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为什么而读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茂灵魂,巨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这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在过去所受到的教育之中,他从未接受过类似的东西。
“不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李易点了点头。
他回忆着这个世界,儒道的情况,再结合上辈子的历史,缓缓说道:
“自古读书人,便是先知而后行,或者是知而不行,他们只接受知识,热衷于研究思想,却不愿意去实践,这便是知易行难。”
“在许多人眼里,读书是高尚的,只要读书,那么就从某种意义上拥有了优越感,这是不对的。”
“读书说白了,只是实现理想的必需品,知识,是工具,没有知识,谈不上实现理想,但空有工具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要去做。”
李易看了看,眼前的两块无字碑。
“你看,王先生和程夫子,他们都是圣贤,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圣,便说明他们拥有了高尚的节操和惊世的才华。”
“但这并不代表二位圣贤就一定是正确的,事实上他们的思想,经过了实践后,可以看得出来破绽百出。”
“二者都抓住了对方的破绽大肆攻击,却不肯去反思对方所说的破绽,到底是不是对的。”
“我想,作为圣贤,他们肯定不是那种会恶意中伤对方的人,有句话讲,最了解自己的人是敌人。”
“他们宣扬着自己的思想,迫切地想要使其成为真理。”
“而对手却是不断地去研究他们的思想,想要从中找出错误之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种思想上的碰撞是有益的,起码他们能够通过比较和实践来提升自我。”
“可惜,他们没有,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迷障。”
“只是一味地想要说明,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却忽略了,即便是夫子,也会有错。”
李易所言不难理解,这两个导致了儒门沦落的亚圣,其实本心不坏。
他们之所以争执,不过是思想之争罢了。
思想之争,在儒道的历史上还少吗?
别的不谈,夫子所言,也曾经饱受质疑。
他曾说,人之初,性本善。
可后人,却觉得不对。
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争论,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答案。
这就是思想之争的难处,想要统一思想,太难了。
稷下学宫的两位圣人闻言,沉默了。
“他说得对,夫子也会犯错,何况是我们,莫非真是我们陷入了知见障?”
什么是知见障?
简单来说,就是把某种思想或者是某种道理,当成是唯一的真理,狂热且毫无保留地相信,无法摆脱。
这就是知见障。
那么,该如何摆脱知见障?
没有谁比二圣更清楚了。
很简单,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
然后,就会渐渐地发现自己的错漏之处。
到那时,见识和思想都升华了,知见障也就不存在了。
一念至此,二人情不自禁地回忆着自己的思想。
这一去想,果然发现如李易所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时之间,又是羞愧又是难以置信。
“此子看得竟然如此通透?”
二人看着李易的眼神之中,透着震撼。
李易还这么年轻,但是身体里面的灵魂,就像是一个活了几千年的妖孽。

“古往今来,多少圣贤都有思想和学说,大人觉得,都无可取之处吗?
许茂心思变幻。
李易这一番话,带给他太多的思考。
一时之间,他都忘记了自己来这里的本意。
开始诚恳地求教。
想要弄清楚,自己读书时候想不通的问题。
“我不这么觉得,我没有说没有可取之处,就说王先生吧,他的思想可以让人追求仁义,提高自身修养。”
“程先生讲究礼法,礼法本无错,忠孝悌义更没有错,明礼,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好,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
李易摇了摇头。
“我只是觉得,这些思想不该上升到天理的程度。”
“儒家子弟与其去追求这些虚无缥缈的思想,更应该去主动实践。”
“知易行难,先知而后行,这是常态,先行后而知,反而罕见。”
“读书人不应该拘泥于思想,思想太多了,一家之言,百家之言,都没有区别,读书从来都不是什么目的。”“建设圣贤书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才是目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许茂点头,他眼神之中充斥着各种情绪。
有迷茫,有惊喜,有期待,也有疑惑。
“许兄,你因为什么而读书?”
李易见许茂如此模样,心中叹息一声。
这个世界的读书人,被禁锢的实在是够狠。
因为什么而读书?
许茂闻言,几乎想都不想,便说出了四个字。
“忠君报国!”
说完之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意识到了,这不对。
这确实不对啊。
难道我读书,为的就是这个吗?
难道读书人,就只有这点追求吗?
“因为什么而读书?”
二老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脑子里面,想出了许多东西。
他们当年读书时候的初衷,倒不是忠君报国。
程先生从小就很有想法,他的毕生理想就是弘扬圣道。
至于王夫子呢,见惯了百姓流离失所,人性丑恶,所以想让世人中有爱。
这是他们读书的理由。
可不对吗?
当然对。
只是却显得狭隘了。
至少在李易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后,他们很难把自己的初衷说出来。
读书人不该是这样的,儒道更不应该是这样……
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所以,到底因为什么而读书?"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易。
他们紧张无比,就像是一个尚在蒙学之中,等待着老师授课,充满求知欲的孩子。
李易闻言,深吸一口气。
这一瞬间,他的脑海之中闪过了太多画面。
有甘愿做仙门门下走狗的文武百官。
有脸上写满了麻木,但是却不得不咬着牙求活的百姓。
有热血还未冷,想要做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能做什么的读书人。
当然,还有这曾经辉煌,而如今却腐朽,破败的儒道稷下学宫。
这些好吗?
当然不好。
读书人不该如此,世界也不该如此。
读书人理想中的样子,该是什么?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到底因为什么而读书!?
李易往前走了几步。
他伸出手按着眼前的无字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