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还魂(三更求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才一番对峙下来,郭守业悲愤不已。
他举起双手高声道:“人在做,天在看!我闺女不是妖孽,谁也别想诬陷她!那些害她的人要遭报应的!”
声音传遍整个场地,落在每一个人耳中。
人们都同情地看着台上那个老汉。
西北角落一个戴斗笠的汉子听了郭守业的话,走到两个小叫花身边——他盯了他们很久了——对他们说了几句话,给了他们五两银子,把一个包袱塞到其中一人手上,朝高台上指了指。
两个小叫花大喜,接过包袱,就往高台入口挤过去。
高台上,杨大人冷笑道:“口说无凭。郭织女师尊何在?”
郭大全回道:“大人,我们要知道是谁,早说了;就是不知道,才不敢撒谎欺骗各位大人。”
沈亿三道:“可见教导郭姑娘的定是一位高人。”
严纪鹏等人一齐附和。
杨大人讥讽道:“高人?难不成是神仙?”
郭大全心想我小妹可不就是遇见神仙了嘛!
可是他不敢说,这个时候,就算真神仙也会被诬陷成妖孽的。
双方遂再次争执起来。
郭大有没有参与,他惦记小妹性命,心急如焚。
他来到慈恩面前,磕头道:“请大师救救我小妹。”
韩希夷听后醒悟,急忙也道:“对!先救人要紧。大师可能替郭姑娘还魂?”
慈恩点点头,扶起他们,道:“放心。”
然后,他走向正中央的遮阳棚。
众人见了,忙停止争执,都紧张地盯着他。
普渡更是望着师傅的背影发怔,似乎不信他能还魂。
慈恩大师来到清哑躯体旁,取下脖子上悬挂的佛珠,往空中一抛一扯——
清哑只觉自己被一股大力拽下来,扑向地面。
她吓一跳,本能地叫了一声“哎哟”!
却没有砸在地上疼痛的感觉,只是身上有些酸软。
——咦,她有了感触了!
她手撑着地面,直起上身,茫然地看向四周。
众人大喜,都道:“还魂了!”
郭家父子、韩希夷都急切想要过去看她。
杨大人大喝道:“站住!”
因命侍卫们上前拦住他们,不许双方接触。
他对王大人道:“大人,不可让他们接触,以免串通口供。”
王大人觉得有理,道:“你等不可靠近郭织女。”
郭守业还能怎样?
只好隔着侍卫眼巴巴地看着闺女。
台下,方初也长长地松了口气。
果然,老和尚给了他惊喜。
他决定,以后把五桥观音庙当家庙一样供奉。
遮阳棚下,慈恩对清哑慈祥地笑了,嘴巴瘪瘪的。
清哑也对他笑了,轻声道:“谢谢大师。”
慈恩将那串佛珠套在她脖子上,温声道:“这个给你。今日之事,皆有因果,姑娘切莫要心怀怨愤。老衲虽是佛门中人,却对两句道家箴言深为认同,‘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注释)。望姑娘今后以百姓之利为先,自然逢凶化吉。”
清哑却不知那两句话,因问“什么意思?”
慈恩也不解释,只道:“姑娘之前就是这样行事的。”
清哑想,等以后再问人吧。
她低头看看那串佛珠,想总不能就这样挂在脖子上,人看着也不像,便取了下来,一圈一圈套在手腕上,套了有四五圈。

套好了,自己举到眼前端详——
珠子上面还雕刻的有字呢,可是她一个也不认得。
一颗颗紫黑的木珠,衬得她皓腕如玉,精致非常。
而且赤日下又折腾这半天,她却丝毫不疲累,反觉神清气爽。
这肯定是好东西,她想。
她便俯身对老和尚磕了个头,再次道:“多谢大师!”
慈恩忙扶她起来。
王大人见慈恩把佛珠给了清哑,已露出惊讶的神色;再听他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禁陷入沉思。
韩希夷则激动道:“慈恩大师之言精辟!那些在暗中下手的鬼魅魍魉才是真正的妖孽!他们藏着龌龊念头,却不敢示人,所以找出名目来陷害郭姑娘。”
他故意大声说话,台上台下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谢天护听见了。
他缩着脖子躲在人后,生恐别人认出、指点他。
茶楼内,谢吟月也听见了。
她将望远镜丢在地上,浑身轻颤。
这个老和尚是从哪来的?
不管哪来的,都是方初找来的无疑。
谢吟月从未像眼下这般仇恨郭清哑。
恨得她心都肿了,轻轻一触便疼痛不已。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帮郭清哑?
明明她就是妖孽附体啊!
百姓们也听见了,本来他们还对清哑心存畏惧,此时见各地来的和尚都证实清哑不是妖孽,便深信韩希夷所说,她是被人陷害的。
大家便一齐鼓噪起来。
众侍卫在高台上大声呼喝,才止住骚乱。
王大人警告地看了韩希夷一眼,不许他再煽动民众。
韩希夷忙低下头。
杨大人却没留心这一幕。
他见慈恩帮清哑还魂了,心急夏织造,便看向普渡。
普渡明白他意思,尴尬羞愧地低下头——
他,只能驱魂,不能帮人还魂!
杨大人见此情形,也觉打脸。
好在王大人开口了,请慈恩为夏织造还魂。
慈恩便走过来,只一挥手,夏织造便醒了。
可是,他却没有享受到清哑的待遇,别说赠佛珠,慈恩弄醒他后,根本没理会他,就走到一旁,站住,闭上眼睛,老僧入定。
清哑走到普渡面前,静静地看着他。
普渡也坦然无惧地回看她,神色坚定。
清哑忍不住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和尚都知道这句话。大师怎么看?”
普渡听后,坚定的神情崩裂,面现挣扎,但当他的目光触及清哑手腕上的佛珠时,怒气升起,坚决道:“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清哑点点头,道:“我不该执着,该放下。”
便走到一旁,再不同他争执。
普渡仿佛被打了一耳光,老脸紫涨——
他一个修行高深的和尚放不下执念,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却能坦然面对,不纠结眼前遭际,不是打他脸是什么!
净虚等人叹息不已。
********
(注释: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自《道德经》第七章。意思是圣人行事不汲汲争先,先人而后己,将自己放在最后,结果反而处处占先;总是将自己置身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性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