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感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蒋雯丽自毁形象的影片《立春》
是用看热闹的心情开始观看这部影片的,刚开始几分钟还很不耐烦,要求同看的朋友换个节目看看,但是看着看着就进入了那个世界,也许是被一种信念感动了。
小城市的音乐教师王彩玲就想进入北京的音乐学院,为了能够在北京有个落脚的打工之地,她说砸锅卖铁也要把北京户口办下来。然而,她长得难看,脸上还有疙瘩、黑斑,她是被拒绝的命运。但是她坚持着,看到她自己很陶醉地演唱,看到她在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勇敢地歌唱,看到她三番五次进京,被那样一种韧劲打动了。
忘记了她用骄傲的语气说出自己编织的谎言的那副面孔、那种姿态。有点感动于她因为相信了女孩的谎言而放弃自己将要办下来的北京户口用余额帮助女孩子站在比赛的舞台上。
当她跟那个执着于美术的男人说如果我走了就再也没有懂你的人了,我看到了一个小女人陷入爱里的心情,但是她还是被辜负了。
当她跟周瑜说我宁可吃一口鲜桃也不要一筐烂杏,我看到了一个女子的坚定与决绝。
当她拒绝舞蹈男人假结婚的请求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勇敢,她敢于面对别人异样的眼神,不勉强自己不委屈求全。
只有父母才是自己要考虑他们的感受的人,她没有在婚介所找到合适的对象,于是在福利院领养了小女孩。
其实没怎么看懂这部影片,也许只要看到里面一点令自己感动,让自己有所感想的东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去挖掘多么深刻的意义,那样,我们往往更加糊涂了。
兴高采烈地扑火
——读《女孩子的花》
越来越觉得生命的神奇。有了生命,不管它条件怎样,优裕也好,恶劣也罢,有生命的人总会拥有一份最最独特的生命体验。所以,当唐敏善意地祈祷拥有唯一的儿子,解释道:“绝不是轻视女孩子。而是无法形容地疼爱女孩子。爱到根本不忍心让她来到这个世界。”我的心里已经掀动起了反对的浪潮。
唐敏怀着一种传统小女人的心态。她觉得女人的幸福是别人给予的,女人美丽而脆弱,很容易在灾难的打击下夭亡;女人就应该花容月貌,因为这是感受爱、接受爱、吸引爱的条件;一个聪明善良但容貌丑陋的女人的一生会是悲惨痛苦的。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唐敏引用了比她多了10年阅历的朋友的话“女人接受爱就是幸福。如果女人去爱去追求她喜欢的男子,那是顶痛苦的事,而且被她爱的男人也就没有幸福的感觉了。”其实,用早她10年的古董来证明她1986年的观点未免有些可笑。舒婷早于1979年便以一首《致橡树》向世界发出了女人——具有独立人格与尊严的女人的声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男人女人已经不再是给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互相给予接受的关系。傻傻等待守候爱情的女人已经不应该被肯定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是的,女人也有追求自己的爱情以及幸福的权利。与其在原地苦苦盼望,不如千里万里仔仔细细的寻找。在寻找、追求的道路上,也许有千难万阻,也许会伤痕累累,但绝不至于绝望、崩溃。“生命原是要不断的受伤不断的复原。”经历风霜洗礼的女人们会更加坚强,更清楚自己想要的幸福,她们的自我意识也会更强,对理想的信念也会更加坚定。而世界仍然是一个等待着女人成熟的果园。
而唐敏扼杀新女性于胚胎之中,百叶的自尽仅仅是因为妈妈不爱她们吗?她们扑向了蜡烛,以死去获得新生——与其痛苦的生活在不被理解的人群中,不如快乐的飞舞于自由的天堂。她们扑火的那一刹那,不是痛苦绝望地,而一定是兴高采烈地。然后投胎于一个愿意将女孩子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家。
诗人海子说在白天出生的孩子是为了看看太阳。而兴高采烈扑火的女孩子将在人间的酸甜苦辣中成长。如果,拥有爱情是女孩子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爱情将成为她们主动追求、期望获得的东西。
兴高采烈扑火的女孩子最痴情也最无情。对待自己钟情的男子,她们会勇敢地爱恋、大胆地表白,不在乎流言蜚语,不在意闲言碎语,无视他人轻视的目光。她们知道幸福是要自己去努力争取的,喜欢一个人就要用自己的方式对他好,在爱她喜欢的男人的过程中很快乐。即使最终成不了眷属,痴情的她们,依然会在想起他时对天虔诚地祈祷,祝福他一切都好。如果认识到这种爱对他成为负担,明理的女人们心中依然有爱,但是已经不会去惊扰他的生活了,也许只是默默的、默默的。
而她们的无情又恰恰是最大的优点:拒绝她不喜欢的男子对她们的爱慕。这远远比与几个人保持暧昧关系以期选择最佳伴侣好得多。爱情的追逐中,吝啬自己的爱的女人,因为那一点点吝啬而充满尊严,因为那一点点吝啬而拥有独立的自我世界。比起那些不想伤害男人,或者只是因为一种毫无个性的好感就接受男人感情的女人来说,无情者更值得钦佩。她不惜伤害男人的自尊拒绝他,因为她尊重自己的内心。无情的女人的拒绝是给被拒绝的男人的最大机会,而他的爱是他给她的最大负担。。
伤害传统女孩子最深的有可能是女孩子自己。对别人为她安排的事情逆来顺受,走了很远的路,后悔到青了肠子;而兴高采烈扑火的女孩子因为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们的人生因为丰富而精彩,即使受过伤,也是种收获。
生命即是体验,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女孩子敏感则更独特。想拥有立体感和灵性的人生的女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勇敢地、兴高采烈地向火扑去!

观《帝企鹅日记》
当今社会,娱乐业空前发展,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所谓的大片横空出世,各种媒体在每部片子上映前都宣称这是一场不可不看的视觉盛宴,因为导演很有名、因为演员是大腕、因为画面很唯美、因为……可是他们忘了,能够抓住人心的只有一种温情,这温情便是爱。
《帝企鹅日记》是一部纪录片,按照我以往对纪录片的理解,应该是单调无趣的。可是《帝企鹅日记》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观看过程中心灵的震撼,字幕出现时眼泪已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不是感伤,是感动,因为帝企鹅的爱与责任。
一部优秀的片子需要有一种基调,爱是永远不会谢幕的主题元素。尽管阐释的方式不拘一格,但爱应该是永恒不变的,是人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旋律。《帝企鹅日记》很好地诠释了爱,所以它是优秀的,同时也解释了什么才是艺术。
艺术首先是制片人或编导内心的一种真情。是以剧中人的身份出现的,有剧中人的感情、心态、语言,把自己融入到剧中的生活,在人类世界,他就应该是人,在动物世界,他就是那些动物。在《帝企鹅日记》中,当企鹅们长途跋涉为寻找爱而“匆匆”行进时,他是最坚定的那一只;当企鹅寻找到爱侣而双双为爱舞蹈的那一刻,他是最温柔的那一只;当雌企鹅将孵化重任交给雄企鹅时,他是最小心翼翼的那一只;当雌企鹅为觅食而海中遇险情的那一瞬,他是最敏捷的那一只;当严寒来袭,饥寒交迫之时,他是最坚强的那一只;饥饿难耐时而伴侣还没归来,他是最镇定、耐心的那一只;而当小企鹅慢慢长大遭遇天敌之时,他又是最勇敢的那一只……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使《帝企鹅日记》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企鹅世界、企鹅家庭、企鹅爸爸、企鹅妈妈、企鹅宝宝的生活实况,浓浓的爱和家庭责任感使它赢得了观众的心,才成其为优秀。
有了故事总的情感基调才能够明确需要组织获得怎样的素材。所以对于电视、影片的素材组织来讲,艺术其次才是拍摄的技巧。《帝企鹅日记》的拍摄环境是艰苦的,历时之长是可以想象的。然而拍摄得如此细腻,能够展示给观众如此多珍贵的画面令人由衷地佩服。企鹅在冰雪中缓慢摇摆挪动却笨拙摔倒、企鹅爱侣舞蹈时那种爱意缠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温柔状,企鹅部落行进时那种绵延不绝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浩大声势……这些长短镜头的切换,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拍摄、特写与大场景的把握,画面的剪接组合都是恰到处。透过这些镜头、摄影者的技术,我们了解到企鹅们寻爱之旅何等艰辛,企鹅之爱却是温存到令人只能在心里惊叹而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哪怕是赞美;我们知道了小企鹅出生的恶劣环境,从而感受到了什么是坚强、坚忍;企鹅蛋被粗心的爸爸冻裂开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裂痕,还看到了一颗破碎的心,一个希望的破灭。会绝望吗?不,要勇敢坚强,为拥有下次机会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小企鹅探头探脑、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爱状,又有谁不会惊叹生命之花的美丽呢?而小企鹅终于长大,扑通扑通跃入水中欢快畅游,一场生命的感动——爱之旅开始了下一个轮回……或静或动,拍摄者的镜头带给观众太多太多,视觉上的、心灵上的微妙但绝对深刻的感受。
醇熟的艺术离不开高超的画面剪辑,编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帝企鹅的一年生活,实际上展示了它们一生的生活。从爱的萌动到希望的萌芽,再到生命的孕育,小生命的成长,时间推移、空间转换,一副副画面生动有趣,自然浑似天成,让人忘了企鹅是不会按照人的要求去表演的,以为它们是最会演戏的演员,入戏之深,却是生命的演绎。当雌企鹅觅食归来的路上,看到冰缝,闪回的画面,海豹吞食同伴的阴影罩上企鹅的心头,把企鹅对生命的珍惜与畏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何等精湛的剪辑技术啊!
完美的艺术离不开声音,这就涉及到配音艺术,第一人称的叙述,企鹅爸爸声音浑厚、低沉、磁性而富有深情;企鹅妈妈则是温情脉脉;童声企鹅宝宝可爱而幽默感十足,这也是源于法国人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但却是全世界影视人应具有的一种品质。同是讲故事,平铺直叙也许枯燥乏味,让人一遍都没有耐心看下去。而充满情趣的演绎,绝对是引人入胜,使人精神振奋,看了还想再看,也许看了又看。而《帝企鹅日记》配音最动人之处,是那空灵缥缈的音乐。这是只有在南极洲大陆才能响起的旋律,也只有帝企鹅的生命才配拥有这种天籁之音相伴。音乐于需要它时飘然而至,降临于任何言语都表达不了的情境,是润物细无声般默默,完全融入到画面和故事情节中,与故事合为一体,不可或缺,又悄然而去,余音犹存观众心中,成了一抹抹不去的记忆。它又见证了帝企鹅生存的恶劣环境Alliswhite,它唱出了海洋的温情与海豹的凶残,它赞美了企鹅的生命,自然流露的爱以音符形式飘在南极大陆上方,飘在了人们的心中。
综上,我认为艺术不管是怎样的表现形式,它首先应该有情,有真情实感才有更细腻的心思,在拍摄、演绎、剪辑及配音环节更用心,才有可能推出优秀作品。
2005年10月2日
看了电影,苏格兰为自由而战的《勇敢的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喊出的依然是自由,感人至深。当他被押赴刑台时,英格兰人往他身上砸杂物,后来被他的坚强意志感动了,女人首先喊宽恕他,男人、小孩、老人也都在喊。人就应该有宽广的胸襟,为人类崇高的品性自豪,心生敬意,不管他是什么民族,什么种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