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直捣京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从海路前去攻打běi jīng的共和军大约有两万人,乘坐着三百多艘大型的海船,组成了编队,一路浩浩荡荡向北驶去。
从海上奇袭běi jīng这个主意是我想出来的,共和军的将领们大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英国顾问赫尔姆斯将军对此却大为赞赏,他称赞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计划,并且表示愿意帮助我完善这次战役的细节。
对于英国陆军来说,没有海军的运送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出国作战,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从海路运输兵力是家常便饭。赫尔姆斯将军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战役计划的制定之中。
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船,清代统治者对于大型海船非常忌惮,禁止人民出海远行,因此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只有一些船底较平、只适合近岸使用的中小型海船。我们非尽了周折,终于找到了一批清军的水师船舶,它们比民用船大一些,航行能力也强一些,但是数量不足,无法运送太多的兵力。
最后,还是英国人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赫尔姆斯将军派人到新加坡,在那里出资雇用大型的商船,结果租借来了一百余艘大型商船,再加上我们缴获的清军水师战船,终于解决了船只的问题。
就在赫尔姆斯派人去新加坡租船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军队的训练。为了保密,我们把两万余jīng兵偷偷地集中到了舟山群岛,在那里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如何提高士兵们在海上长时间乘船航行的能力,以及如何上下战船,如何进行登陆。对于这些英国人都十分擅长,在他们的教导下,共和军的士兵终于学会了如何登陆作战。
从新加坡租来的商船到达后,我们又进行了海上编队航行的训练,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时没有无线电,也没有信号灯,中国人也不懂得什么旗语,到了茫茫大海之中一旦走散了,可是非同小可,好在经过严格的训练,中国的水手们也学会如何编队前进。
经过艰苦的准备,终于万事俱备了,就在洪亮吉来到南京的那一天,船队从嵊泗岛秘密地出发了。船队一路向北,沿着大陆海岸线行驶。由于在夜间航行保持编队对于中国船舶来说实属为难,因此,我们大胆地决定,只在白天航行,夜间就停靠在岸边。这样一来,船队就要在清廷控制的区域不断停泊了,存在着暴露的危险。但是我们事先经过分析认为:清廷一贯严厉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沿海地带一般只有些简陋的小渔村,像什么青岛、威海、大连这样的沿海城市当时都不存在。我们在这些地方停泊,即使被当地的渔民发现了,也不会太要紧,他们即使向官府报告,一级一级地传递上去也需要很长时间,清廷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更何况,我们事先就派了船舶进行侦察,细心地选择了几个即荒凉又便于停靠的地点,足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事实也像我们预料的那样,当我们在一些预先选定的停泊地点抛锚过夜时,海岸上要么荒无人烟,要么只有一些零星的渔民,他们傻傻地看着我们这支庞大的船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反应。
就这样航行了七八天,船队来到了成山角,这里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船队绕过成山角贴着山东半岛继续向前航行,又过了三天,终于来到了天津的塘沽。
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大沽口炮台,在天津沿海是根本就不设防的。在康乾时代,海上没有强敌来袭,连倭寇都销声匿迹了,东南沿海一带还有少数海盗,而在渤海,连海盗都没有,倒是真正的太平胜境,因此渤海沿岸基本都没有水师。我们的船队按照预定的计划驶向了北塘,在那里开始登陆。当年的北塘,只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几乎都不见人烟。我们的船队在岸边抛锚停下,然后放下绳网和舢板,士兵从绳网爬下去,下到舢板上,然后摇着舢板去登陆。
登陆了不到三千人,天sè就黑了下来,好在天上出现了一轮明月,这也是我们事先选择好的,我们就是要尽量乘着一个月圆之夜来方便登陆。借着月光,我们的士兵大部分都登上了北塘陆地,他们登陆之后便就地扎营,四面jǐng戒,防止敌军袭击。
第二天天一亮,我们继续开始登陆,这一次是将大量的武器弹药运上岸。由于战马无法海运,我们的野战炮只好留在家里,只带着燧发枪和一些炸弹前来作战。我们带了大量的弹药,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才把它们基本都运到了岸上。这时,本次行动的指挥官萧天云下令,派出一万余人趁夜sè进攻天津城。
我们忙活了两天才完成登陆,在这两天里有一些当地的渔民看到了我们,他们都吃惊不浅,但是也没有人去跑到官府那里报告。北塘距离天津有上百里的路程,在当时来讲,这段路可是不近,渔民们即使真的想要去报告,也未必能来得及。因此,当一万余名共和军的士兵以急行军的速度连夜来到了天津城下时,天津的大小官员们还都酣睡未醒呢。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的士兵首先攻克了城外的一个绿营兵营,随即对天津城发起了进攻。天津城内毫无防御,我们的士兵顺利地冲进了城里,三下五除二地就解决了战斗,等到天sè大亮,萧天云带着大队人马赶到时,天津已经完全落入我手。
萧天云命令留下两千余名士兵防守天津城,其余的人都在他的带领下,向着běi jīng城快速前进,一路上并不与敌纠缠,连武清县城都放过没有攻打,经过一天的强行军,廊坊就遥遥在望了。
当萧天云攻打廊坊的战斗打响之时,běi jīng的紫禁城才刚刚接到了共和军大队来袭的消息,这让清廷登时就炸了锅。此时,嘉庆帝已经去承德避暑山庄了,他这一走,整个清廷的决策中心也随之转移去了承德,在朝中看家的是他的次子绵宁,军机处则只剩下了一个勒保。
当绵宁得知了共和军已经杀到běi jīng门口的时候,他吓得连手中的茶杯都摔到了地上。绵宁是嘉庆最为欣赏的皇子,也是他属意的接班人,他已经把绵宁的名字写在了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并且一直在暗中考察着绵宁。然而,谁也不会料到,绵宁面临的竟然是这么一次决定天下命运的考察。绵宁知道了消息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给在承德的皇阿玛报信,同时又把留在běi jīng的军机大臣勒保给找来了。勒保来了之后,绵宁批头就问:“到底怎么回事,贼兵怎么来的这么快?他们现在到了哪里?”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勒保也晕头转向了,他留在běi jīng其实只是起个传递消息的作用,有什么重要奏折他负责转递到承德去,承德有什么旨意下来,他再负责颁布下去,别的事轮不到他来管。现在,敌军忽然大兵压境,这可让他慌了手脚,他也不清楚外面的情况到底如何,绵宁问他的一连串问题,他也无从回答,只好答非所问地说道:“现在应该迅速禀明皇上,请旨定夺。”
“那还用你说,我问你现在敌军到了哪里?”
“这……这……我来的时候,听说他们到了廊坊,现在,我……”
绵宁一挥手:“好了,你知道的也不比我多,我问你现在咱们应该怎么办?”

勒保眨巴着眼睛,想了半天还是说道:“应该立即请旨定夺。”
绵宁的鼻子差点气歪了:“要是圣旨还没到,敌兵已经到了城下怎么办?我问你,咱们是不是应该赶快调兵迎敌啊!”
勒保露出了为难的神sè:“可是,可是没有圣旨啊。”
这一句话把绵宁也给堵回去了。在清代,调兵的权力被严格地限制在皇帝一人的手中,尤其是京城附近的兵力,那更是没有皇帝的圣旨谁也不能调动一兵一卒。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有人发动兵变,但是历代的皇帝们谁也没有想到万一有敌人来偷袭,而自己又不在běi jīng的时候怎么办。现在,这个难题就摆在了绵宁的面前。
他站起身来,在屋子来回走了几趟,咬了咬牙说:“如今事属非常,只能临机权变了,我这就下一道手令,召集丰台、通州、西山等地驻军立即进城。”
清代在běi jīng的兵力实在是不少,有什么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火器营,还有圆明园护军等等足有八万多人,不过这些军队都是八旗兵,中看不中用,如果与共和军野战,肯定会吃大败仗,绵宁也知道这一点,然而他想,这些军队就算再怎么窳败,如果把他们都调到城里,凭借着城墙为依托,还是能守住一阵的。于是,他命令把这些军队调进城来。
勒保却说道:“这,这恐怕不行啊。没有皇上的圣旨,他们不会听我的调遣的,还是……还是赶紧请旨吧。”
绵宁气急了,他吼道:“请旨的快马早已上路了,现在军情急如火,你快去调兵!”
还真让勒保给说着了,没有圣旨还真的是调不动兵。在丰台、通州、西山的那些都统们见到了勒保派去的拿着绵宁手谕的官员,都一口拒绝了调动的要求,都纷纷表示没有接到圣旨就擅自动兵,自己的脑袋会保不住的,至于现在敌兵压境这件事也不能成为抗旨的理由,反正我们就是要遵守圣旨。
这样一磨蹭,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好在到了第二天嘉庆的圣旨从承德被火速送到,圣旨中严令皇子绵宁和军机大臣勒保负责保卫京师,要求驻京各军都听从他们的调动。这样,绵宁才算是把军队调进了城里来。
军队刚刚进城,就听到共和军已经到达大兴的消息。绵宁赶紧布置防御城墙。běi jīng当时分内城和外城,都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用来防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问题是,由于从清军进关到如今,běi jīng从来都没有打过仗,所以用于防御的物资极度的匮乏,什么滚木、礌石、炸药包等等都无处寻觅,就连用来封堵城门的沙袋都一时找不到。同时,城墙外到处都是密集的民居,非常便利于敌军的隐蔽,这些都完全不利于防守。
不过,最令绵宁头疼还不是这些,而是八旗军的大爷们松散疲沓的作风,按照纸面上的数字,扣除跟随嘉庆去承德的,驻扎在běi jīng附近的正规军还应该有八万多人,然而直到共和军兵临城下,城门不得不关闭的时候,进城的八旗军居然只有三万出头。绵宁向各营的都统询问那些官兵到哪里去了,回答几乎是一致的:在家里,还没有到。
绵宁生气地说道:“他们都应该驻守在营里,怎么都回家了?”
都统们说:“按照规定是应该在营里,但是平时从来都不打仗,他们都是回家里去住的。谁想到贼兵会来的这么快呢。”
绵宁没有办法,只好和勒保一起靠着这点兵力布置防御。布置防御就更让绵宁恼火了,这些八旗兵大爷们竟然什么活都干不了,连火炮都无法抬到城上去,只好临时花钱雇佣城里的汉人负责往城上运火炮。雇来的汉人们喊着号子,把笨重的火炮一点一点地抬到了城上,而八旗军们一个个却都倒背着双手,在那里好像在看风景。
好不容易把火炮都运上去了,鸟枪抬枪什么的也运上去了,还有火药铅子什么的也运上去不少,然而八旗军们还是在那里发愣。勒保看到他们那无所适从的样子,心里好不着急,急忙跑过去对着八旗军们说:“你们还不赶快填药装弹?看看吧,贼兵都到了城下了。”
一个八旗兵对他说道:“大人,小的们不会用这玩艺儿啊。”
“什么,你们不会用?你们不是火器营的兵丁吗,怎么不会用?”
八旗兵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骁骑营的兵,我们只会骑马放箭,根本就不会摆弄火器,您还是赶紧把火器营的人找来算了,我们哥几个先找个地方歇着去。”
勒保大怒:“这个节骨眼上,我到哪里去找?就是你们这些人了,这放炮放枪一点也不难,一学就会。”
一个八旗兵说:“这怎么学呀,谁来教啊?”
勒保说:“这么简单的玩艺儿就是看也能看会了,你们平时玩蛐蛐,养鸽子,训老鹰的时候不都一个比一个聪明吗?谁教你们干那些了,不都是自个儿给悟出来的吗?怎么现在都变成笨蛋了?”
另一个八旗兵说:“这是两码事呀,那是小玩艺儿,伤不了人,这家伙能把人崩成肉末,我们可不敢随便摆弄。”
勒保喝道:“不敢弄也得弄,等一会儿贼兵上来,我看你们弄不弄。你们好好想一想,要是大清国完了,谁还会供着你们钱粮?你们还能一天到晚提着鸟笼子去泡茶馆逛戏园子吗?哼,到时候连你们的小命都难保了,你们看着办吧!”
八旗军们一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于是都害怕了起来,一个个纷纷捡起地上的抬枪鸟枪,开始琢磨怎么用它了。
这时,共和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杀到了永定门外,他们也不等什么后续部队,拉开架势立刻就开始攻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萧天云知道,这次突袭běi jīng,打的就是一个“快”字,对于共和军来说越快越好,越快就越接近胜利。
共和军的先头部队大约有三千多人,他们到了城下,立刻从城边的居民家里找来了梯子,绑在一起准备登城。上千名士兵举着燧发枪对准城上开始不停地shè击,打得城上的八旗军不敢抬头,其余的士兵架起梯子就向着城墙上爬。
绵宁和勒保见共和军开始攻城,急忙跑到永定门附近指挥作战,督促着八旗军们赶紧把共和军打下去,有一些八旗军士兵冒着共和军的弹雨,向着城下开了几枪,杀伤了少量的共和军,但是根本无法阻拦大队的共和军向上攀登,而且,八旗军的士兵对于燧发枪十分畏惧,见到子弹打在城墙的垛口上就吓得趴在地上半天不敢抬头,结果不断地有共和军的士兵爬上了城墙。爬上城墙的共和军士兵纷纷投出手里的炸弹,城头上一片轰鸣,前来阻挡的八旗军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纷纷逃命,这一队共和军便占领了永定门。
永定门被占领后,绵宁和勒保都丧失发起反击的勇气,他们两个带头逃命,一口气逃到了běi jīng城北的德胜门,打开了城门向着北方逃去。
这样一来,běi jīng城内的清军群龙无首,再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了。萧天云带领着大队人马随后赶到,畅通无阻地杀进了běi jīng城,清王朝在běi jīng的统治就这样完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