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动之以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未必!”听得荀彧此言,曹操眼中大露喜色,“如果真如主公所言,他二人一是重情之人,一乃忠义之辈,那此事反而变得容易许多了。
“先生何以教我?”曹操急问道。
荀彧思虑片刻,并没有马上回答曹操所问,而是不急不快地言道:“这‘常山赵子龙’我也是略有耳闻,虽‘虎牢这战’未得亲眼目睹,但此人能敌住吕布,又在诸军混乱之际,拖住了吕布‘陷阵营’,定是智勇双全之将,但怕就怕……”看着荀彧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只挠得曹操心痒痒。
曹操连忙催促道:“先生不妨直言。”
“那‘常山赵子龙’在蔡府宴会之上大放噘词,表面那番话听起来大逆不道,不可思议,但细思之下,那番话可谓是大大地有道理,处处透着玄机。能将天下大势看得如此透彻,我敢说天下无人能出其右,怪就怪此人年轻气盛,过于招摇。”有意无意间,他向自己侄子荀修看了一眼,“当今之世,诸候豪强,世家大族林立,又岂是他一个人所能抗衡的,若他妄图以一己之力,硬和整个天下为敌,无疑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荀彧冷笑一句,曹操却是渐渐听得不耐烦了。
“不过,如果他真的能打破旧的牢笼,重新建立起一套新的秩序,也不失为一大壮巨,其子前途不可限量!”不等荀彧把话说完,曹操见他还没说出重点,终于忍将不住开口,道:“先生所说的‘未必’究竟何指?”见得曹操这般急切,荀彧禁不住在心底暗叹过一声:这位主公虽说非凡之极,到底还是缺少些历练,本来自己想要表达另一番意思的,眼下却也只能作罢了。
“八个字”这回荀彧回答得甚是简练,“动之以情,分而招之。”
“先生的意思是?”曹操虽然有所悟,却也不能完全明白荀彧这八个字要表达的意思。“主公竟言这‘常山赵子龙’曾有为治郭嘉之疾,不惜走遍天下,访尽天下名医的豪言壮语。郭嘉亦有为了不让赵子龙担心,而隐瞒其病情的举动,足可见这二人皆是重情重义辈,主公只须招揽二人其中一人,另外一人自然不会逃脱主公手心。”

曹操听着以为然地点了点,又道:“这是荀彧所说的‘分而招之’,那‘动之以情’又何解。”
“先前公达向主公提过的杀掉‘常山赵子龙’此人,主公却拒不接受!足见主公对此人的看重,敢问主公,你对此人如此看重,究竟是出于何种感情?”曹操略犹豫片刻,答道:“惺惺相惜之情,在我曹阵德看来,天下英雄唯我和他,他甚至敢迈出和天下豪强世族对立的一步,单是这点,我曹操自问难及。”顿了顿,“此人才智也许不及文若,也不如公达,更不用说比郭嘉之流了,但此人更目光所及,却远远在你我之上,就说豪强世族这个最大的难题,也许只有我平定天下后,才会去想,又或者根本就找不到治本之法。也许平定天下后,借助他的地方会更多。”
荀彧沉默半天不语,突然自他嘴中吐出一句话,“此人若不能收为己用,万万不留!”曹操有些吃惊的看向荀彧,出奇地沉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功夫,他才长长地吁了口气,道:“此事以后再说,还是说说‘动之以情’吧!也许先生计谋成功,此人会成为我一大臂助也说将不定?”曹操爽朗一笑。
“‘动之以情’,顾名思义,待之以诚,交之以心,只要主公能以挚诚打动郭嘉,这二人兄弟情深,只要有一人投效主公麾下,另外一人岂又远矣?”曹操听得暗暗点头,“主公骗郭嘉前往许昌治病,想必心中已有此大打算?”荀彧笑望着曹操,曹操面色一丝惊讶之色,却是一笑带过。
“竟然此事已有计较,我们也不必在洛阳多耽搁了,传我将令,全军即日起程,拔寨回许昌。”
(本来该昨天上传的,又拖到了今天来,实在不好意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