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百将传:两晋南北朝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晋十六国篇:五胡乱华
西晋时期大型作战只有征吴和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政权时兴时灭,虽称十六国,实际上还未计及冉魏、西燕、代、北魏,吐谷浑、柔然等政权。各政权统治者素质多与三国时不同,故在谋略运用方面不及三国。少数民族多为全民皆兵、骑兵为主,所建政权,为保持民族特点,多实行两种军事组织体系。随着战争发展,中原地区到处建起坞壁城堡,使骑兵难以攻坚,加之需扩充兵力,步兵渐多,但骑兵仍是主兵。少数民族本为轻装骑兵,采用机动战术。但在坞堡林立的中原,与用传统方阵战术的汉族军队作战,加之此时已有了马蹬,所以两种战法开始结合,出现了以密集方阵作战为主的重装骑兵,并出现了以掠夺人口、物资、摧毁敌方战争潜力的破坏战略。东晋仍沿袭魏晋兵制,部曲私兵更为发展。因位于江南,水军发达。西晋时的马隆平羌人的战斗很有特点,但规模不大,所以没有将他选入。东晋十六国时代名将如云,可是多为君主,如后赵皇帝石勒、夏帝赫连勃勃、后燕皇帝慕容垂、后秦皇帝姚苌等,真正符合入选条件的反而不多。这一时期的名将还有:马隆、刘琨、陶侃、刘牢之、朱序、王镇恶(王猛之孙)等。
西晋:
王濬(206~285):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姿貌俊美,自幼好学。269年任羊祜参军,颇受赏识,后改任巴郡太守。巴郡当时与东吴相接,百姓多受兵役之苦,所以生下男孩多弃置不养。王濬一边严禁这种做法,一边更改兵役制度,规定凡生下男孩可免徭役,救活了数千男孩。272年任益州太守,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王濬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2000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他在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务,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279年上书请求伐吴,司马炎在他和杜预等人支持下终于决定伐吴。他部下士卒中很多是他当年保全下来的男孩(此时也就十几岁),他们的父母都嘱咐他们要为了王濬的恩德奋勇作战。280年王濬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他巧妙地以筏拔除铁锥,又制作火炬,灌以麻油置于船首,烧化拦江铁链。晋水军舰船遂通行无阻,顺流直下。王濬一路破城无数,率先入建业,使孙皓投降。灭吴之战,他共攻克四州,四十三郡,俘获人口五十二万三千,兵员二十三万,战功卓著。王浑妒忌他的功劳,诬蔑他曾总兵抢掠和焚烧吴宫,司马炎没有相信诬告,但也没有处罚王浑。灭吴后王濬颇以功自骄,生活奢侈,285年去世。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C,战绩C,名气C。王濬占乐乡后,为争功,竟上报朝廷,谎称他已得孙歆之头。但孙歆已为杜预部所擒,王濬不知。后来杜预把孙歆活着送往朝廷,洛阳人大笑不已,一时成为笑柄。
杜预(222~284):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杜畿、父亲杜恕都是魏国名臣。自幼博览群书。在263年魏灭蜀汉之战中任钟会的长史,靠自己的才智从成都之乱幸免。司马炎代魏后,杜预曾向他提出一套官吏考核制度,虽受赞赏却并未实行。他任度支尚书数年,提出或实行了许多有利国家和百姓的举措。278年接任去世的羊祜都督荆州军事,开始为灭吴作准备,他选精兵袭击吴西陵督、名将张政,获胜,随又送还所获,以离间吴君臣(张政了隐瞒败绩),使吴主在晋大举进攻之前,将张政撤换,削弱了吴军守备。279年和张华等人力排众议,使司马炎决定伐吴。280年晋灭吴之战中担任总指挥。他陈兵江陵,派部将周奇等沿江西上策应王濬,为晋军水师东下,实施水陆并进计划起了重要作用。又派部将周旨等率精兵乘夜渡江,奇袭乐乡,俘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王濬至西陵,他即致书激励其取胜后顺流直取吴都建业,又令所部配合东进,一举灭吴。晋灭吴后,他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于是勤讲军备,严求戍守,交错屯兵于要地,以巩固安定局势。杜预号称“杜武库”,喜读《左传》,自称“左传癖”。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杜预的书保留到唐世,还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杂律》七卷,《丧服要集》二卷,《女记》十卷以及《晋征南将军杜预集》十八卷(已佚)。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268年颁布的晋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响,全部的注解都是由杜预完成的。他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有问题,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误差,修订出《二元乾度历》。孟津渡口水险,有覆舟之患,他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从设计到施工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杜预在军事、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领域都有所作为,堪称多才多艺。
东晋、十六国:
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自幼轻财好施,慷慨任侠,与名将刘琨是好友。一天半夜,祖逖被鸡鸣声吵醒,便踢醒刘琨,邀其到户外拔剑起舞。(“闻鸡起舞”的出处)。311年洛阳陷落,他带宗族南渡。313年上书力主北伐。司马睿乃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前锋都督出师北伐,只拨给他1000人粮饷,3000匹布,不给铠甲兵器,而不给一兵一卒,让他自募士众,自制刀枪。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流人队伍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船到中流,祖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击楫中流”的出处。)
渡江后,祖逖驻扎在淮阴,打造兵器,又招募到2000多兵士。316年十一月,司马睿传檄约期北伐,祖逖欣然受命。317年进驻芦州,遭到坞主(建立坞堡自保的豪强武装,常反复于晋、赵两大势力之间)张平、樊雅拦阻。祖逖策反了张平的部下谢浮,谢浮杀死张平,率众归顺。又连败樊雅,并派遣桓宣招降了他,在豫州站稳脚跟,打通了北伐的道路。319年五月,进攻叛晋的陈川,但被后赵将领石虎击败。六月,祖逖进攻后赵将桃豹,两军相持40日。祖逖决定设计智取。当时,双方粮草供应都很紧张,祖逖命令把沙土装在粮袋里,假装成米,让一千多人像运送军粮一样,忙忙碌碌运上东台。又故意让几个人真的挑着大米,走在后面,佯装疲惫在路上休息,等敌军来抢米。桃豹的军队缺粮已久,冲过来抢粮,那几个人扔下粮袋仓皇逃跑。桃豹军士抢得粮米后,以为祖逖士兵都能吃饱,而自己长久饥饿,于是更加恐惧,士气低落。这时,石勒部将刘夜堂用一千头驴运粮食给桃豹,祖逖侦知消息,派部将韩潜、冯铁等部在汴水截击,尽获其粮食和脚力。桃豹闻讯,连夜退兵东燕城。祖逖乘胜进军,派韩潜进屯封丘,威逼桃豹,自己统兵镇守雍丘。并屡次派兵截击后赵军,后赵很多城镇纷纷叛赵归晋。七月,石勒派遣一万多精锐骑兵反扑,又被击败。
祖逖在北伐中不仅善于分化瓦解敌军,而且善于团结可以团结的豪强武装集团和坞主,这是他能够以弱小兵力多次打败敌军的重要原因。侦察兵常俘获濮阳人,祖逖总是优待他们,送他们回去,这些人感谢祖逖的恩德,联络了乡里五百家来归附。当时河南境内有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割据集团,他们各据一方,经常以兵戎相见。祖逖多次派人从中调解,晓以大义,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使他们都服从自己的统一指挥。黄河以南,原有一些坞堡主,迫于石勒强大的势力,不得不臣服于石勒,送其子弟到襄国为人质。祖逖允许他们表面上仍归附石勒,任凭他们两边交往,并常派些小部队假装攻打他们,以表明他们并未归附晋朝,从而消解石勒的疑心,减轻坞堡的压力。各坞堡主感戴祖逖的恩德,经常帮助北伐军刺探情报,使得祖逖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祖逖礼贤下士,善体恤民情。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也施布恩信,予以礼遇。将士“其有微功,赏不逾日”。祖逖在统治区内劝督农桑,恢复农业生产;在军队中一直实行且战且耕,以耕养战,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祖逖自身生活俭朴,自奉节俭,不畜私产,其子弟与战士一样参加耕耘、背柴负薪。他还收葬枯骨,加以祭奠。因此,北伐军得到河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祖逖奋战四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连石勒这样的枭雄也对他甚为忌惮,对北伐军转而采取守势,并下令修缮祖逖祖坟示好,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祖逖虽未回信,但还是听任双方互市。但晋朝廷知道祖逖屡战屡胜,而且深得民心,害怕他会危及自己地位,所以不但不援助,还屡次对其牵制,祖逖忧愤交加,终于病死,死时豫州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B,战绩C,名气B,综合B。祖逖渡江时无一兵一卒,竟能于四年间收复大片土地,堪称一代名将。
附:南奔书怀(李白):
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甯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北方世族。据说他“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328年六月,其父桓彝被苏峻部将韩晃所害,江播曾经参与此事。当时桓温年仅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331年,江播病死,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为其父守丧,因怕桓温前来寻仇,预先将兵器放在身边。桓温化装改扮,诡称来吊丧,衣袖内暗藏兵刃,手刃江彪于丧庐之中,又追杀了其二弟,终报父仇。桓温由此为时人所称。**后,娶南康长公主(明帝长女)为妻,拜驸马都尉。345年被任命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等六州诸军事,领任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346年,桓温上疏朝廷要求伐蜀,不等回音就率精兵万余人,溯江而上攻打成汉,屡战屡胜,平定蜀地。354年弹劾了北伐失败的殷浩,独揽大权并开始北伐,连败前秦军,至抵长安城下,但顿军灞上,贻误了战机。隐居关中的王猛闻桓温入关,前来相见,与桓温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桓温大为惊异,问王猛:“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王猛说:“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桓温默然无以应。王猛意思是说桓温志在立威,以功名镇服江东,并非真心伐罪吊民,恢复晋土。这正说中桓温心事,故其无所答对。随后前秦组织反击,桓温粮尽退兵,损兵折将。
356年再次北伐,击败羌族首领姚襄,攻入洛阳。但很快还兵江陵,只留两千多人戍守。以后颖川、谯、沛诸城相继为前燕占领。362年,桓温建议迁都洛阳,主张永嘉以来流播的北人全部迁回河南。南下士族纷纷反对,而桓温也只是借此威胁朝廷。东晋大臣相互猜忌和牵制,力量内耗,给前燕可乘之机。365年三月,洛阳终于被前燕占领。369年他趁慕容恪病故之际第三次北伐,攻击前燕,四月,率步骑五万自姑孰出发,进至金乡。遣毛虎生凿钜野三百里,引汶水会于清水,温率舟师自清水入黄河。一路所向无敌,七月进至枋头。晋军离燕都邺仅二百余里,燕主一度想出奔龙城,向前秦求援,同时令慕容垂率军五万以拒晋军。桓温进至枋头后,不敢乘胜进军邺城,又徘徊等待,妄图“坐取全胜”。这时北方干旱,原水道已不能利用,进军之初,桓温虽命豫州刺史袁真率军攻谯郡、梁郡,然后打开荥阳的石门以通水道。袁真攻下谯、梁,却没能打开石门。桓温终因孤军深入,军粮不继而被迫焚烧船只,抛弃辎重、铠仗,从陆路撤退,凿井而饮,行七百余里。在襄邑遭燕军慕容垂和慕容德夹击,损失三万多人。在谯郡再受前秦军袭击,又损失一万多人。此役遂以惨败告终。371年废掉晋帝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简文帝)。372年平定政敌庾希、庾邈等人的叛乱。他想模仿前代先加九锡再受禅让,但因谢安等人的拖延和阻挠未成,自己又立不下决心篡位,不久病故。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B,战绩D,名气C,综合C。据说桓温在攻打成汉途中,到达鱼复浦,看穿了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名句:“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桓温用兵能力不弱,只是私心太重,屡屡坐视战机,又总是碰上慕容垂之流的狠角色,所以每次北伐都虎头蛇尾,白白断送了大批士兵的性命。
慕容恪(324~366):字玄恭,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338年五月,后赵石虎率兵数十万攻燕,进逼棘城,年仅十五岁的慕容恪率2000骑兵与清晨突击,大破石虎的大军,斩首3万余。十二月,段氏鲜卑首领段辽遣使向后赵请降,中途反悔,又遣使请降于燕,并与燕合谋设伏,欲消灭赵军。时赵王石虎已派征东将军麻秋、司马阳裕等率兵3万前去受降。前燕王慕容皝自统大军前往迎段辽,派慕容恪带精骑7000埋伏于密云山。慕容恪大败麻秋于三藏口,赵军死亡大半,麻秋步行逃脱,司马阳裕被俘。341年镇守辽东,屡败高句丽军,使其不敢入犯。344年大破宇文部,使其散亡。346年率兵1.7万攻扶余国,擒其王,俘其部众五万余人。349年后赵主石虎死,后赵大乱,慕容恪与慕容评、慕容垂等人攻后赵,屡胜,攻占中山等地。
350年,冉闵(当时首屈一指的猛将)称帝,国号魏(即冉魏)。352年四月,慕容恪率军进攻冉闵,初始十次战斗皆败,后以轻骑击之,然后佯败诱敌至平地,并将燕军分为三部;自率主力加强中军,选善射者5000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主力进击。冉闵恃勇轻敌,果然中计,直突燕军中部铁马方阵。燕军侧翼部队即从两面夹击,大败冉闵军,斩7000余人。冉闵突围东走,坐骑忽然倒毙,被俘。不久,冉魏遂灭。冉闵被慕容恪军俘虏后,其子冉操投奔镇守鲁口的王午。七月,王午自称安国王,对抗前燕。八月,慕容俊遣慕容恪攻打鲁口。王午凭借城池之险进行抵抗,并把冉操送于燕军。慕容恪料鲁口城池坚固,暂难攻克,遂将城外的庄稼尽数收割,撤回中山。十月,慕容恪屯安平,积粮,修筑攻城器具,准备攻讨王午。时中山苏林起兵于无极,自称天子,慕容恪率军先攻讨王苏林。闰十月,慕容俊派慕舆根帮助慕容恪,斩苏林。不久,王午为其将秦兴杀死,吕护又杀秦兴,继承安国王。354年二月,慕容恪再次发兵围鲁口,于三月克之。吕护逃往野王。
355年十一月,进攻广固的叛将段龛。356年正月,于淄水击败段龛军3万,擒其弟段钦,斩袁范等,数千名士卒投降燕军。段龛逃回广固,闭城固守。他运用长围久困战法,待其食尽,轻易攻取坚城,迫降段龛,平定齐地。在围困广固城时,他手下诸将曾请求加速攻城,他则说了一段令人感怀不已的话:“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且有强援,虑腹背之患者,须急攻之,以速大利。如其我强彼弱,外无寇援,力足制之者,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毙。兵法十围五攻,此之谓也。龛恩结贼党,众未离心,济南之战,非不锐也,但其用之无术,以致败耳。今凭固天险,上下同心,攻守势倍,军之常法。若其促攻,不过数旬,克之必矣,但恐伤吾士众。自有事已来,卒不获宁,吾每思之,不觉忘寝,亦何宜轻残人命乎!当持久以取耳。”(为将有如此仁德之心,士卒怎会不效死力!)358年十月,击败晋将诸葛攸,渡过黄河,占领河南部分土地。360年燕帝慕容俊去世,任恪为辅政大臣。361年二月,镇守野王的吕护投靠东晋。三月,慕容恪率兵5万讨伐,在野王城外筑深沟高垒,进行围困,七月,攻克野王,吕护单骑逃走。365年二月,和慕容垂共取洛阳,三月,攻克,斩晋将沈劲。随即略地至崤、渑,关中大震,苻坚亲自率兵防备,慕容恪遂回兵。
慕容恪治军很有特点,“恪为将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务于大略,不以小令劳众。军士有犯法,密纵舍之,捕斩贼首以令军。营内不整似可犯,而防御甚严”。所以慕容恪一生用兵,却始终未遭战役层面上的败绩。行政上也多有建树。
评分:统率A,战斗B,智谋B,战绩B,名气C,综合B。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变强的一段时间,他在燕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谕的。苻坚、桓温等人对慕容恪都极为忌惮,他在时无人敢犯前燕。
王猛(325~375):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人。354年会见北伐的桓温,温拜以高官,邀其南下,被他拒绝。355年被吕婆楼推荐给苻坚,两人一见如故,苻坚大喜,自认“玄德之遇孔明也”,对他委以重任,在即位前秦皇帝后不停地提升王猛。王猛以法治政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地抑制了氐族贵族豪强的势力,加强了前秦的中央集权,并以一系列的革新措施使前秦成为当时最为繁荣强大的国家。用兵的才能毫不逊色其政治才能。366年七月,王猛率姚苌、杨安等攻东晋,掠人口万余户退兵。李俨占据陇西独立,366年十二月,羌人敛岐率略阳4000户叛前秦,向李俨称臣。李俨于是和前秦、前凉断绝关系。367年二月,王猛率姜衡、邵羌、姚苌等率兵1.7万讨伐敛岐。三月,前凉主张天锡也亲率步骑3万屯驻仓松,以讨李俨。敛歧不战而降,王猛遂克略阳。四月,张天锡率步骑3万攻下李俨的大夏、武始二郡,进屯左南。李俨畏惧,退守枹罕,派侄子李纯向前秦谢罪并请求救援。苻坚派杨安等率骑兵2万会合王猛,救援李俨。王猛派邵羌追击逃奔白马的敛岐,自与杨安往救枹罕。张天锡派杨通迎战于袍罕城东,王猛大破前凉军,俘斩1.7万余人,和张天锡在枹罕城下相持。但王猛审时度势,不想和张天锡继续纠缠,这时,邵羌已于白马俘获敛岐。王猛便遣使送信给张天锡,陈利害关系,张天锡遂接纳王猛所言,率兵退回凉。前凉兵撤退后,李俨存心反悔,闭门不降,王猛便身穿白衣,坐在车上,只带几十个随从,在枹罕城下请求见李俨。
李俨下令打开城门,还没反应过来,埋伏在附近的秦兵相继涌入城内,李俨束手被擒。贺肫曾劝说李俨不可放王猛入城,王猛知道后,将其斩首,带李俨东回长安。368年,参与平定苻氏贵族的反叛,生擒苻柳、苻庾。
369年六月,率军六万攻前燕,七月,王猛自率主力攻壶关,令杨安率一部兵力攻晋阳,以掩护主力之左侧背。八月,慕容暐命太傅、上庸王慕容评率军30万援二城,另遣慕容桓率军万余屯沙亭为后继。是月,王猛攻破壶关,俘上党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到郡县,皆降附。安攻晋阳不克。九月,王猛留屯骑校尉苟苌守壶关,自率主力援扬安。猛以地道攻城,破之,俘前燕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慕容评畏猛怯战,率援军滞留于潞川,不敢前进。十月,王猛留部将毛当守晋阳,率主力进军潞川,与前燕军隔河相峙。慕容评认为秦军深入,不利持久,企图据河防守,坚壁不出,以疲惫秦军。王猛派游击将军郭庆,率精骑500,乘夜由小道迂回至燕军后,烧其辎重。火光见于邺城,慕容暐遣使催慕容评速战。慕容评被迫出战,其兵力虽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慕容评为人贪鄙,官兵怨愤,军心离散,战力不强。二十三日,双方交战半日,前燕军大败,被歼5万余人。前秦军乘胜追击,又歼10万余人,前燕军全军溃散,慕容评单骑逃回邺城。秦军遂进围邺城。为保证必胜,苻坚令王猛围而不攻,阵前休整,候主力到达后合力攻城。同时令李威辅佐太子留守长安;令阳平公苻融屯洛阳,对东警戒,确保后方;自率精兵10万驰赴邺城。到达后,在组织攻城的同时,命邓羌率军攻信都,以牵制北部前燕军。十一月初六,慕容桓由内黄退去龙城,初七,前燕散骑侍郎余蔚等夜开北门,迎接前秦军,慕容暐等逃向龙城,被前秦军追俘;各州郡牧守先后降,前燕亡。372年受封丞相,不久病死。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A,战绩B,名气B,综合B。王猛政治上堪称中国古代史上顶尖级的大政治家;谋略上算无遗策,连慕容垂这样的一代枭雄也被他**于鼓掌之上,不仅送掉了长子的性命,差点连自己的人头也不保;用兵上也堪称一代名将,是前秦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临终前深刻认识到了前秦强大表面下的危机,可惜苻坚平时对他言听计从,唯独没有听从他的遗言,最后导致前秦的崩溃,使北方的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战乱之苦。
谢玄(343~388):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之侄。21岁时为大司马桓温的部将。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经谢安荐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刘牢之、刘裕、檀道济等人都是出自这支军队)。379年二月,率兵万余人救援被前秦将彭超围困的彭城,谢玄扬言袭击敌军在留城的辎重,彭超回兵救护,彭城守军乘机突围撤出。同月,彭超入彭城后,留治中徐褒守卫,与俱难会师向南进军。四月,秦将毛当、王显率步骑2万自襄阳出发,与俱难、彭超等人会合,进攻淮南。五月,俱难、彭超攻下盱眙。秦军6万人将晋幽州刺史田洛围困于三阿。晋廷极为震惊,速派谢石率水军屯涂中,毛安之等率4万人屯堂邑。秦将毛当、毛盛率骑兵2万袭击,毛安之等溃退。谢玄自广陵出发救援三阿。不久,秦军失败,退保盱眙。六月,谢玄与田洛率军5万进攻盱眙,俱难、彭超再次失败,退往淮阴。谢玄派何谦等率领水军乘潮而上,乘黑夜焚烧了前秦在淮水上铺设的浮桥,邵保战死,俱难、彭超仓皇北渡淮水。谢玄与何谦、田洛共同率军追击,与秦军在君川决战,晋军大胜,俱难、彭超只身逃往北方。谢玄因功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
383年八月,苻坚率苻融、慕容垂、姚苌、张蚝等将领大举攻晋,总兵力达87万,号称百万。东晋朝廷派谢石、谢玄等率兵8万余人抵抗。苻坚先派晋降将朱序劝降,朱序却将秦军军情告知谢玄等人,并建议趁秦大军尚未完全集结,尽快攻击其前锋(约有30万人),谢玄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他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阵斩秦将梁成、梁云,歼敌1.5万余人。又派人通告苻融:“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很多秦将都表示反对,苻坚却认为可以趁晋军半渡击之,苻融也赞同,于是下令前军后撤,结果造成混乱,朱序乘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于是大乱。谢玄等乘势率精兵8000猛攻。苻融马倒被杀,秦军失去指挥,溃不成军,互相践踏,死者无数。谢玄率兵追击,收复寿阳等地,朱序等复归晋。苻坚中流矢逃走,一路收集散兵,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人。384年,谢玄率兵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回军途中染病,数年后病死。
评分:统率C,战斗C,智谋B,战绩B,名气C,综合C。淝水之战的苻坚的败因有很多,包括苻坚低下的指挥能力;苻坚近卫部队多为青年贵族子弟,没有作战经验;前线指挥苻融意外地死于乱军之中;前军汉人没有士气;朱序在关键时刻喊的两嗓子;还有谢玄的奋战。而且苻坚的百万大军分散各处,前军不过十几二十万乌合之众。所以对谢玄的实力和战绩不宜估计过高(参考阅读:《参合陂•慕容垂》)。
南北朝篇:朔风与春雨
南北朝初期,北魏对南朝基本上处于优势,频频采取攻势。后来随着汉化和佛教的传播,北魏鲜卑人的战斗力开始下降,加上内讧频繁,也无暇南顾,甚至后来还出现了陈庆之以七千人横行宛洛之间而无人能敌的情况。后来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后,两方的统帅高欢和宇文泰的较量也非常精彩。南朝不久后由于侯景之乱的破坏,也无力向北发展,还屡受后来的北齐和北周欺凌,直至后来被隋文帝杨坚所灭。南北朝时期的谋略及战术运用,较十六国时期为多。北朝有强大的骑兵,以重骑兵为主兵,但渐向轻骑兵方向发展,且步兵数量大增。兵制上有较大的变化,北魏初期为防备北方的柔然等游牧民族,实行镇戍制,东魏及北齐实行夷汉分兵制,而西魏和北周则实行由宇文泰创立的府兵制。由于争城略地成为战争主要目的,所以攻守城战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南朝地区水运便利,而且先后以黄河、淮水、长江为守,因此水军极为发达,各代出兵,或以舟师为主、或必辅以舟师。战船种类大大增多,所用攻具也比前代有了进步。舰队构成,有载重万斛(约500吨)的楼船(梁、陈两朝的楼船达到了2万斛),有装80桨的快速战船走舸,有生牛皮蒙体、不畏矢石的蒙冲,有上设多重防护女墙、用于正面冲杀的斗舰,有装有掷远兵器“拍竿”(就是投石机)的拍舰和用以火攻的火船(火舫)等。但由于马匹资源贫乏,南朝骑兵始终不够强大。比如宋荆州刺史沈攸之有十万战士,但仅有战马2000匹,而这在南朝强藩已经是较多的了。当时名将还有:曹景宗、尔朱荣、慕容绍宗、王思政、侯景、高欢、于谨、高长恭、萧摩诃等。另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拔焘、南朝宋武帝刘裕、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堪称军事家的皇帝。

檀道济(?~436):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南朝宋名将。404年就随刘裕从军讨桓玄。410年平定卢循民变,415年参与平定司马休之叛乱。416年随刘裕北伐后秦,与王镇恶同任先锋,到达项城,守将姚掌投降,攻新蔡时遭到秦将董遵的顽强抵抗,他督军猛攻,破城,斩董遵。连破许昌、阳城、荥阳、成皋,率部攻入洛阳,俘虏四千余人,他为安抚人心,将他们全部释放,一时归附者甚众。422年刘裕病死,刘义符即位,他为四顾命大臣之一。423年北魏南侵围东阳城,他率军往救,魏将叔孙建因久攻不下撤军。424年讨平谢晦叛乱。431年统军攻北魏,初始屡胜,兵至历城时,魏军以轻骑偷袭其后,焚烧粮草。檀道济引军而返,魏军跟踪追击。他为迷惑对方,于夜间唱筹量沙,以仅有之米覆盖沙上。魏军以为宋军粮食尚足,不敢逼进,后见其兵少又以骑兵合击。他命军士披甲,自穿白服乘舆领兵徐出,魏军疑有伏兵而稍退,宋军乘机安全返回。谢晦死后,檀道济成为唯一的顾命大臣,又系当时仅存的北府兵名将,拥兵甚众,左右心腹能征善战,几个儿子也很有才能,朝廷颇疑畏,有人议论他:“安知非司马仲达也”。436年,彭城王刘义康在文帝刘义隆的支持下,罗织罪名,将其杀害,同时被害的还有他的十一个儿子和部将薛彤、高进之等人。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檀道济被收捕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片刻间便饮光一斛酒,脱帻投地,大喊:“乃坏汝万里长城!”450年北魏南侵,无人能敌,直抵石头城附近,刘义隆登城北望,叹道:“若道济在,岂至此!”
韦睿(442~520):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蓝田附近人),南朝梁名将。他的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萧衍起兵后,他带2000人和200匹马日夜兼程投奔萧衍,萧衍见韦睿到来非常高兴,手按桌角说:“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萧衍多用韦睿建议,终于成就帝业。506年,韦睿督军北伐,进攻北魏军占据的小岘,一时不能攻下,他穿便服至魏营外察看,魏营中突然冲出数百人挑战,随从诸将建议回去穿好铠甲迎战,韦睿说:“现在魏营中有两千多人,仅可自守,这些人敢出营挑战,必是骁勇之士,击败他们就可以攻破敌寨,机不可失。”见众将犹豫,即持节大喝:“朝廷赐我节杖,可不是装饰,军令不可违!”众将拼死猛攻,魏军果然败出小岘,梁军随即进逼合肥。韦睿一方面令军士修筑堤坝,引肥水灌城,一方面使舟舰直抵合肥城下。魏将杨灵胤率众5万来战,众惧不敌,请奏增兵。他认为兵贵齐心不在众,应速与战。遂列阵,待其临近,指挥猛冲,大破魏兵,克东西两城。此时北魏援军已攻破梁军在肥水的营垒,直逼梁军大营,众将劝韦睿退兵,韦睿愤然说:“惧敌退兵,是天大的耻辱。当今之计,有进无退!”把帅旗、节杖悬于大堤,自己坐在小车上督战。梁军士气大振,击退攻堤的魏军,然后命高大的斗舰环攻合肥,强弩齐发,魏军大溃,梁军入城,斩俘万余人。
攻克合肥后,梁武帝萧衍下诏班师,韦睿担心魏军得到消息后,会来追击,于是下令辎重先行,自己乘坐小车殿后。时魏人早已被韦睿的威名所震服,虽见梁军撤退也不敢出兵,韦睿遂全军而还。
507年北魏宣武帝元恪命中山王元英率军南攻,围攻钟离,号称百万。萧衍诏曹景宗都督诸军20万救钟离,508年曹景宗军至邵阳洲,便停军筑垒相守,不敢向行。萧衍大怒,派韦睿带兵与之会合,受其节度。韦睿迅速赶到邵阳洲,一夜之间筑成营垒,前部距魏营仅百余步。次日元英见到后以为有神助,派杨大眼率兵二万进攻,韦睿结车为阵,以强弩击退杨大眼军。随后淮水暴涨,韦睿派水军乘斗舰袭击洲上魏军。另以小船载干草灌油,趁风纵火焚其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魏军大溃,元英弃城而走,杨大眼亦烧营而去,溺死、斩杀各10余万,又俘虏5万人。钟离之战,梁军密切配合,上下同心,并根据魏军不习水战的弱点,坚守疲敌,适时反击,取得了自宋初以来对北魏作战的第一次大捷,歼敌25万,对稳定淮南形势起了重要作用,而韦睿堪称首功。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A,战绩B,名气C,综合B。韦睿在朝中谦虚谨慎,从不表现出居功自傲的神态,武帝萧衍对他十分尊重。他家无余财,好学不倦,年纪已高时仍在闲暇日子给诸子上功课,督促他们认真学习。三子韦棱特别喜欢经史,人都称他博学多识,韦睿常常坐在那里让韦棱说书,他对韦棱所作的讲解启示,仍然是韦棱无法达到的。萧衍十分信佛,当时全国都受到影响,韦睿却不做理会。当时,曹景宗为人争强好胜,即使是在公卿面前也从不谦虚恭让。唯独特别敬重韦睿,同宴御筵,也谦逊恭让。韦睿一向具有旷世之度,他作官以爱惠为本,所居职位必有政绩。爱惜士兵,“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他平时只穿儒者衣服,临阵交锋,常常是缓服乘车,手持竹如意指挥进上。北魏人惧之,称其为“韦虎”。
陈庆之(484~539):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朝梁名将。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直到受命接应北魏降将元法僧,才受封为武威将军。525年三月和萧综入镇彭城,五月,魏军来犯,陈庆之击败其先锋丘大千,萧衍命梁军退兵,此时萧综突然逃降北魏,梁军溃散,唯有陈庆之全军而返。526年,陈庆之随元树出征寿春,攻拔两城,迫降魏豫州刺史李宪,此次作战,梁军共克52城,获75000人。527年十月,陈庆之与曹仲宗、韦放(韦睿之子)联合进攻北魏涡阳,连下十三城,大败魏军,俘斩甚众,涡水为之断流,又降城中3万余人。528年,北魏发生内乱,魏北海王元颢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于是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日子。
529年四月,陈庆之攻占荥城,进逼梁国。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遂于睢阳城南称帝。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攻,进屯考城。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元晖业,获车7800辆。直趋洛阳,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虎牢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陈庆之继续西上攻荥阳。魏将杨昱、元庆、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据梁军。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时魏将元天穆大军将至,先遣其尔朱吐没儿领胡骑5000、鲁安率夏州步骑9000增援杨昱。又遣尔朱世隆、王罴率骑兵1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元颢派人劝杨昱投降,但被拒绝。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而荥阳城未克,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对将士们说:“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乃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遂克荣阳,俘杨昱。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围城,陈庆之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大破之,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收缴不可胜计。旋即进攻虎牢,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辛纂。元颢遂入洛阳,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不久,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将克,忽闻元天穆北逃,自以为无后继,遂降于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皆克之。梁武帝萧衍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他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自古用兵未之有也。随后又以7000人面对名将尔朱荣率领的号称百万的大军,且战且退,杀伤甚多,使得尔朱荣竟然动了撤退的念头,后来山洪暴发,梁军死散殆尽。陈庆之剃除须发,化装成僧人,回到建康。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529年有妖僧僧强自称天子,土豪蔡伯龙也起兵与之相应,众至3万,攻陷北徐州。萧衍命陈庆之前去征讨,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530年,萧衍任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到任后,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是云宝于溱水,又破孙腾、侯进、尧雄、司马恭于楚城。陈庆之随即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粮食充实。536年,东魏定州刺史侯景(后来陈庆之的一个儿子陈昕在侯景发动的叛乱中死在他手里)率7万人犯楚州,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陈庆之手下仅有近万兵士,梁武帝遣将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缴获大量辎重,侯景仅以身免。陈庆之性格祗慎,生活俭朴,又善于治理民政,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
评分:统率B,战斗A,智谋B,战绩B,名气C,综合B。相信大家看过了田中芳树的《奔流》后,对陈庆之的实力都觉得难以置信(与他对阵的敌人也是这样想的吧),还有很多人(包括我)大概也会惊叹自己竟然连这样的名将都不了解,中国人竟然要由日本人写的小说来补历史知识课,真是惭愧。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鲜卑族。西魏政治家、军事统帅。北魏末年六镇起事中,他参与鲜于修礼和葛荣的起事军,但旋即发现葛荣非成大事者,于是与兄长们密谋出走,事未举葛荣就被尔朱荣所破,他就归于尔朱荣部将贺拔岳麾下。随贺拔岳击元颢、万俟丑奴,受封征西将军,受贺拔岳重用。534年正月,贺拔岳不听宇文泰的劝告,与侯莫陈悦相约击曹泥,却被其谋害。三军遂推举宇文泰为帅。魏孝武帝元修忌惮高欢,因此重用宇文泰,命他征讨侯莫陈悦。四月,宇文泰大破侯莫陈悦军,侯莫陈悦率数十人逃走,不久被宇文泰之侄宇文导杀死。高欢有意结纳他,被他拒绝。元修于534年七月入关投奔他,并任命他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又以公主嫁之,八月,进位丞相。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同时,元修也与独揽大权的宇文泰产生了矛盾,是年底,宇文泰毒杀元修,在长安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宇文泰任西魏太师、大丞相、柱国大将军。高欢、宇文泰皆善于政略战略之筹谋。东魏与西魏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
537年正月,高欢乘西魏关中地区发生饥荒之际,率十余万大军攻西魏,遣高敖曹攻上洛,猛将窦泰率兵万余进小关,自己进屯蒲坂,在黄河上架起三座浮桥,扬言渡河,实际上是想掩护窦泰取潼关。宇文泰当时手下兵马只有2万左右,他识破了高欢的意图,决定将计就计,乘窦泰屡胜而骄攻其不备,窦泰是东魏猛将,手下兵士多为精锐,窦泰若败,高欢必退军。但众将疑惑不定。十四日,宇文泰回长安问计于宇文深,宇文深的建议与他不谋而合,他于是决定依计而行。他扬言退军保陇右,自率近万锐卒,潜出小关,出其不意地击败窦泰军,俘万余人,窦泰自杀,高欢果然被迫撤退。
十月,高欢意欲雪耻,又率20万大军攻关中。宇文泰时手下仅有兵万余,见各州军队一时不能到达,于是决定以现有兵马迎击。他又接受李弼的建议,由李弼、赵贵率兵在渭曲背水布阵,又命将士埋伏于芦苇中,听鼓声一起出击。东魏军至渭曲,斛律羌认为此处地形复杂,芦苇深难以用兵,劝高欢不要急于进攻而与其相持,在派奇兵袭击长安。高欢问众将火攻芦苇怎样,侯景说:“应该生擒宇文泰,如果烧死他,谁会相信呢?”猛将彭乐则认为己方势众,必能获胜。高欢于是命令进攻,东魏军见对方兵少,争相进攻,队列大乱。宇文泰亲自擂鼓,伏兵俱起,李弼率铁骑横击,截断东魏军,西魏军大获全胜,俘东魏军7万余人,除选留2万士卒外,余均释放。高欢骑骆驼追上已离岸的渡船才逃脱。宇文泰乘势东进,连下洛阳、蒲坂二城。538年二月,高欢率军反攻,陆续收复失地。宇文泰见战事不利,返回长安,准备与高欢决战。七月,侯景、高敖曹围攻金墉城,西魏守将独孤信死守并向宇文泰求援。宇文泰统李弼、达奚武等往救。侯景等退至黄河,依邙山布阵,宇文泰率兵进攻,忽然战马被射中,他坠马几乎被俘,西魏军陷入混乱,幸亏李穆相救他才得脱。西魏大军赶到,两军混战,西魏左军的赵贵、右军的独孤信、李远皆败,遂与后军的李虎一同返回长安。中军的王思政则大败敌军,阵斩东魏当时首屈一指的勇将高敖曹。宇文泰退军,高欢追击,又被断后的王思政击败。此战双方都有损失,但东魏被歼、淹死共约2.5万人,又损失了勇将高敖曹,是失败的一方。宇文泰与高欢对抗长达十年,基本处于僵持状态,他虽有邙山之战这样的败仗,但总体上胜多负少,而且损失较少。
宇文泰在政治上也多有建树,推行“均田制”,使西魏经济得到发展,又任用苏绰等人,颁布“六条诏书”,改革官制,国力逐渐强盛。又创立“府兵制”,建立由柱国、大将军、开府等逐级统领制度,扩大了兵源,改变了北魏后期以来士兵地位低贱的状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为后世沿用近200年,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又恢复鲜卑旧姓,命令汉族部将资历高者袭三十六姓,次者袭九十九姓,所将士卒也改从主将的胡姓,令他们形式上成为一批胡化了的汉人。545年,与突厥结盟,共同对抗东魏与柔然的联盟。545年乘梁内乱,派杨忠攻取义阳等地,迫使萧绎求和并遣子为人质。551年三月,元宝炬死,宇文泰拥立太子元钦为帝。553年派尉迟迥攻取汉中、益州,554年九月又派于谨、杨忠攻萧绎,十一月,攻下江陵,斩萧绎,夺得荆州地区的大片领土。553年元钦密谋杀宇文泰,因泄密被他废掉后毒死,然后554年正月又立文帝元宝炬第四子元廓为帝。556年病逝,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B,名气B,综合B。传说宇文泰大耳,手长过膝,简直和刘备一模一样,而观其行事,可称集曹操和刘备二人之长的一代英雄。西魏初立时,实力远不及东魏,但宇文泰凭借自己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在诸多优秀部下苏绰、韦孝宽、于谨、独孤信等人的辅佐下,屡战屡胜,扭转了不利局面,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为后来建立北周和灭北齐奠定了基础。
韦叔裕(509~580):字孝宽,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西魏、北周名将,在战胜东魏、攻灭北齐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531—532年间,韦孝宽任析阳郡守,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二人关系甚好,而且政绩出众,被人称为联璧,传为美谈。537正月,在潼关之战中,他率锐卒秘密东出进至小关,配合主力大破东魏骁将窦泰。十一月,韦孝宽攻克东魏豫州城,俘刺史豫州冯邕。538年二月,东魏军进攻,西魏军作战不利,韦孝宽与颍川守将梁回均弃城西归。时边境骚乱,宇文泰令韦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不久,迁南兖州刺史。是年,东魏将段琛、尧杰占据宜阳,并遣阳州刺史牛道恒引诱西魏边境的居民,韦孝宽深以为患,为离间对方,他着人摹仿东魏阳州刺史牛道恒手迹,伪造书信,投于东魏将领段琛营里。段琛获书果然对牛道恒生疑。韦孝宽遂乘机率众前往偷袭,大破之,俘牛道恒、段琛等。
546年八月,韦孝宽率军镇守玉壁,兼摄南汾州事,进授大都督。十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大军攻玉壁,连营数十里。他奉命领兵坚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孝宽随机应变,竭力抗御。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韦孝宽缚木加高城楼,使东魏军不能得逞。东魏军改变战术,挖掘10条地道,集中兵力,攻击北城。韦孝宽则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待东魏军挖至深沟时,即将其擒杀。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东魏军又用“攻车”撞击城墙。韦孝宽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烧帐幔,企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孝宽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割之,把正点燃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东魏军又转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条,用木柱支撑,然后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高欢派人劝降说:“没听说有救兵,为什么不早投降?”他说:“我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攻城者总是疲惫,而守城者总是轻松,那用得着这么快派救兵?孝宽是关西男子,决不做降将军。”高欢又派人射赏格于城中道:“能斩韦孝宽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匹。”孝宽手题书背,反射城外道:“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经50天坚守作战,东魏将士战死、病死者7万人,终未攻破,高欢还急得旧病复发,不久病死。玉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战例。作战中,韦孝宽足智多谋,因敌设防,指挥果断,使一代枭雄高欢精疲力竭也未能攻克玉壁。
554年九月,韦孝宽与于谨、宇文护、杨忠等领兵5万进攻梁朝。十一月,攻克江陵,因功被封为穰县公。回军后,韦孝宽拜尚书右仆射,赐姓宇文氏。555年四月,宇文泰北巡,命韦孝宽还镇玉壁。孝宽善于抚慰部下,深得人心,又善于用间,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为之尽力效命,也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时有一主帅许盆,为韦孝宽视为心腹,奉韦孝宽之命去镇守一城,领命后却投降北齐。韦孝宽大怒,派间谍前去刺杀,不久便斩其首而回(好家伙,手下有一群忍者)。572年又以用间的方法除掉了北齐第一名将斛律光,上书周武帝宇文邕,献灭北齐之三策,都被采纳。579年任徐、兖等十一州十五镇诸军事、徐州总管、行军元帅,连败陈军,尽取江北之地,580年指挥平定尉迟迥叛乱,名将宇文述、杨素都受他指挥,先在武涉大破尉迟敦10万兵马,追至邺城,面对尉迟迥13万大军初战不利,他突发奇想用箭射围观的数万士民(看来围观的民族传统历史悠久啊),造成混乱后趁机大破敌军,攻入邺城,尉迟迥自杀,不久叛乱就被完全平息。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A,战绩B,名气D,综合B。孝宽驻守边城多载,屡抗强敌。他头脑不拘一格,所有的计谋筹划,布置之初,大家都莫名其妙;到成事时,方才惊服。足智多谋,攻守兼备,善于用间(个人认为他用间的能力堪称中**事史上前三名,其事迹可以作为孙子兵法的教学案例)。虽在军中,仍广读经史,老年得眼病时,仍叫学者读给他听。他早丧父母,对兄嫂很孝敬,所得俸禄的不入私房。对亲族的孤遗必加振赡。是一个对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则像寒冬一样冷酷无情的阴谋家型角色。
斛律光(515~572):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朝北齐名将。其父斛律金,其弟斛律羡也是当时名将。不善言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初为侯景部下,随父斛律金西征,射倒并生擒宇文泰的长史莫孝晖,时年十七岁。546年,高澄至晋阳打猎,斛律光一箭射中一只大雕之颈。高澄取而视之,大加赞赏,当时号称为“落雕都督”。552年,斛律光随高洋讨库莫奚于代郡,率先破敌,多斩敌军首领。558年连夺北周绛川、白马、浍交、翼城四个戍镇。559年击败周军,斩周将曹迥公,夺取文侯镇。560年,孝昭帝高演纳斛律光长女为太子妃。564年正月,击败北周达奚武并追击入北周境,俘2000余人而归。不久,突厥与北周联兵攻齐,宇文护征内外军20万人东进。高湛与段韶一起南下,亲督诸军解救洛阳,至太和谷与北周将遭遇,斛律光部为右军,段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俟其疲惫发起反击,大败北周军。周军全线溃退,斛律光乘势掩杀,射杀周将王雄,斩3000余人。569年,周军围宜阳,570年正月,斛律光奉命率步骑3万往救,他身先士卒,大败北周军,斩2000余人。斛律光退走时,宇文宪率5万周军追击,斛律光纵骑反击,俘宇文英等。宇文宪又令宇文桀等率步骑3万拦击,斛律光大破之,斩梁景兴,获马千匹。十二月,斛律光自平阳率步骑5万进抵汾北,筑平陇等13座戍镇,击败北周名将韦孝宽等,俘斩周军数以千计。时齐后主昏庸无能,宠信小人,北齐政治非常**。韦孝宽对斛律光颇为忌惮,因此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一斛)。还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与斛律光有隙的祖珽又趁机诬陷斛律光。572年8月22日,斛律光毫无戒心地入宫,刘桃枝和三名武士突然从后扑出,斛律光猝不及防,没能逃脱。他大喊:“我未辜负国家,你们怎敢如此行凶?”刘桃枝立刻用弓弦将他勒死,血流满地,其状甚惨。其弟斛律羡及子侄十五岁以上也同时被杀。唯幼子斛律钟只有几岁,才得以幸免,后官至北周崇国公、隋朝骠骑将军。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C,战绩C,名气C,综合C。斛律光死后,祖珽派祖信去抄没他的家产,然后问其抄得何物,祖信说:“得弓十五张,宴射箭一百,贝刀七口,赐槊二张。”祖珽又厉声问:“更得何物?”祖信说:“得枣子枝二十束,拟奴仆与人斗者,不问曲直,即以杖之一百”。祖廷闻后大为惭愧。北周武帝宇文邕闻斛律光死,大喜,下令大赦境内。577年,北周发兵灭亡北齐,宇文邕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书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