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老夫聊发少年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七六。老夫聊发少年狂
昨天到北海的长青公园练抖空竹去了,练了近两个小时,在师傅的指点下,我也能把空竹抖得嗡嗡作响,虽说是累得浑身冒汗,心里也非常的高兴——因为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一个“宏愿”。
在老北京,抖空竹,放风筝,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小时候的一种“时尚”。为了追赶这个时尚,我曾经抖过搪瓷的茶杯盖,放过“**帘”(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然而,那毕竟远远比不上带哨声的空竹和花花绿绿的大风筝啊!在极度的羡慕与嫉妒之余,我曾认真地发下宏愿:等长大了自己挣钱了,一定先买个大空竹,再买个眼珠都能转动的漂亮的大风筝,好好地玩个痛快。可是,等真的熬成了大人,却把儿时对自己的承诺给淡忘了;瞧见别人玩,也不再动心。看来,人的身份一变,想法随之也变,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少的政客在当选之后不能兑现竞选时的诺言,恐怕就与我这种情况差不多。
这次到了广西北海,一起从北京来的李老师说他天天去公园练抖空竹,劝我也参加这个运动,说是对老年人的健身是很好的。我对各种的健身花样一直很不以为然,觉得公园里又跳又喊的老头老太太们太吵太闹,而健身的最好方式就是散步——这当然是很偏颇的观点。我对李老师的话有点动心,便说:“我小时候倒是抖过茶杯盖,现在学抖空竹还能行吗?”他回答道:“你有抖茶杯盖的基础,更没问题!”

于是我和老伴一大早骑车到公园,买了一副家当就开练。我虽说有抖茶杯盖的资历,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老胳膊老腿,一开始怎么也玩不转——或说不是玩不转,简直是转过头了:那空竹老瞎转,转得绳子都拧到了一起;而且,抖空竹时身子还得跟着它原地打转,一会儿便觉得有点天晕地转了。好在有师傅一旁指点,我渐渐地掌握了点规律,成功地抖起来几回;听着自己抖的空竹嗡嗡作响,真是心花怒放,乐不可支,仿佛回到了童年!
孟子曾经曰过: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不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但是,“不能”与“不为”不总是那么显而易见,人时常在“不能”与“不为”之间犹豫着,尤其是岁数渐长的时候,对自己更是缺乏自信。其实——不为,即使能也成为不能;为之,不能也便成为能。自己练抖空竹的过程便是如此,不是吗?
所以,愿更多的老年人力行而为,加入我们抖空竹的行列,加入回归童年的行列。老夫聊发少年狂,此其言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