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不速之客(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陈先生向我讲完复杂的天下大势,再加上我经过这么多事。本人感觉这世道太不适合自己这样的人生存,实在是太乱了。我还是向往在清源村无拘无束的时光,正好岁数也差不多,父亲给我张罗了一门亲事。
开始在清源村找我说亲的人很多,我当时心思没在这上,现在感觉身心疲惫,应该有个安暖的窝,生几个孩子干几年官最后致仕回家种地去。我想也没想这门婚事就同意了,正当婚事提上rì程的时候,国丧了!
景泰十五年,燕王薨。燕王死了,在燕地比皇上死了还要隆重。中华大地之所以认为“百行孝为先”是按照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点。这样的理论中,皇帝是全天下百姓的家长,百姓被视为天子的子民。在燕国,燕王就是皇帝。燕王死了,全燕国上上下下都要哀悼,因为自己的最崇上、最飘渺的家长死掉了。但这种哀悼是由严格的礼仪制度的,依照这种礼仪制度,百姓是没有资格穿孝服的。
虽然不能穿孝服,也要尽量素服出行,不能穿颜sè鲜艳的衣服,禁止一切的娱乐活动。这是强制xìng的,违反是要治罪的!而我是官员,孝服也是要穿的。这下我那刚刚提上rì程的亲事就这样流产了,因为婚礼也是绝对不能办的。这个时候我反而比其他时间都要异常忙碌,因为现在是旧君辞世,新君即位的时间,国家的运作上处于半瘫痪状态,各国对这个时间都非常的珍惜,因为他们可以趁势发动入侵。
我们主要和赵国、齐国接壤,这是非常时期两个之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动手。燕**队忙着把囤积在北方的军事物资调往南方备战,桃花源异常忙碌,我必须整rì跟进物资转运,确保丝毫不出纰漏。就在燕王乍薨,国家还处于国丧之中的时候,燕齐边境来了一批不速之客。
燕国的边军最近jīng神高度紧张,尤其是世仇齐国更是摩擦不断,这个时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大摇大摆地过来呢?自从远远看到这批人之后,燕国边城的城门马上就关了,禁止任何人出入。士兵在城墙上列阵以待大敌来袭。
可这帮人到了离城不远的地方就停下来了,等待着后边的人聚集。看他们的装备又不是齐军。这就犯难了,“站住!你们是做什么的?”燕国守军问道。
那批人不答,依旧在城墙下边集结。
“你们再不速速离开,休怪我们不客气了,弓箭!”燕军守将在城墙上厉声喝道。城墙上顿时出现了张弓搭箭的士兵。
“你放箭试试看?!”为首的一个齐人发话了,看样子应该是头头,见头头发话了,下边的齐人纷纷抽刀拔剑,顿时边境的火药味陡升。
这时,一个刚刚到达的中年人策马上前,喝道:“住手!”,众人放下刀剑。他抬头向城墙上的燕国守军施了一礼恭敬地说道:“将军莫要放箭,我等齐国人也,闻得燕国政风蔚然,良臣择主而侍,齐国熊家前来投燕。”
“你是何人,报上名来!”守军不敢放松jǐng惕。
“在下是熊家之主熊庭玉,刚才行为不端的是老夫的犬子,我们一家特来投燕。烦将军代为通报。”看起来这个齐人气度不凡,说话滴水不漏颇为得体。
“什么?!齐人来投?”燕国朝野上下都有些吃惊。暗自忖度,我燕国素来和齐国不合,如今有齐人来投,来意善恶扑朔难辨。

“他们带来多少人?”国相问道。
“回大人,估摸有一千人左右!”特意从边境赶回来的知县说道。
“齐人粮草军备如何?”上将军对这个很感兴趣。
“剑甲齐全,辎重五百车。”
国相沉思片刻,说道:“大王,可以让他们的人马先在瓮城扎营,活动范围就限制在瓮城,任何人等不得随意出入。熊庭玉等一班重要人物都请进驿馆暂住。”
“不可!”上将军立刻上前道。“国相你好生糊涂,这一千人多为戴甲之士,如果在瓮城之中作乱,致使边境重镇秩序混乱惹齐军趁乱来袭,如何是好?”
“呵呵,上将军多虑了。那个城里的边军不下五千,这不到一千人的人都是熊家的宾客,能有多大作为?但是如果真的被闹个天翻地覆导致边境有失,我倒想问问上将军,朝廷拨下去的军饷岂不都养了窝囊废了?”
上将军嘴一直都笨,回回朝堂上的吵架都吃亏。这次国相就燕军增加军饷很是不满,经常没事就提起这个话茬。上将军只能气哼哼地说道:“真是岂有此理!边军五千人总不可能rì夜看着他们吧?那不就把他们视为战俘了?要是如此多事,让他们住到城外好了。”
“不可。”国相接着说道:“熊家来投已然天下皆知。如果让他们搬到城外就显我燕国心胸狭隘,不能与之共事,如此下来天下如何评说我燕国?谁还肯来为燕国出力?”
“禀大王。”御史台的大夫奏议,“国相刚才说得好熊家来投是天下皆知。臣听说熊家在齐国名声很大,暂且不论他们来投是真心与否,就算他们是真心来投。名声如此大的熊家举族离开齐国无异于打齐国的脸,而咱们把他们收留无异于与齐国为敌。到时候齐国以此为借口兴兵来袭,咱们如何应付。”
太尉冷笑道:“还没有开战,刘大夫就畏敌了。试问朝廷养你何用?”
“战端一开,百姓生灵涂炭。我刘成一颗赤胆可照rì月,为燕国百姓,为燕国社稷。如照太尉所说,指挥千军万马大开杀戒,死尸遍野、血流成河,千里白骨、民不聊生,就是忠君爱国了?”
太尉微微一整身子,傲然道:“老夫入朝以来,已有两个儿子为朝廷战死沙场,据我所知刘大夫四个儿子,却无人如此英勇吧?”
“我的幼子刚刚四岁当然无甚作为,长子病死乃为天意,我无可奈何。其余两个儿子皆在县里为官,如果这两个犬子身为文官,却都要像太尉的公子那样死战的话,试问朝廷养军队又有何用?”
这句话说得竟然引起了哄堂大笑,这是就着话题骂军队无能。武将当然不能示弱纷纷发言攻击文官,文官和武官吵作一团。本来商量熊家投燕怎么办的事呢,结果演变成了朝堂上的文武对立。这听得燕王直皱眉头,心里想着:都是父王给惯出来的臭毛病,以后我的天下绝不能让这帮人把朝堂变成市井,真是一帮无赖泼皮,哪有当官的样子。
这个时候有人面对燕王说道:“禀大王,臣有要事奏。”
燕王挑着眉头看着这位官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