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心思――-回smilefish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的心思――-回smilefish友作者:好梦梁祝
准备回复smilefish的长篇猜测之评,想得我头大。首先你不要太信任我的感觉,我写长篇是没有经验的,没有通篇设想,没有人物预设,只有一个大致的感觉。皇帝这个人物的想法有几个方面是隐约在脑子里的:
其一,原著中丽君一生经历不凡,唯有感情上很空白,皇帝的角色我想设定为有一定份量,他是最后让丽君有点心动,有些感情向往的人物,所以不能象原著那样好色,好像也没什么才干。
其二,体现一把知己君臣的样子,皇帝应该是个能容人,能隐忍,较有涵养的君主。
其三,有风流才情,才能与丽君有共同语言;有治国才干,就有比翼齐飞的可能;有识人之慧眼,让丽君一展雄心和身手。
文中皇帝的心思我觉得是这样(也不一定是对的):初识少年状元,惊于美貌风流和机变之能,欣赏大于疑惑;状元成亲,疑惑基本打消,只是愿意亲近少年臣子;医治太后的过程,就如smilefish友所述,疑心又起,之后在宁寿宫筵席上借酒试探,丽君的回答使他觉得自己多疑,毕竟女子乔装为官可能性太小;西陵山狩猎一段再次的身体接触和丽君柔弱的表现使他对平日里点滴观察到的一一映证,几乎可以肯定了丽君的身份,只是在看到刘奎璧事件使丽君蒙受的伤害,丽君本人的心事重重,多方掩盖的样子,他想到这时去弄清丽君的身份不合时宜,性烈的女子甚至以命抗争都有可能,所以他的一番话是欲打消丽君忧心的念头。
转折之处是班师回朝,另一个乔装客卫勇娥的出现,使皇帝以为找到了好时机,他为多思索就赦免了卫氏的欺君之罪,是想告诉丽君不要担心朝廷对她的追究,随之太后欲立后,皇帝将自己的想法隐约传给了丽君,但丽君的回话使他意识到丽君入阁后一直犹豫不加试探的根源,就是丽君的才干已经使他觉得纳入后宫委屈了她,也可能动摇朝廷的大好局面,在帝王的心目中,皇后和后宫众妃也是臣下,是帝国需要,传宗接代需要,他也说过:深宫少真情。他想接近丽君,在那时应该是好感加好奇,他不会不想到,这个胆大包天的乔装女子很可能是没有什么家世,而不符合作为一国之母的标准,皇后是要立的,那个女子再看看吧,小心先维护着,每天都能接触到也不错。

随着立后新婚,皇帝很快就感觉到与没有共同语言的新后相处乏味,就有了后来的太后之语:一个成天国事。一别七日,感情在心中发酵,实在忍不住,巴巴跑到内阁,偏偏丽君又去了月池,很可能当晚再到内阁,丽君已有所料,又避开了。忍到次日,下了雨的夜里还去找(初恋的感觉),送出了白玉镇纸,又画蛇添足补上一句,不大沉得住气了。
接着就是端午龙舟,元顺王妃这番话使原本就有心的皇帝马上明白了丽君的身份,他非常惊讶于丽君已经名花有主,不甘心啊!只怕一夜都睡不着,后来想到丽君为什么一直不肯改装,应该说皇甫回朝后没有什么使她有继续乔装的理由了,皇帝自然想到丽君是恋着官位,或者竟然是恋着他自己,这个想法使他欣喜若狂。丝帕就是这种情况下送出的,丽君的反应使他多少明白了一些,这时他的表现还是有一些风度的,让丽君自己选择。
后面比较好理解了,不知这样的帝王心理合不合情理。下文我的想法是经历了丽君认母,皇甫献画,金殿撕本,飘云认亲的波折后,皇帝和丽君出京,希望融一融丞相的铁石心肠(丽君一直在官场拼命,太累了,让她歇歇),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一点感情,一回京碰到现实的问题,即以帝王的权威也不是事事都能如意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