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人之初,性本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一六。人之初,性本善
老伴的同事家有一小男孩,一年多前曾闹着到我们家玩,中午我们带他吃肯德基,炸鸡腿汉堡包猛吃一气后,女儿随便问了一句:“还能吃吗?”不料他回答:“能吃。”我们哈哈大笑,女儿要给他去买,老伴拦住她:“行了,小孩没数,别给吃撑着了。”
去年小家伙上了学,调皮捣蛋的他没少被请家长;他的妈妈不甘心儿子落后,周末便带他上提高班;总算工夫没白下,终于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得了“双百”,老师给得“双百”的学生发了奖状,他拿着奖状回家,父母问他:“你得奖状高兴吗?”不料他回答:“不高兴。”父母大为诧异,小家伙一本正经地说道:“有那么多小朋友没得奖状,要是都有奖状,我才高兴呢!”让他的父母哭笑不得。
我听了此事感慨不已,这么年幼的他,还真有一种“博爱”的情怀!
昨天,北京电视台播出网上发布的一段录像,反映的是北京某所职业学校课堂上一片混乱,无人听讲,还有个男生到讲台上侮辱老师。引来舆论汹汹,还有人声称要“缉拿”肇事学生。
我觉得这个学生的错误固然要批评纠正,但舆论似乎打错了靶子。
那个学生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侮辱老师的吗?我想肯定不是。我也曾给职业学校代过课,无庸讳言,在职业学校(包括一些非重点中学)里,纪律松散,不爱学习,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厌学侮师,也绝不是这一个“个案”。难道我们就不能反思一下: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如何“成功地”把一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转化成厌学侮师的“叛逆”学生的呢?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是一切为了高考,而且在这个指挥棒下转得愈来愈疯狂。在体制的重压下,学生把不满发泄给老师,而老师把压力转移给学生。我记得让领导十分欣赏的一名“优秀教师”的名言是:“你不学也得学,我拉你,推你,实在不行,我就是踢,也要把你踢进大学的校门!”
但是,谁都心知肚明,把所有学生都“踢进”大学校门是不可能的,相当一部分被“踢进”了社会,还有的初中毕业就被“踢进”了职业学校。这些被重点高中﹑被大学“遗弃”的学生,有失败的心理阴影,对学校﹑老师和家长有不满情绪,年幼时“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纯真心态早已荡然无存。造成这一切的后果,靠责怪或“缉拿”几个“个别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不禁为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可爱的有博爱情怀的小学生担心,在小学一年级就为“双百”拼搏的环境中,他能一直手捧奖状吗?如果不能,会有怎样的结局在等待他?是被“踢进”重点,还是被“踢出”重点?如果结局是后者,他会不会也将成为厌学侮师的学生中的一员?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爱学习。
让我们呼吁,保留孩子们这份与生俱来的善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