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一直是节假日在外出游,几乎很少有间断时候,;即使偶尔没有足够的资金,我也会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变通。
记得曾不止一次露宿在外,那是在西湖长凳上与西子同床共枕,那是在桃花岛卧栏独看这月光撒下的7月,那是在江南大学河边无意间听到一位少女的心声表白;经过这么些,一路走来,感觉曾压在身上的重量不断减轻,感觉很多以前看重的在不断剥落,剩下的是什么?
或许内心早有答案,一直伴随在侧,那是自由。我不做金钱的奴隶,不会为了钱去出卖自己的尊严价值;我不做人情的奴隶,深知这人性之本即恶(无可厚非),自己一人也不觉落寞;我不做名声的奴隶,不会为了他人的评价改变自我;我不做外在的奴隶,那些华美奢贵的装饰我现在是买不起,但他日功成我也是不屑的;我不为父母家人的指令而活,他们尽到了生养之责,我也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养老送终;但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撼动我的战略——只为自己而活。
崇尚自由,尊敬简单,至精至简,不以外物所动,我心有我,足够了。而效果也是明显的,现在的我很自由,很开心,享受着我所享受的,没有什么苦楚。不止一次的说过:这个社会饿不死人,在这样一个年代出生是我之大幸,也是我们一起的幸运。
但在关键决断是要有些魄力的,这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一人所做的抉择
没想到充了一个会员,居然看到了这样的影片,这远远超出我的期许,人生好奇妙。只是早起在床上赖了会,自下而上的看手机,还是侧视,感觉不一会我的眼睛即有巨大损耗,仿佛前面的觉是白睡了。以后一定不能这么干,太他妈伤眼;好好保护自己,尤其是身体,这里的损失是不能有任何挽救的。
我这25年做过许多错事,但大多只是顽皮淘气,唯一遗憾的是做视力矫正;不能说这个手术怎样怎样不好,只是于我的职业没有那样的必要;如果以后我老了,会不会视力有问题,这是我之前想不到&也是我现在已经想到的了。
这是一部印度的片子,通篇读完,没有澎湃,和少年派的感觉完全不样,但同是内心的洗礼。好的作品真正达到顶端其实表达的多是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且不用说那些所谓圣人,即是凡夫俗子也是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当我看的书愈发增多,当我阅的人愈发增多,当我经的事愈发增多,当我走的路愈发增多,当我浏览的影片愈发增多,总感觉到最后其实不仅仅是内里的一些共同,甚至更确切的是我总感觉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感觉总在重复。
试想那千与千寻&肖申克救赎&少年派&三傻、、有何区别?
更确切的说它们有没有区别,难怪我一直感觉自己的见闻好像总是之前在哪见过,恍惚间总是有时光任意流淌的感觉。一不留神快进了,看到了未来事,洞悉趋势,无惧;一不留神后退了,感觉好熟悉的场景,之前的那个草坪,草坪上的那株桂花树,桂花树下的女孩;我不知道这是由什么来解释?
那个发型特别醒目的科学家,就是发现相对论的那位曾说:科学翻越重重大山,才返现神已在那等了几千年(而这也是顶级科学家的几乎共同心声)。之前有看过新闻——科学家证明了平行宇宙的存在——我不知道消息真假,但能有这样的研究命题出来,其本身即是有着论理。科学的蓬勃发展,开阔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知,真是一日千里;可内心深处藏着什么呢?
我看到片中精神导师的通篇讲述,其实对他的佩服更是对该片导演&该片编剧&以致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这不是颁奖典礼上的自谦,或许这也是他们内心深处所说的,能亲身参与这样一部神作,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诞生一部思想文化史上的杰作,这是再多溢美之词都不能画出。可是隐隐有什么遗憾的?这是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是了,印象中几乎这样的影片都是国外,以前是欧美就不说了,你说人家民主时间&实践&世间是久经考验,可现在印度也拍出这样的作品,还不止一部(比如平民窟百万富翁),那又作如何?如果这样的影片是上帝之城,那无话说,这样的影片在中国怕是再来20年也未必能过审;可三傻从头至尾都是平和,难道这样的影片也是不能过审的原因?

我观看的时间还算晚的,没记错我读大二这部片已经出来了,当时就有听说,只是一直没有看,现在都到了2017。可为什么国产影片产生不了这样的杰作,难道这也怪广电总局?难道这也是制度?片中印度的学校也是同样的制度,片外印度也是同样的制度,哪个国家没有制度;天性一切是自由平等,一切制度再怎么改进都是徒劳,制度本身即是不应存在的,只是那个社会以及那个社会所需的人民素质一定能实现,只是4035年,可惜我看不见。
这样才需要那些提前达到这层境界的人前往引导,不然难道这名利真是白得的,还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可我国的顶级精英在干什么,就只是强者自救吗,难道一个圣者都没出?面对这退学失去文凭的考核,片中有一人自杀,有一人自杀未遂,可为什么兰彻如此淡泊?那是背负整个世界的压力&泰然自若?
其实人家那里根本没觉得压力,就像有人说“智者临危而不惧”,那是因为平凡人看到的危机在智者看来压根不算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危机,谁都会害怕的。孔明单枪匹马游说江东,是断定自己安全,不然还能自如摇动那把折扇?其实兰彻那样的是天才人物,在何种境况下都浑然无惧;那我等诸多凡人就只能任人驱使,蝇营狗苟了?
剧中同样给出答案:法罕&拉加都只是平平,可照样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纵然不能如兰彻那样问鼎(那确实需要天赋,解释不来,强求不来),但于自己而言也是幸福,因为是自己想要的,没有任何人逼迫,生活在自己的节奏。他们凭借的是什么——法罕是相信兰彻,颇有阿甘的质朴;拉加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从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终于断了两条腿之后重新站起来了。
那是上天赐予的磨难,一般人很少有经历这样绝境的机会,是以领会不了。可也不是一切都要如此激烈,其实还有一条路子——看书!
对,就是看书,那是真正读破万卷,以十倍甚于百倍的速度日益精进,每天都是全新自我。只是看什么样的书尽凭个人喜好,我看书即是无书不读(黄书也看);看一行忘一行,看两行忘一双,看完则忘完;随手而置,随手而出,别人可以拿去,不用付钱。只是书读百遍,其义何时自现,那就谁也不知道了。只是在看到本相之后,就要考较你的胆量,敢不敢一人上路,那一条未知之路。
片中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当然是他们应得;也有沦为奴隶的,比如那位约许十年之后再见的,他还算优秀的,但还是为物所制,不得自由。而影片所要表达的是兰彻那句“不要误入歧途,只要你安心做好自己的工程师,成功会找上门的”;可如果仅仅如此,那又有些浅薄了,毕竟这样的话语成龙在拿奥斯卡时也曾说过;而真正重量级的是那位校长对兰彻所说的——你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学生,这只我导师给我的笔送给你了;但第一节课你问我的那个问题,说明你也是有错误的。
自由是每个人内心的定义,想做的做,不想做的不做;可我就想做自己不想做的,一定不成吗?没有谁是一定正确的,就像这部影片播放了这么些年,难道看懂的人就一定走上救赎之路?记得这部片当时是我的C语言老师(中科大来兼职)推荐给我,可他在一番辗转之后回到合肥,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现在那还房贷呢。
难道一定要站到山顶上?三傻大闹了这么些年,宝莱坞为什么还在那里?喜剧之王的结尾,你知道尹天仇在一番枪战之后活下来了吗?你知道周星驰在片尾想表达的是什么?
同样的语言,我可以写十遍,一年一变,一月一变,一周一变;总有人要做傻子的,我只是希望这样的人不能只有一个,只是希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