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小东西回忆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文出现的关键词照抄《新周刊》选改革开放三十年小物志
1979——独生子女证
我是独生子女,我娘在我十八岁以前每月工资单还有独生子女费这么一栏,好像是两块还是三块?
1980——双喇叭录音机
小时候听小百灵,后来上学了就一直听相声,放磁带的功能倒是不常用,我的第一盘磁带应该是郑智化的一个精选集,还是姐姐给我从福建寄来的,后来自己有点闲钱了,买的第一盘应该是齐秦的精选,不过用来听的是复读机,爱华随身听,后来这些复读机,随身听,双喇叭录音机都发不出声音了,好在磁带还能听,只是吱吱嘎嘎的,磁带寿命毕竟也不长。
1981——铁盒牌百雀羚
这个是擦脸涂手的,记得挺香,不过我更常用的是清凉油,貌似我特别招蚊子。
1982——蛤蟆镜
那么大的没戴过,不过小的墨镜还是有戴过,装傻特别好使。
1983——股票
这一年我出生,不过我记得上海认购证开始疯,应该是九十年代初,没那么早吧?
1984——彩色电视机
嗯,小时候家里的电视机通常都比我们年纪大,最早我家里一台是黑白的,然后爷爷搞到一张电视机的券,托人从福州带回一台十四寸的日立的彩色电视机,这台电视机直到上个月才被卖掉,虽然早就不用了。从这台电视机里头我看到了圣斗士五小强的丰功伟绩,看到了喜欢说你已经死了的健次郎,还看到了许多许多值得留在记忆里的东西。不过看樱木花道的时候,我家已经搬到浦东,买了一台二手的29寸的原装索尼电视机。果然电视机还是要大的好。
1985——信用卡
这玩意我父母比我更喜欢用,我因为小葱拌豆腐,一穷二白的关系,基本跟他不怎么热乎。
1986——比基尼
比基尼岛的故事,我是从《千奇百怪故事大王》这书里看来的,说一个太平洋小岛,叫比基尼岛,后来被美军用于核试验,结果就炸没了,于是后来一设计师把比基尼设计出来之后,就用这小岛的名字来命名,真是相当的囧啊。比基尼我还是很喜欢的,节省布料,又赏心悦目,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1987——大哥大
第一反应就是砖头,据说当年真有人拿它砸人,有两三斤重,所以非有勇力者不能用之。我觉得当年拿它炫耀的,比拿它打电话的更多,毕竟当年大哥大的信号质量,和前两年小灵通刚出来的时候差不多,都属于要喂喂喂半天最后气愤的发现电话居然断了的。也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设计成那么笨重,这样如果真往地上摔也不容易坏。
1988——健力宝
我还是更喜欢喝可乐,百事可口健怡的都随意,有冰块当然最好。当然比起可乐,我更喜欢喝白开水,廉价易得,开水龙头就行,嗯,要记得烧开了喝。
1989——健美裤
没穿过,嗯,等等,好像穿过,哦,记错了,我穿的是背带裤,小学时候主持六一文艺活动,老师认为我穿背带裤会很有喜感,于是就去买了一条,貌似就穿过那么一次。跑题了,我娘好像有穿,据说可以矫正身姿,让体形看起来修长,不过我娘年轻时候确实又苗条又漂亮,现在嘛,依然很漂亮,只是不苗条了,所以她也不穿了。
1990——呼啦圈
完全不会玩,我对此印象深刻是因为昔年看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场挑战直播和春节联欢晚会,都有这样的呼啦圈表演,看着越来越多的呼啦圈在表演的美眉身上转悠,我一度两眼发直,简直要怀疑她们作假。多年以后我知道,其实什么都能作假,所以这呼啦圈表演倒是显得挺真实。
1991——文化衫
我一度搞不清汗衫和T恤有什么区别,后来我跟自己说,有字的,有画的,比较贵的,那是T恤,没字的,没画的,挺便宜的,那叫汗衫,汗衫家里穿,T恤可以穿出门。文化衫,文化果然是百搭的玩意。
1992——LV包
至少我知道LV的全称应该是LouisVuiton,咳咳,还是拼错了,百度提醒我,应该是LouisVuitton,有俩T。当年襄阳路,后来七浦路,都有很多商贩因为能仿得很像而得意。A货是好东西。
1993——粮票
应该是说这一年开始停用,退出历史舞台吧。粮票小时候还是有的,不过也不怎么用了,记得家里拿粮票换塑料凳子什么的。上海一度有半两的粮票。计划经济的产物,不过后来还是成了收藏品,至于怎么算的价钱,我就一无所知了。物以稀为贵,粮票产生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它自己也成了“物以稀为贵”。
1994——菜篮子
这个词后来和工程搭配,变成一个复合词叫“菜篮子工程”,民以食为天,**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塑料袋流行之后,菜篮子开始少有用武之地,现在塑料袋收费了,似乎它的出头之日又到了。
1995——绿色邮筒
我小学的时候上过贾老师作文班,有一篇例文,就是写的这个,说是看到上头写着来开邮筒的时间精确到分,不怎么信,于是埋伏在那儿,到点了,邮递员叔叔还真的来了,于是感慨一番,为人民服务如何如何敬业云云。
后来看到许多小说写笔友的故事,我是没参合进去,不过上了大学以后,实在太无趣,就和以前高中的同学写信玩,毕业了就没写了,后来此人去了澳洲,于是改为e-mail,是一男的,比我大一岁,我管他叫大哥。

1996——《中国可以说不》
在旧书店看到过很多次,最便宜的也要十块,也没什么收藏价值,就没买。很高兴的是,多年以后,我也和作者一样被人称为愤青,虽然我一直认为,我不具备成为愤青的任何条件。
1997——《大话西游》
当年这部电影的票房显然没有它的影响那么大,我第一次看它是在电视上,东方台春节播周星驰专题,看完了春节联欢晚会,就调过去接着看,因为是上下集,所以一直播到三点,除夕夜就这么过去了,因为外头放鞭炮的缘故,有很多台词都没听见,好在后来每到春节,总有一个台会重播,就看了很多遍。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什么乱七八糟的。后来看多了,对春三十娘,白晶晶,紫霞仙子的印象开始深刻,认定这应该是个悲剧。春三十娘后来疯了,白晶晶唱阴天很好听,紫霞仙子嫁到Beyond去了。再后来,知道周星驰居然是一个严肃的人,大为惊奇,于是也决定要做一个严肃的人。至今没有人觉得我是一个严肃的人,做人太失败了。
1998——QQ
最近我开始上得越来越少,不过每次一上,还是能跟五个群以上的人聊得不亦乐乎,不过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看他们聊,还是一样有趣。因为QQ,我的打字速度提高了许多。因为QQ,我知道很多话即使对方完全不认识你,也不能乱说。因为QQ,我认识了很多原本一辈子都可能没机会认识的人。QQ当然绝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那么简单,不过它到底是什么,我想我也不清楚。
1999——安全套
我有一个同学是12月1日的生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天是艾滋病日。在他二十岁生日的那天,他请我们吃饭,带上了他的女朋友,当场就有一个同学送他一组杰士邦当生日礼物,送的同学性别为女。
2000——伟哥
起初它是作为治疗心脏病的药来研发的,后来它变成了诱发心脏病的药。药店总是喜欢在它的大陆官方译名万艾可下面,用红色水笔写上两个大字,“伟哥”。当然,还有“本店新到”这几个字,也很大,但是没有“伟哥”写的大。
2001——BP机
我记得有部港片里头,这小东西还充当过重要的传情道具。传呼台一度也是一个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去处,当然,免不了会有很多无聊的人,半夜打电话过去骚扰传呼小姐。我当然更不会想到,很多年以后我也进了声讯台工作,并且在半夜应付这些骚扰电话,也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虽然大部分变态在听出我是男的之后会选择立刻挂断,不过也有一些不依不饶,连骚扰对象跟他一样是大老爷们也不在乎。
2002——打火机
我不抽烟,所以身上从来不带打火机,不过当年宿舍那些兄弟有抽烟的,所以免不了要吸二手烟。记得那时候他们直接把大的雪碧瓶子切开当烟灰缸使,好处是用完就扔了。
2003——口罩
实际上指的是SARS,这词现在也成了历史,当年我周末回学校,在门口被拦住量体温,才知道有这么回事,后来就发了体温计,规定每天早上要量,当时我是宿舍长,还得负责监督,不过过了两天就不耐烦了,随便在表单上写个数字就交上去了。口罩我在家里试戴过,很难受,就没再戴出门过。奇怪的是,我一直是个很容易的病感冒的人,偏偏那段日子,一次也没感冒。
2004——新版结婚证
结婚是很遥远的事情,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不过谁知道呢。
2005——超女
跟它对应的词应该是快男,跟它有关的词还有星光大道,我型我秀之类。不过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台湾中视的超级星光大道,选秀歌手似乎要跟流星攀上亲戚,其实娱乐圈本来就是淘汰率极高的地方。超女里头还是最喜欢张靓颖,前段日子的《画皮》,也就剩下一首《画心》,留在我的硬盘里了。
2006——**录像带
不完整,应该写成《性谎言录像带》,不知为什么,我想到《楚门的世界》,整个人生就是一场真人秀,一场充满谎言和欺骗的真人秀。
2007——硬卡火车票
没有去外地念书,偶尔坐火车是去苏州扫墓,对火车站印象深刻是在换乘地铁的时候,满眼都是人,不过我还是觉得人民广场地铁站的人更多。
2008——山寨机
第一个手机是大一买的,那时候在学校英语社担任秘书长职务,也就是写写策划报告,要求和社长保持联系,当时社长是大二的学姐,美女,就去买了个很便宜的摩托罗拉手机,直板,黑白屏,唯一特色是可以录音当铃声,然后认识了若干学姐和学妹,手机里存了挺多号码,现在貌似都几乎没有联系了。
第二个手机是毕业实习赚钱了买的,用到现在,阿尔卡特,翻盖彩屏,三十万像素摄像头,买完之后半年,偶尔路过一家手机店,发现这款手机搞特价,直降一千。
没用过山寨机,不过听说很耐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