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导引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循经导引法是形神庄练形神混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主要是增强体内“横通”的作用。两者合练才能使形神混元成一完璧。
一.姿势要求
预备式: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两眼轻轻闭合,目光回收,全身放松。
起式:
以小指带动,翘掌下按拉气,推、拉、推、拉、推、拉、松腕转掌捧气与肚脐平,掌心微含,回照肚脐,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外展至背后。回照命门,顺势腋下向大包**贯气。两手向前平伸与肩等平宽,中指回照印堂。肘臂外撑外展咸一字,转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划弧,两手头顶上方相合,沿头正前方下降至胸前成合十手(见捧气贯顶法)。
两手沿肋弓分开变叉腰。大指在京门**(第十二肋端),其余四指自然放在腰带处。两脚踩气分开与肩等宽。平行站立。
手经导引:
松开叉腰的左手,掌心向上,向前下方4旷伸出,同时松开叉腰的右手,沿肋弓经期门、膻中,至左侧云门**。沿左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至指端。弧形转掌,左手掌心向下,沿右手指端、手背,继而沿右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到右颈根部(意念向上送至头)。向下至右侧云门**,同时右手转掌心向上。左手沿右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池、大陵、劳宫等**至掌指端,弧形转掌,右手转掌心向下,沿左手指、手背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至左侧颈根部。右手回环下降至锁骨下,外行云门**,退回膻中到期门,收手到右肋,左手同时收回至左肋。
右手掌心向上,向前下方45度伸出,同时左手沿肋弓经期门、膻中,至右侧云门**,沿右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大陵、劳宫等**至指端。弧形转掌,右手掌心向下,沿左手指端、手背,继而沿左臂外侧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到颈根部(意念向上送至头)。向下至左侧云门**,同时左手臂转掌向上,右手沿左臂内侧向下振颤,经曲泽、小陵、劳宫等**至掌指端。弧形转掌,左手转掌心向下,沿右手指,手背向上振颤,经外关、曲池、臂臑、肩髃至右侧颈根部。左手回环下降至锁骨下,外行云门**,退回膻中到期门,收手到左肋,右手同时收回到右肋。
足经导引:两手心向内,沿肋弓斜上至心口,中指相接。沿胸向上振颤,至颈、下颏、面部,逐渐转指尖向上,至额、囟门、头顶、玉枕部、掌捂两耳,以中指带动四指在玉枕部弹打振动后脑,做“鸣天鼓”。沿颈下振。两手不振颤绕肩前,从腋下回体后(意念向上接),向下振颤导引。身体卷曲向下,逐渐曲膝下蹲,两手经环跳,虎口张开对腿两侧(四指在腿后,大拇指向前),向下振颤。经足外侧,逐渐手的十指对准脚十趾振颤(如点按发报)。沿足内侧、腿内侧,振颤至小腹、心口,身体逐渐直起。再重复一遍足经导引。

手经、足经导引三次,为循环导引一遍。
收式:
两脚踩气并拢,两手至心口,胸前合十。两手相合上举,至头顶上方,上拔(见捧气贯顶法)。转掌心向前,左右下落成一字,转掌心向上体前合拢,与肩等宽,中指回照印堂。落肘回抽,顺势向大包**贯气,手向后伸出外展。逐渐转掌,向前拢气,贯下丹田。两手重叠在肚脐上,静养。分手还原体侧,两眼慢慢睁开。
二、说明
1.弧形转掌,是指右手振颤到左手指端时,左手向右手背转掌时,不要有棱角的直接翻转,而应两手成弧形回旋环转,即左手在下,向右手外侧略有伸意,右手在上向左手左侧环绕,两个手相对相成一个弧形回旋。这个弧形旋转不宜过大,意念旋转亦可。
2.鸣天鼓,是指用两掌根部捂耳,两手的手指在脑后玉枕部,以中指为主带动其他手指在脑后弹打片刻(鸣天鼓手指的弹打动作是:食指弹打一次、无名指弹打一次、中指弹打一次;然后这三个手指同时连续弹打三次。)以振动后脑至整个头部。
3.振颤,要求手不离皮肤振颤,避免拍打。振颤的速度,每秒钟振颤不少于两次。振颤导引的速度,上肢从肩到手指端约五个自然呼吸,上肢一上一下约十个呼吸,从头到脚二十四个呼吸。
4.本功法要求动作连柔,和缓,速度均匀,神态自然。
循环导引熟练之后,手可以不接触皮肤振颤,可离皮肤1~3厘米振颤为宜。
5.循经导引法顾名思义,是按十二经循行路线进行自我导引的一种方法。它不是逐经导引,而是三阴三阳经分别导引。十二经的循行路线是:手三阴从胸走手,走臂之内侧;手三阳从手走头,走臂之外侧;足三阳从头走足,走体外、背侧(阳明经行于体前,不向下导引);足三阴从足走腹,行腿内侧。故手经导引,沿臂内下行,沿臂外上行。足经导引,沿体外、背下行,沿腿内侧上行。
6.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法形神庄也讲经络,但它不着眼于走经络线、通经络,而是让经络横通。为此,循经导引法是用循经振颤的手法达到横通的效应。振颤,就是一压一缩,压进去,抽出来。振颤要有意念,每一振颤下压时,都应意想着压到骨头里去,压到每一部位的正当中,再抽出来,使之内外横通。只有经络横通,才能出现皮、肉、筋、脉、骨融为一体。这就是智能功讲的经络横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