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会盟(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岭道,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从今天开始却铸就了它的不朽传说。
五岭道,说起来名字里有个“岭”字,但却不是真正的山岭,而实实在在是一片平地,一片连接着远方五座山峰的旷野。
此时,我正骑在马上,极目打量着这片旷野。同长安沙盘上标注的轮廓相比,实地显得更加的空旷与苍茫。虽然这里地势平缓,水草丰盛,野味繁足,但是几百年来,秦、赵、韩、魏等各国的军队以及马贼,像是走马灯一样在这里纵横劫掠,使得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敢来定居。初冬的寒风刮过,枯黄的野草摇摆着,把它们遮护着的麋鹿显露出来,倒真的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野趣。只是,再过一会儿,这些不懂纷争的温良野兽,恐怕再也不敢再踏足这个地方了吧。
果然,那盯着我的眼睛,同我交流思想的麋鹿,长长的耳朵一抖,然后大大的脑袋一扭,抬了抬蹄子,转眼间就消失在了草丛中。
然后,我一回头,就听到了身后传来的战鼓声。我知道,那是段贤率领的步兵前锋到来了。
“左相国,”段贤,这个我从邯郸拐来的小校,已经配上了他在邯郸做梦都没有梦到过的将军衔,现在布置好了军队的阵型和哨探,带着几个人来到了我的面前,见礼道:“您怎么又跑到我们前面来了?”
“我……”我盯着北面那条通向武安的山道,喃喃的道:“……有些不放心……”
同样来自赵国的段贤知道我不放心的是什么。李牧,虽然赵国的王室贵族常常看不上这位寒门出生的战神,可是,与之相反的是,这些出于行伍底层的士兵们,却更加了解李牧的能力。这次兵出五岭道,看来十有**瞒不过李牧,如果他遣民夫于路筑壁,拖住我大军主力,然后以轻骑配合步兵,突击绞杀我的另外两只轻骑兵,那么就算我能够突破前面的壁垒,攻占武安,可一旦失去了轻骑兵的威慑和配合,我也就失去了战略的主动权,而李牧的骑兵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将我们的补给线路截断,进而逼迫我们撤军。
所以我给安谷和杨端和的命令是以诱敌为主,多派斥候,只打有把握之仗,绝不同赵军胶着,以截断赵军的补给为目的,而不以歼敌数量为功绩。只是,命令虽然如此,可实战起来到底会怎么样,我还是忍不住要担心。
但是我却不得不发兵五岭道,因为这个地方是通往武安的道路中唯一一条中间有着平坦旷野的道路,也只有这条道路,才能让我的铁骑兵发威——虽然我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我还是做了赵军前来野战的假设。
赵国的步兵一向没有西秦的步兵悍勇,抵挡西秦从来靠得都是骑兵突击,因此我特地挑选了这样一条适合骑兵作战的道路,就是有向李牧邀战的意思。只是乌卓在长安以铁骑大破李牧的骑兵之后,以李牧的智慧,他却未必会上这个当。所以我现在主要就看安谷和杨端和能不能给我唱好这出戏了。只要他们能够坚持到我打破武安,那么我就可以以铁骑和步兵的配合,将李牧的军队彻底的压制到邯郸外的长城一线,迫使他们不得不以守城战来保卫邯郸。那样的话,李牧的骑兵将彻底的丧失机动能力,成为城墙上的消耗品……
战略部署我已经做到了位,剩下的就是各个将军们能不能发挥他们的实力了,这对于第一次指挥这么大兵团作战的我来讲,到了现在这个时刻,也只能等待消息了。只是不知道我将等到的第一个消息,能会是什么?
随着一阵迅疾的马蹄声,前面一骑斥候飞马奔了过来,老远的望见了我和段贤,不仅没有停下的意思,反而加快了速度,向我们直冲过来。我伸手止住了铁卫们出手,眼看着那斥候在离我们只有十几米的地方猛然带转了马头,在马儿人立而起转身的空儿,一骨碌滚落下马,不及起身就冲着我们道:“赵军……赵军……”
“赵军怎么了?”段贤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起了那斥候,喝问道:“赵军在哪里筑壁了?”
“没……没有筑壁……”那斥候喘息着,声音却仍然保持了恰到好处的响度——清晰而不声张:“赵军举军前来夺占五岭道!”
“什么!”段贤吃惊的几乎要跳了起来,带的那个在他手上的斥候的身体也跟着乱晃:“你说的是真的?”
“我们……”那斥候不敢挣脱段贤抓紧了他的衣领的手,可是那确实让他感到说话很困难:“我们亲眼……所见……队长……让我来……报告……他们还在……继续……”
“好了段贤,放开他吧。”我冲段贤摆了摆手,接着对那个斥候道:“赵军离这里还有多远?”
“我们在三十里外发现了他们,”那斥候不加思索的答道:“以他们的行军速度,午后就会赶到这里。”
我转向段贤,询问的看着他,却见他微微点了点头,看来他的确是把斥候派出了三十里。
“干得不错!”我点了点头:“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是那个分队的?你们队长是谁?”
那斥候丝毫不觉着受到了怀疑,反而很高兴我能够问起他和他的队长的名字:“我叫荆风,我们队长叫乌胜,是……”

“好的,”我看着段贤再次对我点头,看来这确实是他派出去的一支斥候队伍。这也由不得我不谨慎,特别是面对着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好消息的时刻,我更应该保持冷静,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不知道时间的紧迫性,所以我接着对段贤道:“给他们小队记功,派人通知滕翼,大鱼来了,要他们加快速度,否则就等着吃鱼骨头吧。另外,立刻抓紧时间赶筑工事,我们要在这里先啖一口头汤!”
庞瑗并不是个无能的废物。还在前来接替李牧的路上,他就开始考虑这场战斗该如何进行了。同郭开相比,他的确更像一位忠臣,因为他至少还知道不能涸泽而渔。郭开则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在瞒住了几乎所有人的情况下,他早在年前就偷偷的派人前来咸阳,向我表达了对元老院制度的敬仰和渴望。所以,在收到了李牧撤离长安的战报之后,他第一个就跳了出来,要求解除李牧的兵权。只是因为,我曾经表示过,我很不欣赏在赵国掌握重兵的李牧。
所以庞瑗虽然并不愿意同我交战,但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出掌兵权了,否则的话,让郭开弄兵的话,那么赵国也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幸亏韩晶还没有糊涂到家——或者说,幸亏韩晶对于庞瑗还比较在意——所以,他庞瑗成了赵军的主帅。
正因为如此,在前来武安的道路上,庞瑗除了考虑怎么样尽量和平的同李牧交接军权以外,还是抽出了相当的时间来考虑战局的。而考虑的结果则与李牧和我相当的接近,那就是五岭道!
然而稍稍有所出入的却是,庞瑗想到五岭道这个地方,却是要占领它。所谓当道下寨,只要控制了五岭道,就等于控制了长安前往武安的所有通路。而且还可以充分的发挥赵军骑兵的优势,一旦长安出兵,赵军骑兵既能够迅速的支援武安,又能够威胁空虚的长安,同时还能够保障五岭道大寨的安全。所以,庞瑗接管了赵军之后,没有丝毫停留,立刻尽起大军来夺五岭道。他同样也不相信我会没有看到五岭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所以他要在我在五岭道筑壁之前,夺占它,并把那里当作大本营。
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街亭一战一样,虽然诸葛亮、马谡和司马懿都意识到了街亭的重要性,可是因着不同的战略目的而制定的战术,必然导致不一样的战局。可怜的庞瑗却不知道,我选择五岭道的用意并不是要在这里阻击他,而是要在这里歼灭他!
“将军!”正午时分,一个斥候来到了庞瑗的马前禀报道:“五岭道发现秦军!”
虽然现在秦楚两国已经合并为一个国家,秦国已经变成了秦楚,可是对于赵军来讲,他们仍然习惯性的把那支从西面来的军队成为秦军。对于这一点,李牧并没有注意,庞瑗也更加没有纠正的意思。这,虽然仅仅是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是却也说明无论是李牧还是庞瑗,他们对于自己对手的变化,都还不是非常的了解。
但是,庞瑗却不这样认为,相反,他觉得自己相当的了解自己的对手,所以他一副很有自信的样子问那个斥候道:“秦军是不是在吃饭?”
是的,现在天下唯有一支军队是一天三顿饭,那就是以前的长安军,现在的秦楚军。而且,为天下所不了解的是,秦楚军的一天三顿饭,顿顿都是实打实的干饭,而不是象现在绝大多数军队似的,平时吃的都是稀饭,只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才会有干饭吃。
“是!除了岗哨以外,所有的秦军都在吃午饭。”那斥候并没有表现出庞瑗希望看到的吃惊的样子,同庞瑗从情报上看到的秦楚军队相反的事,这些身处第一线的斥候,可是经常流着口水,看着对面的敌人吃着香喷喷的午饭哪。
“很好,”虽然没有崇敬的目光小小的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庞瑗还是决定微笑一下:“那么,他们有多少人?”
“只有两万人,他们在路口出设立了很多障碍,还有一道简单的壁垒。只是,我们注意到五岭道西方有大股的烟尘升起,看样子是他们的援军。根据烟尘的来判断,援军应该在五到十五万人之间,一到两个时辰之内就会赶到五岭道。另外……”那斥候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说出来:“就是我们好像在秦军大营之中看到了秦军的帅旗,上面是一个‘项’字……”
“项少龙?”庞瑗猛地吃了一惊,颤抖的声音显示他并不比刚才我的惊喜小,当下不由得俯下身来,盯着那个斥候道:“你真的看清楚了?”
“我们只看到了那面帅旗,”那斥候答道:“却没有看到相国应该有的仪仗……”
“那就是了!”庞瑗哈哈大笑着在马上直起了身子:“他从来都是不带仪仗的。看样子,今天真是天佑我大赵呀,哈哈!”
说罢,庞瑗回过头来,看了一眼他身后的赵**队,仿佛一眼就能把这近三十万大军看个遍似的,然后狠狠地抬起手来,握紧了拳头挥了挥,大声叫道:“传令!全速前进!我要在他们的援军赶到之前打破秦壁、攻陷秦垒,占领五岭道、生擒项少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