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马赛曲嘹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府门外的百姓看见蒋国基出来了,便纷纷高喊:“蒋大人,快点带着我们去南京吧!”“我们都是来参加义勇军的。”“蒋大人,咱们说什么也不能让那群鞑子再回来呀!”
蒋国基惊呆了:“列位,列位父老,你们,你们都要参加义勇军……”
人群发出了呼喊:“是啊,我们都要参加义勇军。”
蒋国基的脑袋一时转不过弯儿来了,他实在搞不明白,这些平rì里斤斤计较、眼里只有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百姓们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急公好义、慷慨许国了。他刚想再说点什么,只见人群里挤过来一个老婆子,对他大声说道:“蒋大人,你快点领着我们去南京吧。我这个老婆子还可以去给大家烧火做饭呢。”这个老婆子不是别人,正是当初抗税抗得蒋国基灰头土脸的丁四婆。
蒋国基揉了揉眼睛,确认了一下眼前的人确实是丁四婆,这才问道:“丁四婆,怎么回事,你怎么突然变了一个人?这和你以前完全不一样啊!我完全搞不懂了,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丁四婆说:“嗨呀,这有什么搞不懂的?你们这个mín zhǔzhèng fǔ要是完蛋了,我还怎么赖税不交啊?我就是为了今后继续赖税,所以我才要这么做的。”
人群中发出了一阵哄笑。丁四婆接着说道:“蒋大人,现在我不赖税了,反而还要多交钱呢。看了你们贴出的告示之后,我们七里山塘的那些机户商户们都商量好了,每家出一万两银子,交给知府衙门,让你们好雇人来当兵啊。谁来当义勇军,咱就给他个三五百两的,我就不信招不到兵。”
正在这时,人群里又挤过来一个人,对着丁四婆说道:“丁四婆,不用你掏钱,我一个铜钱也不要,甘愿来白当一回这义勇军。”
蒋国基一看,原来是自己以前的邻居余三。余三本是个靠着撑船摆渡讨生活的人,蒋国基当初竞选知府的时候就包租过他的船,他清楚记得这个余三是个树叶掉下来怕砸脑袋的胆小鬼,遇事从来不敢出头,今天这是怎么了?
余三对蒋国基说:“蒋大人,你是不是觉得我余三今天怎么变了?告诉你,我是想明白了,这几年mín zhǔzhèng fǔ当权,我一个铜钱的税也不交,而且也没有那些官府的差人来勒索我、来白坐我的船,我的rì子过得实在是舒服。现在,那些鞑子要打回来了,咱们的好rì子不就没有了吗?大人还好说,可怜我那几个孩子又要再遭这份罪了。为了我的孩子不再遭罪,所以我就要来当这义勇军。我不要钱,我连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
这时人群里又出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说道:“这位兄弟说的好啊!蒋大人,我是个在街上摆小摊的人,以前鞑子掌权的时候,我受尽了窝囊气,我可不想再受他们的气了,所以我也要参加义勇军,我也不要钱。”
很多人都站了出来,纷纷表示愿意参加义勇军。这个说:“我是个种田的,现在mín zhǔzhèng fǔ没有浮收勒折,我们种田的人才过上了几年好rì子。鞑子们回来又要浮收勒折,我们又要被扒去几层皮了。所以,为了家里人能吃上饱饭,我也得帮着咱们的mín zhǔzhèng fǔ打仗啊。”那个讲:“我家里是开茶叶庄的。这些年来共和国在上海开埠,不少洋人来这里经商,我们家的利润翻了好几倍。鞑子们回来,又要施行海禁,我们还怎么做生意?为了发财挣钱我也要参加义勇军啊。”
当下里,群情激奋,呼声震天,人人都要求蒋国基给他们登记注名。蒋国基激动得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他拱手对大家说道:“列位父老,想不到大家的心里都明白得很,不是愚顽刁民,这让我实在是不曾料到。既然大家都要当兵,那好,咱们现在就在衙门里登记造册,大家都来吧!”
大家欢声雷动。季世光、乔长庚等人都忙碌了起来,忙着给来报名的人登记。蒋国基忽然又想起一事,他对大家说道:“各位父老,我蒋某不过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根本不懂得兵书战策,我也不会带兵啊。大家当中有没有当过兵、懂军事的人啊?要是有的话就请站出来,我拜你为将。”
这时,在人群中响起了一个奇怪的声调:“我当过兵,我来做指挥官。”说着,只见人群中挤过来一个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洋人,这个人跑到了蒋国基的面前,用怪声怪调的苏州话讲道:“知府大人,我当过兵,我也打过仗,让我来指挥这支军队吧。”
蒋国基看着这个洋人不觉愣住了:“你,你,你是谁呀?”
这个洋人说道:“我是从法国来的,我叫雅克?杜瓦利埃,认识我的中国人都叫我小杜,你也叫我小杜好了。”
原来,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访问了南京之后,虽然还没有正式签订条约,但上海已经开埠进行贸易了,很多来自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商船都来到了上海进行贸易,很多外国人也来到了中国或是经商、或是传教,他们不仅居住在上海,而且还深入到了苏州、杭州,乃至南京等地。对此,我们共和国一律来者不拒,并提供方便。这位雅克?杜瓦利埃是为一家法国公司工作的,他来到了苏州为他的公司采购中国丝绸,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已经三次来到中国了。来的时间长了,他也在苏州混得蛮熟,学会了不少苏州话,甚至有了一个苏州女人做相好。他对蒋国基说:“知府大人,在1792年,我参加过瓦尔密战役,那年我才十六岁,我当了四年的兵才从军队里退役。因此,我是一个军事专家,你让我来指挥这支部队好了,我一定会让他们打胜仗的。”
蒋国基还是感到难以置信:“你,你,你叫什么来着?噢,小杜,我说小杜啊,你一个洋人为什么要管我们中国的事情呢?”
杜瓦利埃把手一摊:“因为我热爱zì yóu,我认为zì yóu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所以我要来帮助你们。我们家族一向有帮助别人的传统,我的爷爷当年跟随着拉法叶特侯爵解放了美国,让美国人享有了zì yóu,现在应该是我来帮助你们中国人的时候了。另外,你们zì yóu了,对我们也有好处,如果清zhèng fǔ占领了这里,他们又会实行海禁,我们就没办法来这里做生意了,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蒋国基说:“你的爷爷也打过仗?这么说你们家是军人世家了?”
杜瓦利埃说:“没错,我的父亲现在是炮兵上校,我的一个哥哥也在军队供职,我们家有很多军人。”
蒋国基说:“太好了,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委任你为义勇军的这个……这个这个,啊,总兵,我任命你为总兵。”
季世光在一旁说:“知府哪有权力任命总兵啊?总兵的职位比知府还高呢。”
蒋国基说:“唉呀,非常时期,不可拘泥。再说他一个洋人也不懂。”于是,法国人杜瓦利埃就被任命为苏州义勇军的总兵。这时,来报名的民众已经把街巷都要挤爆了,一天的时间就登记了上万人,外面还有好几万人要来参军,蒋国基心想这么多人来参军,我哪有那么多军粮给你们吃啊?他把这个事儿对大家说了,没想到大家们纷纷表示,不要军粮,粮食从自己家里带。

季世光说:“咱们也没有这么多兵器呀,全苏州的铁匠铺昼夜不停地干,一时半会儿也造不出这么多的兵器呀。”
民众们说:“不用了,我们自己找家伙。”他们从自己的家里找来锄头、铁耙、铡刀、菜刀,甚至是木棍,就这么把自己装备起来了。
杜瓦利埃看到这一切笑了,对蒋国基说:“太棒了,这让我想起我当年参加瓦尔密战役的情景,那时就像现在一样,我们法国的义勇军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我那年只有十六岁,我的武器是一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我们对面的普鲁士人装备jīng良,但是他们还是被我们打败了……”
蒋国基拦住了他的话头:“这么多人,你怎么训练啊?咱们苏州也找不到这么大的演兵场啊。”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来到了蒋国基面前:“蒋大人,南京又来信催促咱们出兵了。说如今忠孝军已经占领了芜湖,距离南京已经不远了。龙总统要咱们尽快出兵,尽快赶到南京,越快越好!”
丁四婆和余三等人都站在蒋国基的身边,也听到了这份命令。丁四婆大声说道:“那咱们明天就出发去南京吧,免得把龙总统的大事给耽误了。”
余三说:“对,大家听着,现在都回家去,带好行李,还有干粮,再把打仗用的家伙准备好,咱们明天一早就在阊门聚齐,一起去南京啊!”
民众们都欢呼了起来,也不等蒋国基下达什么指令,都纷纷散去,回家准备去了。蒋国基不禁连连摇头:“哎呀,这,这岂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吗?这个样子怎么去打仗啊?”
杜瓦利埃对他耸耸肩,又眨眨眼睛:“知府大人,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当初在瓦尔密,我们法国人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就是靠这么一批人打败了欧洲的联军的。好了,知府大人,明天早晨见。”
说着,杜瓦利埃也走了。蒋国基望着他的背影,心里可是一点底也没有,心想不管是死是活,反正都得上了,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苏州的阊门内外,人cháo如海,数不清的苏州市民聚集在了这里,他们每个人都背着简单的行李,拿着粗笨的武器,同时,每个人也都是斗志昂扬,jīng神饱满。蒋国基和季世光、乔长庚等人也都换好了远行的装束,准备到这里来出发。来到这里之后,他们就伸长了脖子,四处寻找杜瓦利埃的踪影,谁知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蒋国基不禁骂道:“这个洋杂毛真是靠不住。”
正在这时,忽然从人群的一角传来了一阵激昂有力的歌声,引得众人都翘首观望。蒋国基站到高处一望,却见在一处街角,杜瓦利埃正领着一群苏州市民在唱歌,他双手有节奏地舞动着,大家都在跟着他高声歌唱,唱出来的歌曲铿锵有力,与中国人习惯的曲调截然不同。
蒋国基急忙挤了过去:“小杜啊,你在这里搞什么名堂啊?”
杜瓦利埃说:“我在教大家唱歌。”
蒋国基说:“啊呀,小杜啊,如今是火烧眉毛的时候,怎么还有闲心在这里唱歌啊?快干些正经事吧。”
杜瓦利埃说:“知府大人,这就是正经事。你想想看,咱们的义勇军组建得这么仓促,根本来不及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所以,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教给大家一首歌,这首歌可以让所有人的斗志更加高昂,让大家更勇敢地去战斗。”
蒋国基说:“你说的这是什么歌子啊,有这么大的魔力?”
杜瓦利埃说:“这首歌是我们法国的《马赛曲》。”
“《马赛曲》?是赛马用的曲子吗?”
“不,不是赛马用的,是当年我们法国的义勇军唱的歌曲。蒋大人,你不知道,以前我们法国也像你们现在这样,人民建立的共和国面临着覆灭的危险,整个欧洲都联合起来,组成强大的联军来进攻我们。我们各地的法国人都像今天你们一样组成了义勇军到前线去保卫共和国,当时,我们唱的就是这首歌。昨天晚上,我熬了一个通宵,终于把这首歌翻译成了中文,今天来到这里教给大家。”说着,杜瓦利埃冲着他身边的一群人做了个手势:“大家听着,咱们把刚学会的《马赛曲》给大家演唱一次好不好?”
那些人都说好,于是杜瓦利埃双手打着节拍,指挥着大家高声演唱了起来,只听得大家唱道:“共和国的勇士快奋起/拿起武器上前线/我们温暖美丽的家园/正在面临可怕灾难/**暴君凶残的铁蹄/正在践踏我们的妇孺/我们不能束手就擒/我们要为zì yóu而战/同胞们快拿武器/同胞们快上前线/前进/前进/勇敢向前进/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这些人用嘹亮的歌声唱完了一遍《马赛曲》,这种西洋进行曲是中国人从未听过的,所有人都感觉耳目一新,如此慷慨激昂的旋律,再加上杜瓦利埃配上的歌词,让歌者与听众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大家围拢过来,都要向杜瓦利埃学习这首歌,结果这《马赛曲》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大家的口中传唱开来。
这边蒋国基和乔长庚等人商量了一下,蒋国基对大家说;“各位父老,咱们也被在这里耽搁时间了,还是赶紧上路去南京吧。”大家欢声雷动:“好,去南京,到南京去!”于是,一队队人马唱着《马赛曲》,陆陆续续地向着南京进发了。
蒋国基原本打算组织两三万人去南京,但是很多人都临时加入了义勇军的队伍,到最后,竟有十余万人浩浩荡荡地向着南京前进。这些人都不用蒋国基提供武器、给养什么的,大家都自带行李和干粮,走累了也不用下命令,仨一群俩一伙地就在路边休息,有的还要捏着酒壶喝上一口。整个队伍散散漫漫,毫无组织,不像是一支军队,到更像是一支庞大的旅行团。
这支散漫而有庞大的队伍一路前行,陆续经过了无锡、常州等地,和这里的义勇军也汇合到了一起。原来这里的民众也都非常踊跃参加了义勇军,也都组成了庞大的队伍,他们和苏州的义勇军走在一起,很快也都学会唱《马赛曲》,结果一路上,《马赛曲》此起彼落,唱不绝口。还有一些不知从哪里来的鼓乐班子,听到这《马赛曲》之后,纷纷地演奏了起来。这素以悠扬婉转著称的江南丝竹突然演奏起节奏明快的西洋曲子,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就这样,大家一路唱一路走,走了七八天,终于来到了南京城下。此时,早有共和军的人来引导着他们来到城外的孝陵卫暂时安歇。蒋国基、季世光、乔长庚还有杜瓦利埃等人来到了孝陵卫,刚想找个地方好好歇一歇,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隆隆的炮声。蒋国基忙向一个共和军军官打听:“这是哪里放炮?”
那个军官说:“是雨花台,忠孝军已经攻到雨花台了。”
蒋国基、乔长庚等人都到南京参加过乡试,知道这雨花台乃是南京城西的一块高地,一旦过了雨花台,就到南京城下了。因此几个人都不由得脱口而出:“那咱们赶紧上吧!要是让鞑子们占领了雨花台那可不得了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