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文化怪杰辜鸿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十一。文化怪杰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中国近代重要的文化人。他13岁到西方留学,游学于欧洲各国,精通英法德意等近十种语言。回国后曾在清政府做官,民国时任北京大学教授。
这样一位多年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人,思想却极为传统和保守。他维护封建帝制,推崇儒家学说,并主张缠足,纳妾,留辫子。被林语堂称之为“怪杰”,被胡适贬之为“怪物”。但他却是中国最先与外面交流的一个文人,与托尔斯泰,泰戈尔,罗曼罗兰,毛姆等都有交往,印度的政治家甘地,也赞扬他是个“可敬的中国人”。
与当时留学西洋就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洋博士”们相比,辜鸿铭无疑是个“爱国者”;可惜的是,他维护了许多反动落后的东西,与所处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所以他活像是一个身穿洋装,头戴瓜皮帽,脑后拖着长辫子,不中不西的可笑人物。
辜鸿铭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中说:“我要唤起欧美人民注意的是,值此文明濒临破产的关头,在中国这儿,却存有一笔无法估价的,迄今为止毋容质疑的文明财富。”“这笔文明的宝藏,正是中国人——那拥有良民宗教且尚未遭到毁灭的真正的中国人。”“借用一个动物学的术语来说,我们或许可以将真正的中国人称之为被驯化了的动物。”
他甚至不顾世界发展的大势,说道:“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她是个永不衰老的民族。简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要知道,他的这番话可是在1915年说的;而随后的“五.四”运动,人民要求科学和民主的呼声就将他那呓语般的大话淹没了。
不过,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中也有一些很精辟的观点,比如他说:“君子之道、人的廉耻感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是所有社会和文明的合理的、永久的、绝对的基础,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如果一个社会、一个人丧失了廉耻,政治没有了道德,那么我敢说这个社会最终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他还认为,中国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低下与中国文明的伟大并不矛盾,他说:“单纯的生活水平不是文明。”为此他举例道:“爱尔兰的土豆歉收和大不列颠长期持续的贸易萧条,可能极大地降低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但是人们不能由此判断说爱尔兰人和英国人已经变得不怎么文明。”
辜鸿铭辩驳得很机智,也很有道理。这个道理至今仍发人深省:“单纯的生活水平不是文明。”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确实是提高了,但谁好意思说,我们的文明程度也相应提高了呢?
这位辜鸿铭确实是个怪人。
他讲的道理有时怪得让人发笑,有时却怪得让人笑不出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