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卖炭翁》新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0九。《卖炭翁》新解
《卖炭翁》——白居易原作,无敌解注: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未经大唐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擅自砍伐森林,不但破坏绿化,也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不太注意形象和卫生,个人素质比较差。)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无照经营,有偷税漏税之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只顾商业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未办理进入长安的通行证,打算私自进城。)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在重要路口违章停车,影响交通。)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两位城管干部不怕严寒,亲自执行公务。)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向老翁出示相关证件,宣布有关规定,执法程序很规范。)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依法扣留无照经营的货物。)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给予适当补偿。)
另有《长安日报》记者在《卖炭翁》事件现场报道:

记者:请问老同志,你对如此人性化的处理是不是很满意呢?
老翁:满意,满意!唉,俺不知道城里的规定不是!好嘛,幸亏这牛车有牌子,没给扣了。车子是村长家的,俺一天一百斤炭租的,要是没了回去咋交代!
记者:给你的补偿满意吗?
老翁:哎呀,这就是您说的,这太…太…人性了不是!半匹的红纱,一丈的绫子,都是宫里用的名牌儿,上好的料子!俺衣服都是老伴织的粗布缝的;给俺这个不是糟践嘛……
记者: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老翁:这回俺心里可有底了,同志们需要木炭呀!俺打算和村长的二小子合计合计,办个木炭公司,专门供应政府机关。再把这些贵重的料子卖了,自己置辆牛车,……
后来,大唐政府把首都城管处理卖炭翁的成功经验印成了文件,下发到地方,让全国都来学习,结果是唐朝的大小城市那叫繁荣!昌盛!
还有,打哪儿以后,这位白乐天就没再写过城管和老百姓有什么冲突的事儿,城管和老百姓那叫一个和谐!
信不信由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