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还是婆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娑婆,还是婆娑?
在起点检索一下,书名人名中既有称“娑婆”的,也有叫“婆娑”。它们哪个是错用?如果不是错用,含义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又各自作何解释?
两个词都存在和使用,如果说错用,那有可能是作者对词义没有确切了解而用错场合或者用非己意。
婆娑,主要有三个意思:①跳舞的样子;盘旋。②舞姿飘逸优美:舞姿婆娑。③形容枝叶纷披的样子。
而娑婆,一般只和“娑婆世界”连用,(也有枝叶扶疏貌和从容优游的意思,一般较少用),此娑婆为梵语音译,意译“堪忍”。根据佛教的说法,我们人类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
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称作堪忍呢?这里又有两重意思:一是“娑婆世界”的众生罪孽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重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词义解释完毕,再说一则轶事。06年去世的张中行先生,是一位公认国学、佛学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他曾向天津某刊投文,文内有“娑婆世界”一词,编辑自作主张,将“娑婆”改为“婆娑”,后来直接印刷,事实上两者文意全然不搭界,然而木已成舟,使得张先生甚为不快,感叹编辑好为人师然又点金成铁。
别人的不管了,反正小般的这篇大家一定看记仔细了,没错,是《娑婆世界》。
其实对大家来说,婆娑也是美的。记得若干年前小般还是学生时读《儒林外史》,中间有副对联:“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似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深为其文辞意境吸引,当即抄录于本,至今未能忘却。
不妨,在娑婆世界,让我婆娑起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