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篇:《向左看 向右读》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母校双十中学的李爽老师请我给她的学生们的作文集作序,我一听就给吓住了,我没有任何语文教学的经验,哪里敢胡言乱语误人子弟呢?不过接着听说那些作文是影视一类时,我在感觉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顿时兴奋了起来,关于这方面,我似乎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因为我喜欢电影,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影视迷!你有过摸黑步行十几里山路去看一部电影的经历吗?你有过为了看一部新电影而在中途下火车的壮举吗?我有!不过那个疯狂迷恋电影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我现在也和你一样,更多的是沉浸在越来越大的电视机里,或者叫做“家庭影院”的玩意儿,而影视之间的感觉似乎也渐渐含混了,但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所谓新影迷恐怕是很难和我等一往情深的老影迷相提并论的。
我就是以这样“老影迷”的身份,在厦门大学开过“中外影视欣赏”的选修课,也是以这样的身份连续十几年在厦门中学生电影夏令营开讲“电影欣赏”,还是以这样的身份,成为《厦门广播电视报》20年来资格最老的作者,且还有不少自以为得意的作品还先后登上了《大众电影》、《电影文学》、《中国电视报》和《电影评介》等报刊……哈哈,我所罗列的一大串“丰功伟绩”全都是兴趣使然,春去秋来,乐此不疲。因为有兴趣,就很自然想把剧情与亲朋分享,因为有兴趣,就很率真地想把看后的感受与好友交流。其实在现时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昨夜的影视往往会成为今日某一堆人交谈的主题,人人争先恐后,个个谈笑风生,把自己观后的体会与别人交流和分享近乎是人的天性,因为这种分享与交流还往往会给畅所欲言者带来新的愉悦与快乐。而影视故事的复述或评论的写作不过是这种愉悦分享与快乐交流的“文字版”罢了。
由此我以为,影视方面的写作首先应该是一种快乐的写作,是一种有感而发的真情写作,是培养同学对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但要培养和引导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快乐写作的境界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对老师循循善诱的本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适得其反。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很多小朋友这种与生俱来的影视写作的情愫恰恰是被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所扼杀了,老师安排同学们看同样的影视作品,硬性规定他们写大同小异的观后感,小小年纪,就套话横行,大话满篇,这样让他们早早失去了作文的快乐,再说一个小人人偏要背上评论的大包袱而去看电影,这又怎么让人快乐得起来?!其实并不是一部影片都能带给所有的人相同的感动,要允许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由,只有直抒胸臆,吐出心中的“好看”和“不好看”,那才过瘾,那才快乐!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兴趣也许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必要,我们的老师是否需要屈居二线,暂时成为学生呢?与生同乐,一同品饮影视的美酒,一起谈论品后的感觉,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一片快乐的茵茵绿草。我猜想,如果能在这样的园丁的“统治”下,小草们将会何其有幸,何等快乐!

只要有了快乐写作的平台,其实很多难点就可以迎刃而解的,参与者往往会自然而然带上心思去欣赏影视作品,而不是麻木不仁的“傻看”。影视点评和影视故事复述的写作有它们的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厦门文化界有个老前辈曾告诉我,50年前厦门几个中学生依托思明电影院成立了一个影评小组,若干年后,这个组的所有成员都成长为共和国文化教育部门的精锐,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写影评对培养人透析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但不要被“评论”这个大词给吓住了,能够对影片主题抽丝剥茧固然不错,但就一个细节、一个镜头,甚至一句对话进行点评,点他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是很棒的!或者自言自语,直截了当,抒发你对某一个荧屏偶像的真情告白,也是一个不错的“评说”。因此与众不同,生活得有情调,有眼光,有活力,而不亦快哉!
我主张把影视评论当成随笔来写,影视故事的复述当成散文来写,首先双双都要写得好看,方能与好看的影视相配套。何谓“好看”,评论要写得既有思想的火花在闪烁,又要有或幽默或生动或流畅的表达,故事则在去粗取精以及高度浓缩的叙事之中,显示出或诗情画意,或文采飞扬。写得好看,就会富有成就感,并时时坚信,再稚嫩的笔也能流溢出精美的文字!可惜现在报刊上的影视故事一个个写得干巴巴的,像索然无味的压缩饼干,只管填饱肚皮却全然忽略了滋味的营运与渗透。记得多年以前,在《厦门特区影讯》报上读了一篇千把字的《战争与和平》的电影故事,那样的鸿篇巨制,居然被浓缩成千字美文,通篇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读得心旷神怡,也让我感动到如今,我想那位默默无闻的作者一定是位不甘平庸的作者,他也许就是你,或你们当中普通的一员,但他绝对是一位叙事的高手,是一位裁减的大师,更是一位提炼精髓的行家。
复述影视故事,点评影视作品,拓展一个快乐写作的空间,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同学们作文的兴趣与能力,但又绝不仅仅而已!2004/12/7
厦门双十中学校本课程实用教材《向左看向右读》2005年6月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