志,满眼里只有那些金银细软,但于家可是倒斗行当里的泰山北斗,真要有什么能够惊动他们的话,看来也只有卷轴以及它所隐藏的那个“不能说的秘密”!
想到这里,正衡再也坐不住了,趁着孙殿英收敛财宝的时候,真好可以探探于家的老底——他丢了根香烟给于文,帮他点燃后,好像不经意地问他父亲什么时候到?
于文使劲嘬了两口,意犹未尽般地说:“俺就抽不惯你们城里的香烟,劲儿忒小,在吉林老家,俺们都抽那种自家种的大烟叶,像你这样干巴瘦的人,抽一口能呛过半条命去——咋,你也认识俺家老头子?”
“哥哥你可抬举我了,于家在江湖上的名望谁人不知?对他老人家我也只是耳闻,未曾亲见……”
“哦——”于文大大咧咧地答应了一声,“等他来了你不就见到了嘛——来,再给俺根烟……”
正衡哈哈一笑,将整盒烟都塞在于文的口袋里,拉起他坐在墓门边的石块上,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起来。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衡原本想从于文身上套出话来,可他知道的实在有限,只说他老家在吉林白山,这次于三刀带他们入关来时说是要倒个大斗,兄弟俩谁表现更好的话,就可以继承于家的家业。父子三人早上从马家峪出发,一路向南绕着清东陵转个了圈,并未从正门进入陵区,反而是从最西边的的西大河涉水而过,直奔定陵而去。凭着于三刀的本事,三个人很快打开了地宫的入口,势如破竹一般依次通过三道石门,来到主墓室中。不过于三刀就此放手,并告诉兄弟两个说,从那时开始,只要他们每个人能找到一件贵重的古董,并最先将其带出陵墓的,就是于家的继承人了……
老实说于文对此并不十分热心,他自小就对倒斗的手艺不感兴趣,又没胆量违抗一向严苛的父亲,只能凡事都听他的安排,如今已是三十有六的年纪,终于等到父亲下定决心要确定继承人了,满以为弟弟于武自然会顺利胜出,自己以后总算可以轻松自在的生活,这可谓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兄弟俩各自选中一口石椁,怀着这样的想法,开棺摸金的时候,于文总是故意放慢脚步。等到于武一早拿了棺内尸体口中的夜明珠后,他这才随手捡了块随葬的玉珏,慢吞吞地跟随于武,递呈给于三刀查看。

没想到的是,于三刀见了兄弟俩找到的东西后勃然大怒,训斥他们白白学了那么多年摸金倒斗的本事,竟然拣出两件最不值钱的东西,实在是丢了于家祖宗的脸面。不过既然已经如此也就算了,仍旧按照先前的约定,看谁能先出得地宫,就算是最后的赢家了……
正南听到这里不禁在暗自一笑,心想那于武也不过如此满以为最为贵重的东西就是尸体口中的定颜珠,其实是犯下了最为严重的错误。要知道,作定颜之用的一般都选取夜明珠,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就要属慈禧太后口中那颗,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就是一个圆球,透出一道绿sè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着实是个难得一见的宝贝。只不过据说二八年的时候这颗宝珠被孙殿英盗掘出了东陵,送给宋美龄,被她当做饰物装在鞋子上,自此才有了“美龄饰鞋”的典故。
不过世间能有几颗如此成sè的宝物?其它的与其相比则是逊sè不少。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夜明珠不过是凭借珠体内含有的稀有金属的成分,才会具有夜间发光的能力,被当做定颜之用后,时间一长,稀有元素被尸体吸收后,珠子就会逐渐褪去光彩,与毫无用处的石头无异——想来那于武正是摸到了这样的“宝贝”,这才会被于三刀训斥一顿的……
虽然正南全靠听说,并未见到实物,可他立刻就判断出于文找到的应该是玉珏,而不是同音的玉玦,因此虽然比起于武的“夜明珠”来珍贵不少,可也远不能达到于三刀的要求。
珏与玦同音,两者都是形如环而有缺口的玉器,但是两者的区别也一目了然。珏,从字形上看,左边的王旁,也是玉,意思是两块玉在一起,所以珏一般都是成对的,多见于出土古墓女主的双耳侧。而玦则不然,玦只指环形有缺口的玉,为男子佩带,数量通常为一块——于文无心出师,随便在棺中摸出来的东西,既然是单单的一块“玉珏”其价值自然比起原本成对的存在来,逊sè了不止一个半个的档次……
正南经营古董买卖多年,别的不敢吹嘘,论起鉴赏宝物来自有一套本事。在他看来,于三刀既然是想接着倒斗的机会考察两个儿子,可到目前为止,他们的表现都难称得上是合格。那个与青山长相相似的于文自不必说,根本就无心与他弟弟比试,而自视甚高的于武实则更加是烂泥扶不上墙。以此观之,于家后来家道中落无以后继,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正南一番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听到父亲正衡问于文道:“既然如此,你们兄弟俩就继续比试好了,反正无非是先出地宫者为胜,只要你诚心想输,就绝对没有赢的可能……”
于文闻言拍着正衡的肩膀,“哈哈”大笑了几声:“开始俺也是这么想的,想赢难了,想输还不容易?可谁知道先前下来的梯子没了,在里面绕了好几圈,就算真的想出去了,可也要找得到门儿啊!”
正衡心想原来他们兄弟还没分出胜负,难怪于武总是以他那张臭脸示人,开始还当他是对着自己,没想到原来是冲着他哥哥于文去的。要说起来他们虽然同为兄弟,可一个心静如水,另一个横眉冷对,论起xìng格来真是有着天壤的区别。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正衡与他们素昧平生,对于选定继承人的问题,这也算是他们自己的家事,身为旁人还是少管为妙。他真正关心的是于文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来于氏父子在咸丰皇帝的定陵里,显然也有与他相类似的遭遇,只不过他刚才受困的地方,不是现在所处的裕陵,而是景陵罢了。
这事还真是古怪,定陵、景陵和裕陵,虽然同在东陵园内,但相距甚远,实属彼此相对dú lì的陵寝,可它们竟然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同时封闭了地宫,怎么看都不像是巧合那么简单。难道,分别建造于不同年份的帝陵间,实际上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旦其中一个被外人闯入,其它几个都会连带着一起运转,正因如此才有了当下这种“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效果?
一想到这些正衡就大有心乱如麻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于文见状安慰他说:
“小老弟别急,在这儿多窝一会儿,等俺爹一来,咱就知道怎么出去了——他画了张图,老早就把出口标出来了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