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东成西就(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6、东成西就(一)
所谓隔山观虎斗,现在看着面前的<<华夏全舆图>>,是个人都知道我起的这座山有多大了,下面就看燕齐这两只虎该怎么样斗了.只不过,我却是真的没有那个福分搬把椅子来看戏了,因为我这次是真的决定要亲自出兵平定匈奴了.
当然,现在我带着十数万骑兵亲征匈奴,说白了,就是去欺负他们的,谁叫他们的那个天纵其才的冒顿大单于还没有干掉他自己的老子呢,整个匈奴还处于分裂的状态之下呢?我既然不会有心情再等他几十年,又不在乎后世会不会有人说我破坏民族团结,所以现在当然就要趁着他们还是一盘散沙的时候就去占领他们的地盘,统治他们的子民了.并且,我也坚信,在被我占领并统治若干年之后,这些草原民族的后裔一定会怀着崇敬的心情,满怀感激的把我对他们祖先的这次征服写进他们的历史,再世世代代的讴歌颂扬.因为,就是我的征服,才使得他们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民族的一分子.
而我呢,除了要控制住未来的商业之路和能源基地外,我确实也需要一个培养民族血性的大草原.
是的,民族的血性--或者说是野蛮性,侵略性.
作为这块大陆主人的华夏族自古以来就不乏血性,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的力量渐渐将畜牧业的力量压制排挤出权力的中心之后,农业文明的保守与怯懦业逐渐占据了统治阶级的主流,就连主张君子六艺和以直报怨的孔夫子的儒家学说,最终都被阉割成了勇于内斗而怯于国战的民族劣根。现在,既然我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当然就不会放弃这样一块可以不断锤炼民族魂魄的大草原。我要占据这块草原,用她的风霜、用她的广袤,来为华夏一族平添一股抹不去的桀骜与自豪,而不要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因为不停地内耗而衰弱。
当然,这些东西现在还不足与外人道,就连知道我的决定的身边的几个人,如纪嫣然、乌应元等人,也只是知道的明面上的理由,即那遥远而富饶的西域诸国以及那阴山脚下的那块天赐煤矿而已。说起煤矿来,即使聪慧如纪嫣然,也认为只要有这样一个理由,就足以鼓动秦楚以及刚刚加入的韩赵支持我出兵北伐西征了。因为照我的描述,那样一座几乎可以说是露天的优质煤矿,它的价值其实已经超出了我所鼓吹的遥远的西方了。这一点,就连以商业贸易起家的乌应元也是深表赞同的。毕竟,自从我在初筑长安时教会了大家用煤碳来取暖、烧砖、锻造等等之后,煤炭实际上就成了推动长安在秦国境内地位的助推剂,后来在同秦国以至于楚国权臣交易的时候,煤炭和棉作物往往起到了杀手锏的作用,就是因为现在只有我们知道开采煤炭,并且也只有我们已经开采了煤炭。这同其他诸如酿酒、瓷器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煤炭与棉作物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影响国力的战略物资,同时,煤炭同棉作物不一样的地方又在于,虽然现在棉作物由于种植面积的关系,还没有被全面推广,但是随着大家对棉织品的认同以及秦军对适宜耕种棉作物的西北地区的控制的加强,可以预见棉织品很快就会进入平民百姓家,起到我们希望它能起到的作用。但是煤炭则不同,因为它的出产确实太小了。是的,虽然我知道后世的很多大煤矿,但是由于现在采掘技术的限制,深层的煤炭,基本都要靠人命去堆,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了,我虽然对于生死人命看的很淡了,但是要我拿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命去换那些黑漆漆的煤炭,我自认为我的心还没有煤炭那么黑,所以除了我自认为能够控制的区域以外,我不仅没有透露出一点儿有关各地煤炭的信息,而且我还有意的让纪嫣然以及赵雅、乌路曾控制下的各情报与盖世太保组织同样留意和控制相关的情报。可是,在故秦旧地,容易开采的煤矿却实在少的可怜,现在有这样一个容易开采的、巨大的优质煤矿,它的意义可想而知。所以,虽然我的决定事先并没有同各元老院相商,但我有十足的把握,各元老院都会高票支持的计划,毕竟,打仗的是我,带来的好处却是大家的。
虽然如此,我也不在乎各元老院会因此而弹劾我的无理——实际上我确实是故意表现出这样无礼的,谁叫现在秦楚韩赵四国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但是却连一个统一的办事机构都没有呢?难道凡事都要通过我来协调么?我不是不知道这样的状况实际上可以使我位高权重,甚至凌驾于原先各国的元老会之上,不过,这却并不是我所希望的结果。不要把我看的多么高尚,可以为了祖国的统一和谐做出权力上的牺牲。没错,我是愿意做出权力上的牺牲,但却同我的高尚情操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在为我的后路、以及我的后代的后路着想而已。太史公说过,为将者,不过三代而亡,我可不想让我的孙子辈成为别人的俘虏,更不想象历史上的蒙氏家族一样,被秦二世灭了满门。权臣,也并不是那么好做的,我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子孙以及子孙的子孙留下一点儿像样的遗产呢?集权和敛财,只不过是给后代打造的枷锁而已,除了能吸引恶狼们的贪欲以外,并没有什么意思。或者我的后代会很有本领,可是,就算他们强大到能够震慑外来的威胁,那么他们自己呢?难道那些权利不也同样能引逗的他们自己相互残杀,死而后已么?“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这个时代的人人还来不及总结的感叹,却并不是说在这个时代就不曾出现相似的情景。所以,不论别人怎么样看待我,我始终不会为了大一统而建立那种泯灭了华夏文明精髓的煌煌帝国。我会推行法家制度,但却不是为了排斥,而是要包容;我会统一国土和文明,但却不愿用屠杀和奴役,同样的,我还是要包容!只有包容,才能长久,不论对于文明还是对于家族。现在,我就是要让整个华夏族成为主导包容、主导融合的力量,而我的子孙后代,我也同样希望他们能成为这种力量的源泉,这样,才是真正的永世万代!

旷野中的篝火早就已经熄灭了,可是从看台上离开的人们心中的那一股子篝火却愈燃愈烈,不论是对于燕国的太子丹还是齐国的王子建,亦或者是徐先、鹿公、李园,再或者是赵盘、魏增、龙阳君,就是吕不韦、韩桓惠王等人也同样的心情愉快。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我的计划中看出对他们有利的地方,不论是对于我出兵这件事本身,还是这件事的后果,总之,对于他们来讲,都是有利可图的。
除了李媛媛。
女人么,当她真的作为一个女人来思考时,必然会忽略很多的东西,而现在的前楚国太后,似乎已经忘却了怎样以一个掌权者的姿态来思考了。这,当然是我的一种幸福。
但是我仍然不能带上她,即使是前往咸阳整军出发,我也不能带上她。这却不是害怕住在咸阳的那几位夫人光火,而是我实在需要她留在长安为我看家,即使是一个真正的女人,在看护她的家这一点上,也是不惮于显露獠牙的。事实上,在回长安城里的一路之上,李媛媛就有好几次忍不住要显露出她的獠牙来了,因为在听到我的出征计划之后,她好不容易盼到的能和我单独相处的回长安的路上短短时刻,竟然前后有三批客人不体谅她的心情,一头闯进了那本该属于她和我独处的马车车厢里。
第一批闯进来的客人,不出意外,就是燕丹和徐夷则。而同样不出意外的是,他们实质意义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出兵的方向。
“左相国,”开口的是徐夷则,他同我在咸阳就有交情,也了解我的脾气,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含蓄:“您的决定对我们来讲有什么好处和我们举国上下对您的感激,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时您打算从哪里进军?如果方便的话,您看您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点点?”
他的意思很直白,就象是在得知自己中了奖之后,想要确定一下,自己中的是不是数百万的巨奖而已。现在我进攻匈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出陇右,二是出代郡。出陇右则可以占据河西走廊,掌握出西域的门户;出代郡则可以控制河套,进而开掘东方的那个大煤矿。这两条路线都是黄金路线,其中出代郡的这条路线带来的利益更加快捷和实在,而陇右那条路线在别人的眼里则显得有些久远和虚无。虽然燕丹他们对那个河套东方的大煤矿一无所知,但是他们同样业不晓得远在西方还有那么一些富饶的国度,所以面对着肥美的河套地区,他们当然忧心我兵出代郡了。因为我一旦击败盘踞在那里的匈奴人,那么在东方的东胡就没有了牵制,这对位于东胡人南方的燕国来讲,却不见得就一定是是好事了。面对两只会相互咬架的狼好呢,还是面对一只狼好呢?燕国人似乎有些难以取舍。
“呵呵,”我笑了笑,说:“我打算出陇右,征服那里的蛮族之后,再转而东向,取河套,然后视情况再决定视继续北进还是东击胡人...”
“呼——”
燕国人显然知道这是他们最满意的答案了,不过他们还是错了,因为我接着道:“我知道你们也面临着胡人的威胁,所以,我会赠送给你们一批兵甲,同时也会建议元老院取消对你们的兵甲禁售令...”
“兵甲!”燕丹和徐夷则相互瞪了两眼,确定了他们的听力没有出现偏差之后,齐齐叫了起来:“太好了...我们...到时候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左相国...”
“呵呵...”我看了这两个家伙一眼,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
“哈哈...”燕国人业跟着笑了起来,或许他们没有理解我的笑容背后的真正含义,但他们却不折不扣的理解我所说的那些兵甲的用途...要知道,他们的敌人,可并不只有北方的胡人,南方也...
南方的人也有南方人的心思,这不,燕国人刚一走,后胜就引着田建来到我的马车前了。
电脑系统崩溃,到现在我才搞好,可是word却还没装好,只好用写字板了,格式我也没能调好,对不起大家了,呵呵。明天新年就到了,在这里,烈马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