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密码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
正衡将自己自打进入皇陵后的所有经历讲给金不二听,并且告诉他,他一直都在怀疑,清东陵里的五座帝陵之间,可能是通过墓道彼此相连。他先前曾在裕陵和景陵之间穿梭过数次,于家兄弟则是来自于定陵,现如今金不二又把孝陵牵扯进来,眼见着皇陵五座帝陵里就只差惠陵,由此可以推测出,或许当初清东陵在建造时,就是彼此之间暗通的,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设置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金不二停了正衡的介绍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讶,而是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在脚下的地砖上画了起来。正衡绕到金不二的身后,从这个角度望去,发现他画的正是清东陵的布局简图。只见北靠昌瑞山,东起马兰峪西抵西大河的范围内,五座帝陵几乎呈一字排开,正当中的是顺治皇帝的孝陵,东侧依次是景陵和惠陵,西侧则是裕陵和定陵。所有帝陵间,再由神道彼此连接,直至通向正南方向上的大红门……
简图中将包括慈禧陵在内的妃陵都排除在外,而只选择了五座帝陵,正衡对此并无异议,只是不明白金不二为何要将这些人所共知的东西画出来,若是倒退上几十年,皇陵的布局或许还是不为外界知道的秘密,可自打清室倒台后军阀连年混战,昔rì里神秘的皇家陵寝,早就落了个寻常百姓都可以随意进出的结局。正衡虽然在这之前从未来过,可一早就对这里的地形布局了然于心,就算没有简图也一清二楚了。
不过他随即就明白了金不二的意思——眼见着五座帝陵分散在广阔的陵区内,由东至西少说也有二十里的宽度,这样的话,每两座帝陵间最短的距离也有四五里之多,可他先前经由裕陵出去,直到到了另一座帝陵的墓室,虽然七拐八绕,可满打满算也不过走了三五百米而已,两者之间存有不小的差距,难怪金不二会对他的说法产生怀疑了。
尽管如此,正衡还是觉得这是相对来说最为合理的解释,单是自己一个人的经历还可以用幻觉来解释,可孙殿英和于家兄弟显然都有类似的遭遇,更何况他手中的九龙宝剑,任谁都知道是乾隆皇帝的陪葬之物,金不二纵使再不相信,也该意识到他现在身处的不是孝陵,而是裕陵?
没想到金不二连连摇头,直说他并未怀疑正南的推测,反而觉得很有道理,之所以画了张简图,就是想对于当下的处境,有个更加形象和直观的理解罢了。见正衡并不明白他的意思,金不二却没立刻解释,反而是问他可曾见过西洋的密码箱吗?
正衡开始还一愣,随即意识到金不二说的的确是“密码箱”三个字后,便道见过,以前跟着义父一家逃避战乱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两三个那样的箱子,卡口处由一种西洋的数字锁具控制,唯有将三个数字正确的排列才能将箱子打开……
金不二说:“对,正是那种东西——我怀疑帝陵的机关设置与那密码锁的原理相类似,只不过更加复杂一点。你看,如果把五座帝陵当成五个点的话,每两个点之间都由墓道的线条相连,那么算下来应该共有一百二十条贯穿五个点的线,我相信能够解开机关的密码,就是一百二十条线中的一条……”
正衡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哥哥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说若想打开墓道的机关,只有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经过每一座帝陵才行?难怪说是于三刀也有一张‘图’呢,原来他也跟你的想法不谋而合,正在一步步地验证哪条才是正确的路线呢!”
金不二摇摇头后说:“一百二十之数看似不多,可一条条验证下来,说不上要花去多少天的时间,更何况依着我的猜测,这事也并不一定就这么简单,别的不提,单说要如何经由墓道选定特定的路线前进,却又不至于误入歧途呢?”
正衡想想也对,他先后到过三座帝陵的地宫,可到现在还不清楚具体的路径,即便让他出去,恐怕还是会迷失在墓道里,就连能再回到原地都不敢打包票,更别说依次贯穿五座帝陵了。可话分两头,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别人未必也同样没有办法,于三刀既然是行内的高手,或许正有区别于旁人的方法也说不定了。
说到这里,正衡忽然想起于三刀好像并不是通过墓道来验证路线的——他让两个儿子经由琉璃瓦,从定陵转移到这里等候,看来也是想对琉璃瓦的特殊功用加以利用。正衡先前两次通过琉璃瓦,两次经历又不都尽相同,说到底他到现在还不清楚琉璃瓦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金不二既然也是行内的前辈,不知道对此是否有些概念?

金不二先前曾听正衡提数次及琉璃瓦,可一直都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看法,此时见正衡直接发问,皱了皱眉头道: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相传是在chūn秋时期越国范蠡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范蠡以为这种物质是天地yīn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原物赐还,还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之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jīng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同年战事起,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离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还滴在这“蠡”上,天地rì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见西施眼泪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这个名字的谐音,并由此演变而来的。后世琉璃被奉为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同时又是佛家七宝之一,可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由此可以看出,琉璃可不是一般的玉器那么简单。唐朝元稹的《咏琉璃》中曾有‘有sè同寒冰,无物隔纤尘’的描写,表面上是说琉璃灿烂夺目的诱人风采,可字里行间却又显露出别样的意味,只要是明眼人都禁不住会产生联想了……”
在听金不二滔滔不绝地讲述时,正衡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他想到的是,金不二对于古董或许有着旁人不及的鉴赏能力,可毕竟出身响马,未必有多深厚的学识,但是对琉璃的诸多典故竟然如数家珍一般,这点着实可疑。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金不二先前肯定有着某种牵涉到琉璃的特殊经历,促使他专门针对琉璃的资料做过搜集和整理,只要耐着xìng子听他说下去,或许能有意外的收获!
果然不出正衡所料,金不二讲起了他过往的一段经历,虽然说不上惊险,可的确与琉璃有关。
事情发生在差不多二十年前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原大地上四处战火民不聊生,虽然俗语有云“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只是针对那些指望财产升值的人来讲的,世道乱也有乱的好处,特别是对于金不二这样刚入得盗墓的行当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本来嘛,有钱的不愿舍财,没死的更加惜命,就这世道谁还顾得上管挖坟掘墓的勾当?
当时金不二手底下有四五十人、百十条枪,在冀北太行山上落草为寇,可单靠打家劫舍,一来所获菲薄,二来还要被当地的军阀围攻,甚是艰难。于手下几个当地人撺掇金不二,说是他们村边地下有座古墓,老辈人都说是西汉末年某个诸侯王的,以前也有外来的盗墓贼打过它的主意,可没见一个得逞的,估计还大有油水可捞。
金不二当时只是草寇头目,哪里懂得摸金的诸多说法,一听可能会有值钱的宝贝立刻就动心了,当天就带着那几个手下下山,住进了他们说的村子里。
原本他们此行只为先行探路,可跟当地村民一打听,这才知道自己来晚了,早在前年当地的某股驻军已经用炸药炸开了墓室,将里面的宝物洗劫一空,等他们走了,村民们紧接着凑上前去,纷纷捡拾将那些被炸碎的破砖烂瓦,统统拿回家垒猪圈砌院墙。
金不二等人投宿的这户马姓村民,算起来是他某个手下的远房亲戚,待客颇为热情,不过既然知道古墓已被盗空,金不二吃喝都没了滋味,只想等着天一亮就返回山寨。因为心情不好的缘故,他这夜里睡得很不踏实,三更时分,忽然听到窗沿底下似有人语声,禁不住从被窝中钻了出来,侧耳倾听起来。
这一听可不得了,原来主人家的几个儿子正商量着,要如何将屋里睡这几个土匪绑了送交衙门。金不二可不含糊,抄起手枪就放了一响,直把自己的手下都从土炕上惊了起来。几个人囫囵着穿上衣服,在金不二的带领下端着刀枪冲到外面,可找遍了整个村子,竟然没看到半个人的影子。
金不二哪里受过这等闲气,忽的将枪口顶在手下的脑门上,问他道:“你他妈想害老子,竟敢和你家亲戚合谋,把咱家骗到这来?说,同伙都躲哪去了?”
被金不二这么一吓,那人双腿一软,跪倒在地上,哭着道:“大当家的明鉴,小的哪有那个胆啊,小的跟随您三四年了,当中可从来没有回过村里,哪知道二大爷——呸,这个天杀的马老二他竟然连我都坑,真是冤枉死我了啊……”
“放你娘个屁,什么马老二马老三的,要让老子说,这儿他妈分明就是个**,不然那么多活人,怎么可能一转眼就都没影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