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先说说,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仁恕之道。”
李易准备先了解了解。
许茂闻言,先是想了想,方才开口说道:
”王先生认为,世人若是怀有仁恕之心,那么世道定然会变得无比美好。
“若是遇到大奸大恶之辈呢?”
李易问道。
“用仁义去感化。”
许茂想都不想的回答。
王夫子的仁恕之道,其实就是用道德和教化,改变世界。
和僵硬的礼法不同,仁恕之道其实很包容。
对万事万物,都有包容,宽恕之心。
这一点是好的。
可是迷信仁义,能够感化一切,万事万物都可以宽恕。
这就让李易不吐不快了。
“合着是个腐儒!”
李易的话,让满怀期望的王先生,面色一抽。
“此子,此子……”
他气得不行。
一句腐儒,直接刺痛了他。
和程夫子一样,他也从来没有被人这么说过。
这简直是对他人格上的巨大侮辱。
“哈哈哈哈,腐儒,说得好啊,你可不就是一个腐儒!”
这下子,轮到程夫子高兴了。
“原来在他眼中,你只是一个腐儒,你还有什么资格在老夫面前自吹自擂?”
程先生忍不住拍手称快。
“说得好啊,一开口就是一股腐臭的味道,可不就是腐儒么?”
王先生闻言,脸色霎时漆黑。
他实在是无法接受李易的评判。
而许茂也觉得不太妥当,犹豫着说道:
“大人这么说,是不是有点过了?”
李易闻言,冷笑一声。
“一点都不为过。”
“腐儒,不足与谋!”
“仁恕本无错,但自信仁义能够感化一切,那便是大错特错!”
“许兄,我问你,若是在现实之中,你上去跟仙门大谈仁义,有用吗?”
许茂一愣,然后摇头,这能有用就有鬼了。
“若是跟四大诸侯大谈仁义,四大诸侯会被感化吗?”
李易再问。
许茂连连摇头。
“这就是他错误的地方。”
“仁义本是好事,世人确实应该追求仁义,但仁义应该作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应该强行施加给别人。”
“对自己人,行仁恕之道,我可以理解,毕竟谁还没有犯错的机会呢?”
“可若是对敌人呢?”
李易摇了摇头。
“只有斩尽杀绝,方是唯一真理!”
腐儒误国一事,历史上不难找到痕迹。
李易深吸口气,继续说道:
“就比如说是异族,杀我同胞,此乃血海深仇,这个时候,难道要跟他们谈仁义?”
“就比如说,仙门和四大诸侯这样的强者,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利益,而不可能有什么仁义,你跟他们谈仁义,那跟笑话没有什么区别。”
“还是那句话,仁义应该作为自己的自身修养,而不应该强加于人。”
李易着实是有些无语了。
儒道走的路子也太歪了。
一个谈礼法,一个谈仁恕。
就这两种破绽百出的思想,居然还能延续下来。
并且还间接玩废了儒道。
听起来,简直就像是个笑话。
“事实上,在我看来,仁恕之道也罢,礼法也罢,这两种思想,或者说理论,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
李易摇了摇头。
“既然是读书人,何必拘泥于思想。”
“圣贤书上的道理已经够多了,治国不是光有思想就行的,大同社会也不是通过嘴巴能说出来的。”
“如果读书人,天天都去争论这些东西,那么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完全是活该。”
李易一点也不觉得儒道可怜了。
简直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可笑而又荒谬。
“那大人认为,读书人应该怎么做?”
许茂开口问道。
王先生和程夫子,亦是竖起耳朵。

既然李易大肆评判他们。
那他们倒是很好奇,李易心中的‘道’是什么。
“该怎么做?”
李易闻言,几乎没有怎么思索,便做出了回答。
“知行合一!”
霎时间,有惊雷在稷下学宫之中炸响。
“别吵!”
但就在惊雷响彻的刹那,二位亚圣同时挥手,将声音抹去,以免干扰到李易。
二人面上露出前所未有的认真。
他们听着李易的话语,脑子里面翻来覆去的,就是那回味无穷的四个字。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越是咀嚼,就越是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要从他们的脑海之中钻出来。
可是,又仿佛有一道迷雾,在隔离着他们。
虽是隐隐有感受,却始终无法看透。
这让两人犹如百爪挠心。
他们死死地盯住了李易,等待着下文。
但李易所吐露出的四个字,却是透露出一股振聋发聩的-味道。
整个古老而腐朽的稷下学宫,好像被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学海之上,泛起波澜,涛声阵阵而来。
传承之地,石碑光涌,大儒意念苏醒。
书山石阶,隐去的光华重现,仿佛星光一般,弥漫了整个道路。
那不知道存在了多久的树先生,更是自沉睡之中醒来。
他疯癫一般颤抖,摇曳。
一片片银叶子,如同下雨一般,扑簌簌地落下。
外界,早已天翻地覆。
然而,诸子沉眠之地,却仍然寂静。
这里就好像是真正的墓园,那些已经被埋葬的,就只剩下这一块石碑了,再也没有其他了。
但李易仍然察觉到了一丝危险。
他觉得自己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我说这话,应该不会被人听到吧?”
许茂闻言一怔,继而哭笑不得。
李易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完了。
最后,居然流露出担忧之色。
合着你刚刚吐槽二圣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是吧?
不过,他也听得入迷了。
脑子里面也一直在回味着“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大人多虑了,稷下学宫之中,早就没有人了,诸子长眠,再也不会来到世间。”
“否则,仙门断绝儒道之时,又怎么可能毫无反应?”
“你说的话,出得你口,入的我耳,不会有第三人知道了。”
许茂很肯定的回答。
然后,露出急切之色。
“大人,你所说的知行合一,到底何解?”
这是一个新颖的名词。
但是,许茂一听到,就产生了诸多想法。
只是这些想法,显得错乱无序了些。
他迫切地想要听到李易的高论。
冥冥之中,他有一种预感。
李易所言,或许可以改变儒道之困局。
许茂的回答,让李易放宽了心。
是啊,这个地方怎么可能还有人呢?
如果有人,又怎么可能会眼睁睁地看着仙门灭儒?
有理有据。
刚刚说了这么多,话都到了嘴边,李易也有些不吐不快的意思。
此时,见周围果然是安静无声,遭遇背刺习惯了的他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自己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回真是多虑了。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
“所谓知行合一,其实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不仅说,还要去做。”
许茂闻言,蹙起了眉头。
“如何说?”
“如何做?”
“如何证明对错?”
仅仅只是这么一句空泛的解释,显然是不可能让许茂满意的。
李易闻言,再次说道:
“说不重要,可以先说,可以后说,也可以不说,重要的是做,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够证明对错。”
许茂有些惊讶。
“大人为何如此笃定?”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