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从“变心板”说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八五。从“变心板”说起
北京的公交车在高峰期拥挤不堪,人们曾形象地把车门踏板称之为“变心板”。有人上车之前大叫:“快往里面挤,前面还空着哪!”一旦登上车,便扭头向后边人吼道:“别挤啦,等下趟车吧!”
地位不同,境遇不同,这立场与言论自然会发生变化,这恐怕是人莫能免。
就拿现时来说,买了房的希望房价涨,没买房的盼着房价降。而我自己呢,指望着北海的房价涨到北京的水平,或者北京的房价降到北海的水平,这样我就可以用北海的房子换一套同样大小的北京的房子了。——这可能吗?虽然话说“凡事皆有可能”,但这样的可能性实在是有点渺茫。
作为房地产商,当然是希望,不,是渴望房价涨;不但如此,他们还要教育大众:房价相对而言并不高。所以就有了某大房地产商讲“三十年来,工资涨了一百倍而房价才涨了十六点六倍”的高论。其实他的商人立场显而易见,如此煞费心机地论证,其效果却是适得其反。
三十年前尚无商品房,八十年代末尚有最后一批福利分房,所以拿三十年工资的变化作为房价的参照很荒谬。九十年代初,我所在学校曾组织教师参观北京的第一批商品房样板——方庄小区,是当时演艺明星及商贾名流聚集的地方。那时的房价每平米在一千元上下,教师们参观后苦笑道:“咱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买个一平米,一年省吃俭用,能买个小卫生间。”如今,过去了不到二十年,面对每平米一两万元的房价,还有多少人能挺着胸脯“谦虚”地说:“咱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买个一平米”?工资与房价哪个跑得快,老百姓心里最清楚。

我记得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在自传里有一句话:“请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有丝毫怀疑,我们的孩子和我们孩子的孩子永远不会满足于比自由更少的东西。”但对中国人来说,这里也有个“变心板”:如果因当奴才而获益,当然不会说自由更好,反而会感觉被管一管也不错。最近某大明星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说“自己对于到底自由好,还是不自由好感到很矛盾,因为太自由了,就会像台湾和香港一样,变得很混乱。”“中国人还是需要被管的”,等等,均可以理解。俗话说:“要饭的不能嫌饭馊”,人家要在这边混江湖,当然不能说这边的江湖不好。
当然,有时这“变心板”也很麻烦,让人有“不知哪头炕热”的感觉。比如今天下雨了,本打算开车出去因此而作罢。而农民邻居告诉我:“有一场透雨,就可以种棒子了。”我既想阳光明媚地驾车出门,又想及时地在我家附近的沟边上种棒子;所以对于这场雨的态度,心里也“感到很矛盾”。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