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我和啤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八。我和啤酒
我和啤酒的“亲密接触”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二十多岁,在密云县的一所中学当教师;由于困难时期饥一顿饱一顿的,落下一个胃病的根儿;胃舒平氢氧化铝健脾丸什么的吃了一堆又一堆,就是不管用,弄得我挺苦恼。这时新调来一名校医,军医出身,五十多岁,大高个儿,大嗓门儿,特有军人气派。他给我看了几次后说:“你年纪轻轻的老吃这些药干什么!我告诉你一个偏方,每顿饭一杯啤酒,不出三个月包好!”我当时实在是吃药都吃怕了,心想不就马尿似的啤酒吗?以前喝过,没特别的好感;要是能治我的病,试试就试试,反正又没坏处。
那时候一个月几百大毛的工资要天天喝啤酒,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在当时我没成家,又没有抽烟的嗜好,紧紧还可以。于是我经常是五瓶十瓶的往宿舍搬啤酒,每顿一小杯,坚持不懈。结果有一次校领导到我的宿舍,看到成堆的酒瓶子,语重心长的说:“小常啊,作为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要注意影响啊!”我赶忙解释,才没闹出误会。
头几个星期治病的目的性太强,似乎并不管事;后来这种有酒有菜的日子成了习惯,胃病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离我而去。我十分感激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军医, 也叹服啤酒的奇妙作用。
现在好多资料都说有胃病的人不宜喝啤酒,我很不解;因为我的“胃病”确实就是啤酒给治好的。难道是我的胃病特殊?还是我得的根本就不是胃病?我说不清楚。看来那位老军医是“对症下药”的,有胃病的朋友请不要轻易效仿。

胃病好了,我与啤酒也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北京好像只有燕京啤酒,有瓶装和散装的;散装的便宜,可在饭馆大杯论升喝,也可用暖瓶打回家喝。夏天,我们几个家在北京的年轻老师周末下午骑车从密云出发,三个小时左右到顺义歇一站,找一家小饭馆,要上大杯的啤酒,连喝带聊,哪叫惬意!从密云到北京的火车票当时才九毛钱,而啤酒加小菜每个人差不多得一块多钱。别人还以为我们骑车回北京是为了省火车票钱呢,这其中的乐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了!
几十年过去了,吃饭时小酌啤酒的习惯我一直保留着,也大多是燕京啤酒。女儿有时不解的说:“这么苦的东西,您怎么就喝不够呢?”我笑着说:“你知道了吧,老爸这么多年就是喝苦水过来的,不容易呀!”说实话,我还就喜欢啤酒那微苦而清爽的味道,有人说酸奶是爱情的味道,那么啤酒岂不是生活的味道?
说归说,毕竟现在也上点年纪了,喝酒要有节制;但我还是喜欢啤酒,尤其是燕京啤酒。有趣的是,有时到外地吃饭,尽管有别的啤酒,服务员一听是北京的口音就会主动上燕京,看来北京人的这点嗜好算是举国皆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