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行车八千里,重叙北海情(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四一。行车八千里,重叙北海情(七)—风情篇
其实,周游全国各地,就是不看那些风景名胜,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都说东北人豪爽,山东人侠义,江浙人多才,湖广人精明,西部人淳朴;至于西南的川、黔、桂一带的人,似乎既有西部人的朴实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精明。当然,这样的说法过于笼统,也难以概全;不跟具体的人打交道,是不可能有深切体会的。
在陕西,我们在游览过“兵马俑”之后,驾车赶往西安。走的是临潼县的地面,路边有大片的石榴园,每隔几十米就有卖石榴的小摊。听说关中平原的石榴很有名,停车一打听,拳头大小的石榴10块钱5个,真便宜。那摊主是位中年妇女,见我们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见如故,很热情地招呼道:“这是我自家园子的,买不买没关系,先挑几个尝尝!”看我们只挑表皮红亮的石榴,就切开一个黄绿色的,告诉我们说“阴面石榴阳面桃”,阴面的石榴虽然不好看,但比红色的石榴味甜汁多,很好吃的。我们一尝,果然如此。人家“老板”把“商业秘密”都透露给我们了,我们还能不买吗?我们买了好几十个大石榴,把后备箱装得满满的。
这位陕西大嫂的好客当然说明她很会做生意,但会做生意与会做生意之间也大不一样;如此热情和坦诚的待人,反映出西部百姓的淳朴与厚道。

我想到,唐代诗人王勃唱:“城阕辅三秦(陕西),风烟望五津(蜀川)”之时,就是送朋友由陕入川,他之所以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佳句,一定与当时当地的民风有关。
进了西安城,一定要吃“羊肉泡馍”。在“老孙家”餐馆,我们围坐在圆桌旁,用手耐心地将馍一块一块地掰下来放进碗里。我环顾周围,人们都是一边掰馍一边聊天,个个兴致盎然的样子。细心的姑娘们能将馍掐得像米粒一般小,我们竭尽耐心,也不过达到豆粒的水平。这“掰馍”一项如同南方的吃早茶,时间可长可短;完成这部程序后,由服务员将碗端走加羊肉汤,端回来时,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碗里的泡馍块或粗或细,人人“自食其果”,非常的有气氛,有味道,有情趣。难怪当地的朋友说:西安人要是外出十天半个月的回来,一下火车或飞机,先打车到餐馆吃上一碗羊肉泡馍,才算到家了。据说这泡馍的“馍”技术含量很高,一般家里都做不好;它要求软硬适度,泡不散,烫不烂,吃起来筋道。所以这看似简单的一道小吃,里面的学问也不少;西部人的粗中有细,由此可见一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