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味小食----面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乡的风俗,农历七月十五乡人便会做一种唤作面丌(音Ji纪)的应节食品。面丌在上饶各地有不同叫法,沙溪一带仿佛是叫作酥,玉山那边好象是叫作花,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制作面丌的材料比较简单,只需要适量的米粉(即将寻常煮饭的米磨成粉),以及白砂糖,如希冀味道愈香些,可以加些白芝麻。有的地方会糅合进一些糯米粉,这般的糅合法子会使得面丌的味道愈好些。制作面丌的工序也十分简单,首先将加了白砂糖的米粉和成面团般,然后切成长约10厘米,宽3厘米,厚度约0.5厘米左右的片条状,撒上白芝麻,再在粉条中间位置划开一道口子,接着将粉片由两头向中间划开的口子翻扯成花状,好了,现在面丌的模子制作完毕,趁着晴天,将面丌整齐摊开,摆放在大笸箩上,然后端出去大太阳底下爆晒一两天。晒干后最后一道工序便是开始油炸,将晒干的面丌模子放进油锅,听着面丌在油锅里吱吱作响成型,实在是人生难得一见的风情。

面丌的口味与天津麻花仿佛,不过没天津麻花硬实,面丌比较松脆,一口咬将下去,满口的咯吱咯吱声,米粉夹杂芝麻的浓香随即袭击了味蕾,确凿是不错的享受。
面丌在上饶有的卖,记得原来在渡口批发市场一条街见过。买过一回,总是觉着味道比起农家制作的差上少许,大抵是沾上了商业利益的缘故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