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跨洛江白元帅练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陵,水师元帅府。
白奇接报,道是洛江江面突然出现大量益军舰船,但无进攻动向,只在江面游弋,似有封锁洛江之意。
白奇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是郑瑜方面出了问题。自郑瑜度过洛江,挺进飞鹰涧以来,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林允贞多次拜托白奇利用洛江巡防水师之便,打听洛江对面的战事。但是白奇也有自己的难处,益国水师也不是插标卖首之辈,白奇的水师兵马也不能全调出去打探消息,所以也只能一边应承着林允贞,一边下令让人留意江面来往的渡船,从商旅和摆渡客那里获取一些消息。
但令人失望的是,连日来盘查的渡客都没能带来什么有价值的消息。这其实也是翟明在设伏时精心考虑过的,通过严密封锁消息来麻痹洛江对面的华军水师,免得华军两部人马互为后援。可如今洛江水面出现大量益军舰船,又是何缘故呢?……
五天前,川谷口,肖南宇军帐。众人经过几番唇枪舌剑,肖南宇时而苦口婆心劝说,时而慷慨激昂陈词,反反复复,甚至有几次唾沫都相互喷到了对方脸上,如此这般经过两三个时辰的拉锯,几人总算统一了认识——全军放弃辎重和马匹,只带三到五天的干粮,进入川谷山脉。
为何争论许久?这恐怕就要细说这川谷山脉了。这一大片山区不但了无人烟,而且瘴气横行,更兼道路险阻,满布荆棘,所以益国开国君臣从洛江南渡建国以后,干脆就对这片山脉不加开发,使之保留原始样貌,成为一道抵挡华军的天然屏障,久而久之,这一带的川谷山脉就成为人们口中的禁地,兵家涉足更是大忌,也无怪乎肖南宇的这一提议被众将集体反对,若不是情势急迫,别无他途,众人是不可能同意的,也亏了肖南宇手下尽是新兵,倘若稍有些经验的老兵,那是绝不会跟着进那深山老林的。
肖南宇在放弃辎重的时候也用了些计策,为了避免生火引来追兵,肖南宇命令把草料和没吃完的粮食就地倾倒,用沙土掩埋,尽量不要让人发现,再将部分马匹宰杀,切成小块,装入各自的军粮袋中备食,还有就是毁坏携带的攻城器具,战马配具,最后,他命令把剩余马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赶向川谷山脉的密林中,让它们先探探路,另一部分把它们向四周赶跑,借以迷惑追兵,使之不能辨别华军所在。
在对待马匹的问题上,将领内部还出现了一个插曲,有些将领认为战马是朝廷的战略物资,不能留下来资敌,主张全部带走,肖南宇厉声反问道:“人不得脱,马安能回?”诸将才静默无语,按令行事。待一切准备停当后,肖南宇一声令下,五千人马把身上的战甲都解下,抛弃大部分旗帜,只穿布衣马靴,执兵戈,入山林。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平南关的林允贞却接到了一封京中传来的奇怪书信,传信之人只将信件交于林允贞的侍卫,还不及询问姓名,便早已消失。来信也无出处,就这么糊涂地到了林允贞的手上。
林允贞撕毁蜡封,取出两张纸,其中一张写道:“林将军大鉴:京中仪阁近日承陛下旨议事,乃有南军监军杨佩纶参劾南军副元帅林允贞一折,陛下诏谕仪阁详加核实,似有谋公之意,望君悉之。具体参折,余特誊录一份一并寄出,公宜据此早做答对以防激变。另有,杨氏早年侍奉东宫,宠命优渥,今日所为料非出于己,公勿怠之。知名不具。”
林允贞看后心里一沉,脊背有些发凉,赶紧哆嗦着展开另一张纸,上面洋洋洒洒足有千言,林允贞只顾着关键几句“允贞罔顾公法,尽谋私利,命心腹郑瑜劳师远袭,以新练之兵取久固之城,用弓马箭弩行川塞之道,此皆兵家之大忌,其固行之,岂是愚耶?乃有私耳。”;“以林允贞、郑瑜等兵将之才,镇守边地本绰绰有余,然其心怀私欲,好谋无忠,今又勾结白奇,以水师演兵名义多番筹措调度,旌旗浮江南下。纵现下诚为陛下击之,安知他日不以演兵反陛下乎?”

就看了这么两句,林允贞已经是大气都喘不上了,直直坐在自己的座椅上,呓语般地说道:“狠,狠呐……”林允贞此时心里除了对杨佩纶的切齿痛恨,还有就是对来信者身份的种种猜疑。林允贞强迫自己沉下心来,两目紧闭,左手揉捏着两眼的睛明穴,右手在桌上空画着圆圈,幅度不大,可也不停,这是林允贞自己的习惯,这样的姿势能让他集中精力,也能让他放松,更能让他思考。
蓦地,他睁开眼睛,心中已然有了结果,他兀自点头,沉吟道:“怎么会是他。”再斟酌片刻后,他立刻展开一张信笺,提笔写下“白奇贤弟台鉴”,可是刚写了抬头,他就停笔了,心下暗自思忖道:如果这封信所言不虚,杨佩纶当真上书参劾,那这回就不只是参他谋私,还参他结党,要是这个当口自己再给白奇通风报信,万一落人口实,岂不坐实自己串联边将,结党营私的罪名?想到这里,林允贞不自觉地把这张只写了抬头的信纸拿起来就着身旁的烛台烧了,然后口中默默念叨:老弟啊,听天由命吧……
进入山林之后的肖南宇部依旧有分歧,主要还是发生在将领中间,有些人主张分兵探路,还有些人主张原地躲一阵子再出去,甚至有几个将领还要求靠卜卦来决定走哪条岔路,扬言当初郑瑜出兵就因为误了时辰所以才遭此大祸,各种奇谈怪论,不一而足。若要都是些琐事,肖南宇也就不去理会了,可现在是决定军队向何处去的大问题,肖南宇不能再回避了,必须给一个明确的说法,借此统一众人的思想。
肖南宇把几个将领都叫到了一起,针对种种非议,他一一作出批驳:“我们现在的局面应该是再清楚不过了,实是合可求生,分则俱亡。如果这时候还有人要分兵,就不单是自己找死了,而是把大家都置于死地,我身为署理主将,执剑行令,各位都是前辈,千万不要逼南宇做不忍的事。”这番话说得够重,也算是晓以利害了,从此军中分兵之议几乎绝迹。
肖南宇在进入山林之前,特意命令四个粗壮军士拉伸大网,抬着仍在昏迷的郑瑜前行。一路上肖南宇始终守在郑瑜身边,几乎寸步不离。这么做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当然是肖南宇对郑瑜的感激之情,三年知遇之恩,岂能不报?第二则是出于统领全局的考虑,肖南宇之所以现在统摄全军,归根到底是借着他出征副将的招牌,要不是这个名头,论资排辈是决然轮不到他来主事的,既然自己是依靠出征副将的名头来行令,那自然要把昏迷的主将依然顶在头上,好生照料,不然要是自己都没定下尊卑,那其他几个老资格怎么可能还遵守着上下之分呢?
话分两头,白奇实在是摸不准洛江江面的益军舰船到底是何用意,但既然敌军有异动,自己这个水师元帅当仁不让地要出面应对,何况这有可能也是打探郑瑜消息的最好机会,于是白奇也顾虑不了许多,只得故技重施,还是假借演练水军的名义,紧急调集北岸驻防水师大小舰船百余艘,亲率兵将五千余,抛锚扬帆,跨江出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