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纪范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四六。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纪范公于岳阳
我们一行是三月十日到京的。这次从北海出发,驾车三千余公里,途经柳州,桂林,长沙,岳阳,武汉,少林寺,开封等地,然后北行走106国道,再由“京开高速”进京。
一直对自驾游很向往,亲身实践起来,可谓甘苦尽知。就拿行路来说,“京开高速”河北段尚未开通,仍是国道;而河北人在道路上的勇敢表现令我们心惊肉跳;就连十几岁的女学生也敢骑车在内线从容不迫地逆行,更不要说横冲直撞的摩托车和过马路目不旁视的赶羊老乡了。路上险象频生,司机和副驾都高度紧张。虽说这里的道路平坦,与坑坑凹凹的四川和贵州的国道没法比,但那里的人少车少,只要仔细绕路上的坑就行了;而在这里,要对付的可是置生死于度外的人。
回京后身心疲惫,有点犯困,也有点犯懒,所以迟迟未能动笔;整理照片时看到岳阳楼的图片,才又有点振奋,所以就先从岳阳这个地方说起吧,因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嘛!
岳阳古称巴陵,自唐始改称岳阳,是湖南的名城。北宋范仲淹的不朽之作《岳阳楼记》使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名扬天下,使之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由于直言犯上,在官场上屡遭贬斥。有人说他是乌鸦嘴,范公作《灵乌赋》答曰:“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宋仁宗时范仲淹官至副宰相,提出了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即十项改革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对抑制**,改善民生起了积极的作用。他派出督察员到各地,凡贪赃枉法渎职的官员一经核实均“严肃处理”;有人不忍,对范公说:“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公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可见其“反腐倡廉”的决心。
在中国,改革者鲜有好下场;没多久,范公在官僚利益集团的围攻下被免职,新政流产。1046年,谪守巴陵的好友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于是饱经政治沧桑的范公抚景生情,写就了这千古名篇。虽然有人对范仲淹是否到过岳阳楼留有争论,但我认为,范公是看了实景还是看了《洞庭秋晚图》写的此文并不重要,此文此人足以流芳百世了。

我们是3月5日登的岳阳楼,那天阴,洞庭湖面有薄薄的雾气,能见度不好;这大概就是范公写的“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的景色了。想起《岳阳楼记》里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是感慨万分;在今天,还有多少怀此抱负的官员或“公仆”呢?
前些日子看新闻报道,广州卫生局副局长说:“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无独有偶,吉林省副省长说:“我们从来没有过上学难,也没有过上学贵,我国也不存在‘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应该是说‘上好学难、上好学贵’。”
在老百姓为日益攀高的医疗费教育费发愁的时候,能用公款“走遍全世界”的局长省长大人真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了”,过些日子,会不会还有哪位“公仆”站出来说买房不难,物价不贵呢?
青海省省长宋秀岩说:“领导同志在什么样的豪华办公室里办公,坐的汽车有多少个缸,这些都并不证明他的水平,也不是和他的能力画等号的。”这句话赢得媒体的一片赞扬之声。这话当然说得对,令我不解的是——“公仆”们认识这个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的道理就那么难吗?难道他们上中学时没学过范公的《岳阳楼记》,或是,公费旅游时没有登过岳阳楼?但而今,具有这样“卓识”的官员已是凤毛麟角,怎不让人有“老年终自望河清”(顾炎武诗句)之叹!
我站在岳阳楼上眺望雨雪灾后的洞庭,阴霾重重,满目萧然。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范希文先生,神兮归来!
(看相关图片请到http://cwww.xiaoshuodaquan.com.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