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虎帐谈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唐宗周兵分两路,打算乘着在南昌获胜的余威一举攻克安庆。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杨天保充分地发挥自己部队机动灵活的特点,与萧天云所部汇合在一起,进抵长江北岸,集中兵力,向着罗清皋指挥的陆路忠孝军发起了猛攻,结果一下子就把罗清皋给打垮了,损失了一万多人,罗清皋自己也身负重伤,要不是亲信部下舍命相救,他自己的xìng命就丢在战场上了。
唐宗周设置的攻向安庆的铁钳硬生生地被杨天保给掰掉了一边,他就再也无法继续向安庆进攻了,只好灰溜溜地撤军回到了九江。
此后,唐宗周与杨天保、萧天云就在九江与安庆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攻防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唐宗周始终无法染指安庆。双方就这么来来回回地较量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两年间,整个战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江南各地都纷纷兴办起了团练。嘉庆帝也想开了,既然唐宗周办的团练这么有战斗力,那么为什么不多办几支呢?反正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只要能迅速消灭了共和国,其他的事情都好说,况且,到时候团练多了,还可以让他们彼此牵制,互相争斗,自己也可以获得渔翁之利。于是,他传下了一道圣旨,要江南各省都开始仿效唐宗周的样子办团练。这样一来,一个大办团练的热cháo就兴起了。
唐宗周原本的部下方佩纶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南长沙,以湖南布政使的头衔拉起了一支队伍。另一个部下汤守谷也跑到皖北,以安徽省兵备道的名义组织起了团练。此外,广西、广东、福建、湖北等省也都有人出面组织团练。这些部队虽然良莠不齐,战斗力有高有低,但普遍的比原来的绿营兵要强出很多,而且各路团练总兵力加起来不下四五十万人,对于共和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共和国方面,杨天保和萧天云两位小将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国之栋梁,他们指挥各自的人马有分有和,灵活机动地不断打击各路清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但是由于团练四起,结果清廷的兵力源源不绝,消灭了一支,又上来一支,总的战场态势并没有根本xìng的变化,依然呈现出一种胶着之势。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唐宗周决定发动一次决定xìng的攻势,为了这次进攻,他筹划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殚jīng竭虑,煞费苦心,总算是有些眉目了。就在他将要发动进攻时,他的老朋友,现任军机大臣洪亮吉又从běi jīng来了,他带来了一道嘉庆皇帝的嘉勉圣旨,而嘉庆的真实目的是要他来全面考察一下战场形势,看看这场战争到底会拖到什么时候。
唐宗周在九江的浔阳楼设宴款待了洪亮吉。官面上的仪式都走完了,圣旨也接了,大小官僚也都见过面了。现在,唐、洪二人脱去官服,青衣小帽地坐在浔阳楼的一个单独隔间里,把酒临风,一边欣赏着楼外的美景,一边开始谈论正题。
“养浩啊,皇上最近可是心急得很啊。”洪亮吉喝了一口烫温的黄酒说道:“这场仗打了这么多年,死伤无算,花费的银子更是如同海水一般。可是到现在还是看不出个眉目来,你说皇上的心里能不急吗?而且,朝中也开始有人说你的闲话了。”
唐宗周说:“我知道,肯定是说我养盗自保,拥兵自重,想要做第二个朱全忠。哼哼,说这些话的人只知道上下嘴皮子一碰,图个痛快,却不知道打仗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他们说,各省的团练都归我统一调动,兵力已达四十万,为什么还是连个安庆都拿不下来。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些白痴外行,他们哪里知道,兵多了固然实力强大,但是粮草补给也变得更困难了,四十万人啊!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粮食,那还要四十万斤。这四十万斤粮食就是用牛车运,也要三百多辆牛车才行,这还只是一天的口粮,为了打仗至少要储备两个月的口粮才够,你算算这该要调用多少运力?我还没把牲口的草料算进去,没把作战用的火药、铅子、箭矢什么的算进去呢。把这些都算上,单单是运送补给这一项,就能把朝廷的库银统统花光。”
洪亮吉微笑着点了点头:“是啊,确实是一件难事。所以我平rì里研读古书,每每读到古人作战动辄出兵几十万,我就深感怀疑,例如当年秦王嬴政派王翦率六十万大军伐楚,而楚国项燕以四十万大军迎战。以前我读史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什么,现在自己也参与到战事之中,这才想到,以当年之运力,如何能将如此之多的粮草送到前线去?只怕太史公在这里也是以讹传讹了。”
唐宗周哼了一声:“六十万对四十万?我看六万对四万还差不多。古书中对于作战人数的记载多不可信,很多时候都是把虚张声势的数目字当成实际兵力给记下来了。我看只有当年汉武帝以十万骑兵、十四万匹战马北伐匈奴的记载是比较确切的,因为那一仗打完之后,搞得西汉海内虚耗,汉武帝被迫下轮台罪己诏。由此可见,以西汉之国力,出动十万大军远征尚且如此大伤元气,古书中那些不大的小国动不动出几十万兵马,肯定都是虚妄的。”
洪亮吉说:“你能带多少兵去打安庆?”
唐宗周做了一个手势,洪亮吉说:“八万,你带八万兵去打安庆?”
唐宗周说:“没错,杨天保手下的兵往多说也只有四五万,我jīng选八万人马前去进攻,应该可保必胜。”
洪亮吉又问:“你打算何时起兵,预计多久能攻下安庆?”
唐宗周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最近我就会出兵,至于攻下安庆,那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够。”
洪亮吉一听就皱起了眉头:“一年?怎么要这么久?养浩啊,你不是不知道,皇上如今盼望捷报如大旱之望云霓;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在běi jīng给你挡住了多少明枪暗箭的弹劾。可是你除了前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南昌九江之后,这两年间你的战绩实在是乏善可陈,我在朝中替你说话都觉得腰杆不硬啊。”
唐宗周放下了手里的筷子,嘴角带着一丝冷笑对洪亮吉说:“稚公,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谁是古往今来第一名将?”
“这个……这个就不好说了,古往今来,名将如云,实在难分轩轾。”
“你是大学问家,觉得不好区分,但是在市井百姓的心目中,第一名将的人选可是明确无误的,那就是诸葛亮。你要是问老百姓,谁打仗最厉害,他们十个有八个都会说是诸葛亮打仗最厉害。”
洪亮吉说:“诸葛亮的神奇主要是靠《三国演义》给捧出来的,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可没那么厉害,这你又不是不知道。”
唐宗周说:“你说的好,真正的诸葛亮没有那么神奇。不过,我要对你说,虽然我也通晓历史,但是却并没有真的把历史参悟透彻。不瞒你说,自从我领兵打仗以来,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在以诸葛亮为楷模,打仗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像诸葛亮那样屡出奇谋,用兵如神,就像他在三国演义里那样打几个漂亮仗。”
洪亮吉说:“这倒也没什么,虽然诸葛亮并没有真的打过那些漂亮仗,但是咱们以他为楷模总是没什么错的。”

唐宗周把手一摇:“不,错了,真的错了。我带兵打了好几年的仗,直到最近我才领悟到,我错了,我学诸葛亮学错了。”
洪亮吉不由得感兴趣起来:“哦,你错了,错在何处?”
唐宗周说:“我错在总想以巧破千斤,总想靠着自己的小聪明,打几个巧仗,靠着智谋就把教匪的兵马都给消灭掉。远的不说,就说这两年来吧,我总想凭借巧计来战胜杨天保,所以我一直在和他斗智,结果来来回回,可说是互有胜负,我吃了不少亏,他也没有占多少便宜。这是为什么呢,我现在终于想明白了,不是杨天保的智谋比我高,而是我走的路子不对。”
唐宗周喝了一大口黄酒接着说道:“赣北皖南这个地方,水网纵横,且又山地颇多,如果一味讨巧,总想用奇兵破敌,那真的是机会甚多。不过,我的机会多了,人家的机会也不少,我能用奇兵,敌人也能用奇兵。结果,就闹了个难分高低,互有胜负,这就是我学习诸葛亮的结果。最近我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我一味和杨天保斗智,这不是没有发挥我的长处吗?斗智虽不能说是我的短处,但毕竟我也不比杨天保高出多少。但是如果我能发挥我的长处,那杨天保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洪亮吉的眼睛里放出了光:“你说说看,你的长处是什么?”
唐宗周说:“我的长处就是我的兵多,而且训练的好,只要我能厚集兵力,杨天保就对我无可奈何,只能拼命地用计谋来诱使我分兵,我一分兵,他就有了机会,就能打掉我一部分人马,让我的优势丧失,这样一来,我就会吃败仗。因此,我终于下定了决心,下一次打仗,我绝不分兵了。”
洪亮吉说:“你不分兵,怎么和他打?”
唐宗周说:“‘不分兵’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九江到安庆战线长达千里,很多地方都需要防守,都需要驻兵。如果我不分兵驻守,那么杨天保势必会找到空隙,攻击我的后路,让我前后进退失据——这方面我已经吃了他好几次亏了。那么现在我怎么办呢?你不是说我有四十万兵吗?对,这次我就用它四十万兵,当然实际上不会用到这么多兵,用到二十万足矣,再多了粮草供应就该出问题了。从现在开始,我带着二十万兵马,从九江出发,每隔百余里,我就筑造一座坚固的营垒,留下上万人来驻守,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爬,每隔百里留下万把人,这样我算过了,到了安庆城下,大概还能剩下八万人,这就是我刚才为什么对你说带八万人去打安庆的道理。而要这么打,快了绝对不行,不筑好坚固的营垒,我是绝对不会向前走的——谁爱说我是乌龟爬,就说去好了,我就是一只乌龟,一只咬不动、砸不烂的铁乌龟。等我这只乌龟爬到了安庆城下,和杨天保的四五万人马来一场决战,嘿嘿,那时候就有好戏看了!杨天保要是不敢跟我决战,缩在城里不出来,我就把安庆包围起来,把他活活困死在里面。稚公,这就是我的全部作战计划,你看怎么样啊?”
洪亮吉手拈胡须沉吟了良久:“好,确实是好计划,大巧若拙,似慢实快。如果能顺利实施,杨天保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不过,你这计划要见效实在是不容易,我只怕这段时间里朝中那些爱嚼舌头根子的人对你大肆攻击啊。”
唐宗周说:“你可以把我的全盘计划都对他们讲一遍,我这回不怕泄露军事机密,就是杨天保来了,想要听听我的计划,我也详详细细地给他讲述一遍的。我告诉了他,他也没有办法破解,只能坐在那里束手无策。”
洪亮吉笑道:“还是保密些的好,保密些的好。你马上就要开始这么向前进军了吗?如果是这样,那我就回去了,我会将你说的这些话上奏给皇上的。”
唐宗周说:“我说要用笨法子,其实也不完全,我还是要用一点巧劲的。我会让方佩纶指挥他训练出来的湘军、汤守谷指挥他的皖军,从皖南的徽州、歙县一带向着教匪发起进攻,以此来分散一下他们的兵力,免得龙汉青把兵力都集中我的对面。这样一来,我走的或许会快一些。”
洪亮吉连声称赞唐宗周的计划,两人又畅谈了许久,这才下了浔阳楼回去安歇。三天以后,洪亮吉就辞别了唐宗周,离开九江北上,回到běi jīng去向嘉庆皇帝汇报他的所见所闻了。而唐宗周却指挥着二十万大军,向着安庆开始了步步推进。他们每前进一百里左右,就会停下来,开始构筑营垒,营垒十分坚固,同时里面还驻扎有一万人左右的兵力,共和军如果向这些营垒进攻,短时间内是绝没有可能拿下来的。
随着唐宗周的步步推进,在安庆的杨天保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xìng,他已经看出来了唐宗周全部计划到底是怎样的。因此,他主动出击,带领着人马,利用大别山的有利地形,穿插到清军的后方进行作战,一下子就打到了湖北境内。但是唐宗周真的像一只咬住东西就不松口的乌龟一样,根本就不为所动,依旧不紧不慢地向着安庆步步推进。杨天保接连攻克了好几座城池,打得湖北境内的清廷官员叫苦连天,拼命地向běi jīng求救,请求朝廷下旨让唐宗周回兵救援。但是,嘉庆皇帝已经被洪亮吉打过了预防针,知道唐宗周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并没有理会湖北的求援。
杨天保把湖北搅得天翻地覆,他的人马甚至都威胁到了河南,吓得河南巡抚贵升把遗书都写好了。但是,唐宗周还是没有一点要分兵救援的意思。杨天保远离自己的根据地作战,时间不能太长久,他也怕安庆有失,所以只好带着人马和丰硕的战果又回到了安庆。
回到安庆之后,唐宗周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安庆还是危如累卵。杨天保决定再次出击,这一次直接在唐宗周的身上寻找破绽之处。杨天保曾经乘着夜sè,突然袭击了一处唐宗周构筑的堡垒,但是堡垒的守军十分jǐng觉,而且他们的工事非常完备,虽然是在夜间,但是依然能够抵挡住杨天保的偷袭,经过一夜的激战,忠孝军的营垒纹丝不动,而援军又扑了上来,杨天保只好撤走。
接下来,杨天保就接连采用诱敌深入、杀回马枪的办法来和忠孝军交战。但是忠孝军十分狡猾,见到共和军后撤,他们一律不追击,只是看着共和军撤走,然后他们就接着不紧不慢地向前赶,始终以庞大的兵力猬集成一大团,让共和军想吃也没处下嘴。
眼见得忠孝军的营垒像一条毒蛇般蜿蜒前行,越过了太湖,越过了潜山,距离安庆越来越近了,但是共和军却始终拿他们没有办法。与此同时,方佩纶、汤守谷领着十余万人马在皖南的徽州、歙县一带向着共和军发起了进攻。他们如果将这一带地域全部占领,然后再越过天目山,那就同样能够兵临南京城下,因此,必须派兵抵挡,结果萧天云带领着本部人马前来迎战。这样一来,杨天保那里的兵力就更有限了,更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唐宗周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