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行车八千里,重叙北海情(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三二。行车八千里,重叙北海情(2)——行路篇
有朋友问我,自驾车长途旅行累吗?
要说是成天坐在车里,主要感觉是腰酸腿麻,没有通常说的那种体力消耗,谈不上累。可到了北海,进了家门,精神松弛下来后;没感觉到累,却觉得特别的困。我是中午小眠,晚上大睡,一天十几个小时,闷头昏脑地睡了将近一个星期,才解了十几天路上的疲乏;也才晓得,对自家的身体也不能含糊,连你欠的觉,也得完完全全补回来。
说来有趣,当我们行车到北海市区,走到北海大道与广东路交叉口时恰遇红灯,车停下后我低头看小里程表,正好是第三个888公里(即3888公里)!我们几个人相视而笑,把这个数字记录下来。这也就是标题所说“行车八千里(7776)”的依据。
对这将近四千公里的路程,我最深切的感受是——要看地图,但不要完全相信地图。
我们走之前曾分析过路线,地图上“北京—石家庄—西安—成都—重庆—贵阳—南宁—北海”全程是“高速公路”,像西汉高速(西安至汉中)还是今年十月新通车的。但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西安至成都段在过了汉中之后路就不好走,尤其是绵阳至德阳的一大段“108国道”,路况比北京的“河套”还差,而渝黔高速过了遵义进入贵州后也是如此。贵阳到北海将近1000公里的公路在地图上也全是高速,其实只有贵阳到都匀,都安到南宁才是高速,其它约一半是一二级公路。这些路段因为是山路,又是双向单车道无隔离带,交通事故频发,休息站的宣传图片说曾有广州一家六口因超车与货车相撞,全部死亡。为减压事故,现在全程限速40公里/小时,为此每隔一二百米就设有减速带,让你想跑也跑不起来。
这才有了我们三天里每天行车九小时以上的记录。其实九小时也没走多远,其中六七个小时车子是以每小时不到二十公里的速度在爬行。

当我们驾车在四川贵州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簸时,我就想,走这样的路对于习惯大城市道路的我们,确实是个难忘的痛苦经历;但对于当地攀山越岭的村民,这应当就是坦途了吧?我们或许不应当抱怨什么——这里本没有路,现在能“走”汽车了,难道还不是好路吗?
路旁的柚子树上果实累累,我们在沿途的一个农村集市上买了两个大柚子,才花了三块钱;我忽然悟出一个“道路经济学”的真理:如果没有路,这里的柚子可能烂掉也卖不出去;而如果路再好一些,柚子肯定不会这么便宜。
我们行车的另一个深切感受是——要看路标,但不要完全相信路标。
在北京行车我就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地方的路标在“风格”上如同某些国产电器的说明书——熟人不用看,生人看不懂。而到了外地,这种感受就更深了。
比如从贵阳出来上“贵新高速”,看到路边有一直行的路标,我们按箭头指的方向一直开,走着走着觉得不大对劲了,赶忙停下车打听,才知道走过了,应当在前面的路口转弯。我们可是一直紧盯着沿途的路标,连广告牌都没有放过,可它偏偏就是不在转弯处给提示一下!
所以我们的经验是多问,一个行车方向也要问几个人来相互验证;不是不相信,而是相互补充,尤其是所问的人说话有口音,我们听得似懂非懂的时候。
令我们最心旷神怡的时候,是在川黔的高速路上尽情驰骋——越秦岭巴山,过云贵高原;那里的道路几乎全部是由隧道与桥梁衔接而成,工程的难度无法想象。放眼望去,道路两旁是雾树云山,高桥下面是望不到底的深谷,车子在空中和隧道中穿行,像进入了科幻世界。等到了广西地面,山色更加秀美,车如在盆景中行,在国画中游;那感觉,真是妙极了!
我们认为,不管怎么说;这八千里路,走得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