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揭老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后的几天内,国内的游戏及互联网媒体们将焦点聚焦到了苹果appstore应用商店排行榜上,中国区刚刚开放没多久,此时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格局。
前三名全部被游戏类应用占据,appstore的排行榜大概每天更新12次左右,也就是说在最近的几十个统计周期内,这三款游戏呈现出爆发式的下载人气。
青鱼网络在9月14号上线的两款游戏事实上在上线当日便齐齐挤入前10,在那一天结束的时候分列6、9两名,随着他们宣传力度的加大,游戏也在玩家之中口口相传,现在和已经攀升至第2和第3名。
而排行榜榜首此时却被另一家名气看起来远不如青鱼网络的公司,捷星的占据。
媒体们纷纷感叹,国内游戏领域,难道说随着手游时代的到来,青鱼网络一家独大,一骑绝尘的场面将不复存在?
“pasca自从出道以来,这里指的是正式出道,创建里程碑之前的独立游戏阶段除开不算,好像从来没有被别的游戏和厂商压制过,或许pasca自己也对这种感觉很陌生,你说什么?我们排在第二???两款游戏在四天时间内直接空降2、3名,对于其他游戏制作人和公司都值得开庆功宴大肆庆祝,但可能对于青鱼网络和pasca却不是这样。”
在妖气山网游门户上,小编用这样的版头开启了手游的专题,以青鱼网络和他们的两款手游,以及捷星的为引子,开始介绍了当下最值得下载的十款手机游戏,包括和在内的。
国内的游戏圈里,手机游戏目前还算是小众,但随着硬件的发展,还有巨头的入局,显然又是下一个风口。你问什么是风口?就是站在那个地方,一头猪都能被吹得飞上天,只要是一家公司适时加入,然后抓紧机遇一款作品,就一定能赚到钱的领域。
“你们看appstore的排行榜没有?”
“看了,趴总的游戏被人超越了。”
“就是做和还有的那个趴总?青鱼网络?”
“对,就是他。”
“国内还有游戏公司能做过他们啊?哪家公司这么厉害?”
“好像是羊城的一家游戏公司,叫做捷星的,以前做页游的,现在也开始做手游了。”
其实此时的手游时代,还是创新性的轻度游戏当道的,新公司靠一款产品一炮而红不叫普遍,新兴的领域秩序远没有端游和单机游戏、主机游戏那么分明。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这样的时代,即使不是靠刷榜,能够偶然做出爆款占据排行榜第一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越是新生的领域越是风云变幻。
不过是青鱼网络在玩家们心中位置太高了一些,搞得好像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是跟游戏相关的,就必须做到第一名去才正常,否则就是失败。
并且,这本身也是有心的舆论引导的结果。
有心的包括捷星,以及制造话题,吸引读者眼球和流量的媒体们。媒体们向来是这样的尿性,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煽风点火,添油加醋,捕风捉影,又不求甚解。对于他们来说,事件发展到某个高度之前,真相反而并不那么重要。
在事件带来的流量已经积累足够之后,再跳出来扮演一个追求真相的求知者,啧,名利双收。
这个话题,很快就成了话题界的新宠。
……
……
愈演愈烈的趴总被压事件……
夏青鱼并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回应这种无聊的新闻话题,也要求青鱼网络的所有员工不要作任何回应,他们自己不理会就行了。他们越是正面回应,捷星和媒体们会越开心。
以后这样的事情不会少,手游开发成本和门槛大幅度降低,越来越多的小团队和新人会入局,全国游戏团队的数量会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到时候来一家小公司蹭青鱼网络的热度自己都要出面反驳和谴责一下……那还真的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还干不干正事儿了。
然而她也让市场部的员工直接和苹果的审核团队取得了联系,这是她的做法,通过公司的名义向appstore审核团队施压。从appstore诞生的那天起,或者说任何一个可以带来利益,提升曝光度,吸引用户的的排行榜诞生起,就会和刷榜行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任何领域,想要走捷径的人一定比老实人多。
苹果的态度自然是反对,不提倡这种行为的,但在此前,他们却显得过于温和了一些。
他们已经和刷榜者们斗争了不短时间了,但此前的做法,无非是在排行榜的算法被破解,被大量的作弊者利用之后,很快修改算法,这样又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清净。
三番五次,一遍又一遍。
但也维持不了多久,将一个堡垒摆明车马地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任人围攻,很快又会被破解,然后更换新的刷榜方式进攻,堡垒自然会再次沦陷。
青鱼网络在发给苹果审核团队的邮件中并没有指明哪一家公司,而是反映了中国区存在的肆无忌惮的刷榜行为。其实也不只是捷星和,都不用内部数据,青鱼网络市场部的员工在对比了免费榜前50名的所有产品后,发现其中至少有8款都是属于刷得不够严谨的类型,一款产品的各项数据之间起伏很大,甚至都不是同一个量级。
这8款应用并不全是游戏,也有其他类型的产品,甚至,其中不乏有名气比较大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东西。只不过没有像捷星那样,非得刷上榜首而已。
真是不查不知道,这群人的聪明才智,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要是去老老实实地做生意,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他们在邮件中描述了这些现象,结尾处用了比较强硬,稍显严厉的措辞:“一味地防御,只能滋生违反规则者的气焰,有时候震慑的效果远远大于忍让。”
他们还非常慷慨地分享了自己在中反外挂,打击外挂团伙的经验。当然,苹果不可能跑到刷榜者和提供刷榜服务的人窝里去抓人,各国的法律在这一块上界定都还很模糊,并不完善,但拿出自己的态度才是更正面积极的做法,而不是一味地修正自己的底线。
这丫头是真的生气,你要刷就刷,在appstore上又不是自己的fg她也管不着,虽然刷到自己前面去了看着是有些烦,但她夏青鱼也不是这么不讲理。

但为啥偏要捆绑自己。
最惹她烦的是那些自我标榜着谦虚的软文,还有下边儿摇旗呐喊的水军们。
appstore审核团队的负责人埃米纳姆在收到了青鱼网络的沟通邮件之后,直接召集部门成员开了个内部会议,其实这个会他也早就想开了。苹果的组织结构比较奇怪,倒真的有点儿像一个苹果,不像很多别的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分成了各个产品部,即使是iphone和ipad如今大火,人气疯长,也没有一个和专门的iphone或者ipad事业部。
每个部门都是围绕着ceo成了一个圈,直接向最高领导人负责,他们的每个产品都是各部门一起合作完成。
这个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对全球范围内愈加无法无天的作弊者们,打击肆无忌惮的作弊行为。
起初appstore也需要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推广问题,需要大量的开发者们加入,对于各个开发者们相对而言能够比较容忍,就像古代武装起义初期,麾下的将领们也都是良莠不齐,多一个人出一份力就是好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appstore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移动平台应用商店,是到了要走精品策略的时候。
他们所面临的并不仅仅是刚刚开启的中国区,在其他地区也是周旋了多年了,只是大洋彼岸的中国那边儿,显得尤其肆意妄为了一些,不遮不掩,有恃无恐的感觉……老实说,有点触目惊心。
在举手表决中,70的成员表示了可以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高傲的苹果并不会认为是受到青鱼网络的触动,只能说他们早就想有所改变了,青鱼网络不过是他们全球数以万计开发者中的一个,虽然这家公司在游戏领域很有分量。
埃米纳姆当即决定向上级反馈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且开始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排行榜开始审查。
……
青鱼网络的粉丝数量是巨大的,而且忠诚度很足。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有造神运动,比如贝利和马拉多纳之于足球,乔丹之于篮球,网球界以前的桑普拉斯,后来的费德勒;f1之前的塞纳,后来的舒马赫。
在这个领域中的各个方面,都希望造出一个神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中国的游戏圈,青鱼网络便是扮演了这个角色。在这里它完全可以跟上述的诸位大神们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此前从未败过。未尝一败的王者,更容易被神化,吸引大量拥趸粉丝。
人们永远希望自己崇拜的偶像是他所在领域最强的,不败的,至少大多数是这样,强者崇拜是芸芸众生们的天性,甚至会有一种代入感,偶像的胜利时候会跟随者喜悦,偶像受挫时也会蓝瘦香菇。你可以说他们是冠军粉还是别的什么,但因为崇拜他们也会去玩青鱼网络的游戏,越玩便越是崇拜。
虽然这家公司一直走的都是大众路线,但他们粉丝的忠诚度完全可以和一些做小众或者硬核游戏的游戏厂商相提并论,哪怕人们常说小众出铁粉。
很快青鱼网络的粉丝们便在电子游戏论坛发了一篇长文,那是论坛的青鱼网络游戏粉丝群里的玩家们踊跃地去搜集资料,然后让版块的版主吉小佛润色发文,将捷星的底给挖了出来。
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并不难查。在文章中,非常清晰地展现了这家公司的发家史。
“早在07年9月,捷星网络的第一款游戏,便是,整个游戏几乎和最初的版本一模一样,无论是职业划分,成长系统规划,九宫格战斗的核心玩法,甚至细节到了一些“命格”这样系统的包装上。”
“当时就有一种带着一些调侃意味的说法是这游戏是不是直接拿到了青鱼网络的策划案照着做的,不过没有明确的证据,而且这游戏面临的是舆论对于他们“抄袭”的口诛笔伐,很快便停止了测试,回炉重做,所以这种讨论后来也就没了后续。”
吉小佛还贴出了当时论坛上的讨论截图。
“同年11月,更改了大量系统包装重新上线,在那之后,月流水基本上维持在500万左右。”
“次年4月,捷星是第一家制作弹窗小广告的也有厂商,最早的截图是在08年4月13号,如图:。”图片显示的是在一家小网站上,右下角一个小窗口,显示着中妩媚的貂蝉,但文字却是“神鬼仙途”。
毕竟是第一个吃这口螃蟹的人,还算老实的,那会儿才08年,哪儿像以后的游戏公司,不仅用别人的游戏画面,连广告上的游戏名也没放过。
现在他们能借用中东皇太一登场的画面,文字上也写着“1级招募东皇太一,10级开启周天星斗大阵!”结果点进去后是个造坦克飞机的现代战争策略类游戏!
真的是会玩儿……
鬼知道这群网友是哪里弄到的当时的网页,或许是当时感到新奇有心截图,或者是在一些历史界面查看网站,总之,就是这么万能。
“靠着这种推广方式,很快流水破千万,两千万,三千万。”又是附上捷星官方自己发的庆祝新闻稿件截图。
“08年8月,月流水破4000万,但当时有媒体报道这款游戏存在着自充值行为,捷星每个月自己往自己游戏中充值大概在1000万左右,不过同样也并没有得到证实。同年9月,捷星又上线两款页游,一款仿,一款仿。”
“10月,捷星拿到了著名投资人蔡林生的天使投资,金额为6000万元人民币,并联合另外三家羊城本地的页游公司搭建了自己的页游运营平台,云端游戏。”
“云端游戏迅速成长为中国南派页游的代表平台,截止到目前,该平台正在运营中的网页游戏高达19款,其中月流水破千万的有12款。”
“去年4月,有媒体曾经曝出云端游戏部门负责人林某以批准游戏登陆云端游戏平台,要挟研发厂商负责人收取私人回扣,否则便拒绝和该游戏签约……该研发商负责人愤然向游戏媒体匿名披露细节,除了合同中的七三分成之外,每个月还要额外拿出其收入的10,另外还要给其个人代理费用的5才会同意签约。”
“09年10月,云端游戏在香江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这篇帖子洋洋洒洒数千字,几乎每条内容都还有当时的新闻截图作为“证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