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纪元(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茶之纪元
如所周知,茶是茶树芽叶加工而成的一种饮料。但是,对于不少
人来说,不一定就都知道它起初并不作饮料,其名其字最早也不叫或
书作“茶”,对于茶树的性状、演化和原产地等等,可能知者更少。
因此,为加深大家对于茶叶历史文化的全面了解,在本书开篇,有必
要把茶树及其原产地和茶的发现、利用等等,首先作些概略的介绍。
(一)茶树和茶叶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在我国,如陆羽《茶经》所
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早先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树种。
茶树的学名为Camelliasinensis(L.)
O.Kurtze,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被子植物门(Angi
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
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茶
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
(Camellia)。
在现存的文献中,茶的学名,最早见之于1753年瑞典杰出植
物学家林奈的《植物种志》中。在书中,把茶的学名定为“Thea
sinensisL.”。这里指示性的“sinensis”,
即是拉丁文“中国”之意①。
那么,这种原先只种于中国的茶树,长得又怎样呢?在近代科学
出现之前,我国古籍中,千余年来,都沿用陆羽的这样描述:“其树
如瓜芦,叶如——d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揲担?茎如丁香,根如胡桃。”关于茶树的这些比拟,这也是我国古代对植物外部形态能够采用
和一般常见的描述方法。按现在植物学和茶学的介绍来说,其外部形
态因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分枝习性的不同,植株有乔木、半乔木
和灌木之分;树冠有直立状、披张状、半披张状等多种类型。茶芽在
未萌发前为锥形,有2—3鳞片披护。叶多为椭圆或卵圆,单叶、互
生,叶缘呈锯齿状,叶面富革质,主脉明显与侧脉末端相连,嫩叶有
茸毛。花属短轴总状花序,白色少数为粉红色,两性花。果为蒴果,
果皮绿色,成熟后为暗褐色,种子大小因品种而有不同。根系有主根
、支根和细根组成,主根粗大垂直生长,支根与细根呈水平分布在耕
作层内②。
茶树和其他栽培植物一样,都是由野生经驯化而演变为作物的。
十分明显,茶树由野生变为栽培,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它用作饮料的

饮用价值。唐朝诗人卢仝,在其一首赞美茶的诗歌中吟:“一碗喉吻
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
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灵仙;七碗吃不得,唯觉
两腋习习清风生。”①唐朝时饮茶用碗,歌词中夸张茶饮七碗,就
会羽化成仙。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茶叶当然也不是什么仙药;不过,
由于茶叶中含有大量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成分,所以,它不失是一
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良好饮料。据分析,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
分,其中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
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就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
营养及药用物质。这中间的有些成分,实际是一个大类,如茶多酚,
就包括有30多种的酚类物质;维生素,又可具体分为维生素A、B
1、B2、B3、B5、B6、C、D、E、K、H
、P和肌醇等10多种成分。至于茶在防病和治病方面的作用,不只
我国古书中有很多记载,也为现在国内外医药界所一致肯定。如茶叶
对于防治痢疾、肠胃炎、肾炎、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
冠心病、癌症、白细胞减少和辐射损伤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如茶叶特别是绿茶的抗癌作用,据日本静冈县的调查,发现茶区特
别是绿茶产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明显比其他地方要低。这
一调查,与日本冈山大学药学部奥田拓男教授对茶单宁(茶多酚)物
质抗癌试验的结果相一致。奥田拓男的研究指出,茶单宁对引起突然
变异的变异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现在基本弄清,茶叶中的抗癌成
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
,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①。可能
正是因为这样,茶在国外才有“安全饮料”、“保健饮料”、“健康
长寿饮料”等各种各样的赞誉之称。
在千千万万的野生植物中,发现和选择出用茶叶芽叶来作饮料,
这无疑是对人类和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而这一重大发现,不是别的
正是我们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丰功和伟绩。在古代的一个很长时期里,
世界上只有我国饮茶和懂得种茶与制茶;后来,大抵至唐代,我国东
邻的朝鲜和日本,才首先从我国学会饮茶、种茶而渐渐形成为东方乃
至全球性的一种独特文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