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中国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秋战国年代。
梅雨时节的某天酉时末
陕西蓝田县兰峪水蓝桥驿站边。
雨是前日开始下的,足足下了两天两夜,直到这天中午时分才歇。
因了是初夏,加上是雨后的傍晚,天边早给火烧般的霞光染红,十分的绚烂。通向蓝桥的青石官道上,施施然走来一俊秀书生,一边走一边还与相识的熟人笑着颔首招呼。
这书生原是鲁国曲阜人,与孔老二,孔丘孔子是同乡,平日里为人很是正直,守信,也乐于助人,在乡邻的口碑甚好,与孔子为其时之瑜亮。不过,由于孔老二的弟子多,遍部列国,且都极力向当地王朝大力引荐,所以相对来说,孔老二的名声愈是响亮许多。书生十分敬佩孔老二,也想学孔老二那般做一番事业,于是,他毅然离乡背井迁居到这,图谋可以遇着识得其才的伯乐,以完成他心中大志。但天不遂人愿,书生在兰峪水住了四年,与四邻八舍相交甚好,却始终不为当地君王所赏识,让他抑郁不已。便在半年前,才告老还乡的司寇大人重金聘用他做其三女儿,朝颜的先生,书生想想与其聊赖度日,不若侍机再起,于是答应了下来。怎知男女间的事便如是奇妙,其时的礼法虽然严格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但孤男寡女相处时间长了,自然要生出事端来,便这般,书生与朝颜偷偷好上并私自订了终生。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司寇大人知道了此事,自然十分震怒,立时将书生辞去赶出,并开始严加看管朝颜。
今日中午,朝颜借口要去寺庙为母亲还愿之机,途中让丫鬟赶紧去通知书生到寺庙会面。书生收到口讯后,即刻奔寺庙而去。多日揪心的相思,让两个人甫见面便泪流满面的拥抱在一起,到无人处好生亲热了番。完事后,朝颜躺在书生的怀中,又是幸福,又是哀伤。幸福的是,终于见着了情郎,解了相思之苦;哀伤的是,幸福太过短促,一会便要再次劳燕分飞。书生拥着朝颜也不出声,他是想着时间可以在此刻永驻,好让他与朝颜从此不分开。
还是朝颜终于开了口,咬牙切齿的,便这么做,我们还是私奔的好!今天晚上戌时,你在蓝桥下的石柱子候我,不见不散!
书生见朝颜这么决绝,自然十分的感动,大声应了下来,将朝颜也抱得愈是紧。
书生到蓝桥下的是石柱子边已酉时尾,天色暗了许多。书生靠在石柱子上,想到即将要见着朝颜,而且可以从此与朝颜比翼**,书生便按自不住的欢喜。等待的过程原本是难耐的,但书生满心想着的是开心事,也便忽略了时间。
洪水来的十分快,书生才觉着不对劲的当儿,水已是淹上了脚背。这时,远处传来更夫的报更声,书生才醒起现在是戌时末了,但朝颜还是不曾见着人影。

是继续等?或者是转身走开先顾逃命再说?朝颜怎的还未到?是否发生了甚么意外?书生开始慌慌然。但,他想起了朝颜决绝说的“不见不散”。于是,便是朝颜这一句“不见不散”成了支持书生决定继续在石柱旁继续等下去的信念。同时,书生也不愿意出现朝颜来了后不见了他的着急景况。
月儿渐渐升高,洪水淹没了书生的腰,朝颜没有出现;月儿开始西下,洪水淹没书生的脑袋,他站不稳了,于是书生只好抱着桥的石柱等,朝颜依旧是不曾出现。
书生的尸体是第二日的早晨给贩卖青菜的农夫发现的。由于书生在兰峪水也算是个名人,所以他的死惊动了当地官府,马上派出仵作着手验尸。验尸的结果是,书生属于自寻死路,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
那么朝颜去了哪?
原来,头天晚上,司寇大人府里来了贵人,梁王的世子到访。司寇大人为了彻底打消朝颜与书生往来的念头,特意叫朝颜为世子斟酒,为世子表演舞蹈,甚而到的后来,还要朝颜陪世子喝酒。可怜朝颜根本不胜酒量,才陪了几杯,便已醉的人事不晓,直到次日中午时分才醒转。丫鬟为朝颜梳妆打扮时,将书生的死讯告诉了朝颜:先生真是傻,不知为何,昨晚竟然抱着桥柱死了,围观的人说,先生死的样子是带着笑的,真是不可思议。
朝颜听了,顿时如遭晴天霹雳,不等丫鬟忙完便往蓝桥方向跑去。到了蓝桥,朝颜远远的便见着书生的尸体给放在河边,于是,也顾不得甚么礼仪,奔上去抱着书生的尸体痛哭起来,任旁人如何拉也拉不走。
哭了半晌,朝颜止了声。伊一脸木然,仿佛行尸走肉般,一步一步的走上桥。来到桥中央,朝颜站住不在向前,歇了一会,朝颜开始唱歌,唱的是首民歌,歌词是这般的:
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有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
竹子当收你不收
笋子当留你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
空留两手捡忧愁

连就连
我俩结交定百年
谁若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朝颜唱完“奈何桥上等三年”,仰起头来大声喊道,尾生情郎,我来了!便一头跳下河去……
后记:
“尾生抱柱”,亦给人称作“柱下期信”,典出《庄子-盗趾》:“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