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扭转危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世民、孤神庆一回营大家就听说了那段遭遇,各个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尤其是秦叔宝、程知节等人纷纷规劝李世民日后莫要再独自行动。李世民知大家是好意,为免大家担心便心不在焉地应了,但其实心里并未当其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以后仍旧我行我素,天长日久大家无奈之余也只好习惯了,不过却是人人打起了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可不能让秦王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有何意外”,这是大家一致的想法。
但此时,李世民却一再对众人赞起尉迟敬德来,不住地称其“不愧为真英雄”,同时还不住地惋惜是敌非友。
转眼又过了几天,今日晌午刚过,就有从长安方向来的使者来到大营,把一道圣旨递给了李世民。
原来,自那日遇到尉迟敬德之后,李世民回来反复思量,突然心想:此人冲动易怒,心思单纯,是不是可以适当激之为我所用?主意一定便立刻召来随军从征的房玄龄、杜如晦一起商议。
房玄龄道:“之前我军在刘武周、宋金刚手里连吃败仗,士气低落,十分有必要来一场胜仗,哪怕是小胜,也能让大家振奋起来。但照目前形势,如果与宋金刚正面交锋,极有可能会演变成决战,而我军既无天时也无地利,此时决战弊大于利,所以,这突破口要么是蒲州的王行本,要么是夏县的吕崇茂和尉迟敬德。论武力,王行本稍弱,取胜的机会大些,但夏县距离我们较近,可朝发夕至,只是尉迟敬德虽不善筹谋却十分骁勇足可以一当百、当千、当万,何况还有一个骁勇不弱于他的寻相,如此一旦两军遭遇,孰胜孰败就很难说了。而我军眼下实在是再也经不得败阵了。”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最后道:“宋金刚势头正盛,我军一旦大举离开柏壁,必将使其有机可趁,到时我军便是前有敌军后有追兵,长途奔袭,不妥,还是从夏县那儿找缺口吧,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若柏壁遇袭,回援也来得及。”
“是!”房玄龄应道,“如果是正面交锋的话……”
“不可!”杜如晦道,“正面交锋,我军或许会胜,但一来可能是惨胜,惨胜如败,二来也要耗费太多精力,容易疲敝,这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最好,是用最少的兵力给他一个痛击,振我士气,挫敌锐气,否则只怕就是得不偿失了,毕竟真正的敌人是刘武周、宋金刚,还是应该留着精力去对付他们才对,眼下实不该损耗太多。”
“如晦说得没错,我同意。”李世民同意了杜如晦的提议,“兵,贵在奇。我是想,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尉迟敬德、寻相他们自己离开夏县,我们在半路设伏偷袭。”
“好主意,这样最好了!”杜如晦拍手赞道。
房玄龄耷拉着双眼,边思考边道:“这个主意是不错。只是要让尉迟敬德、寻相他们自己主动放弃大本营,就必须要知道他们的弱点是什么,或因其所欲而诱之,或因其喜怒而激之。”
“这我知道。”李世民道,“寻相我虽不知,但尉迟敬德我是见过的,此人心如赤子,毫无机心,为将尚可,为帅则大为不利,可见这宋金刚用人之能实在是让人不敢苟同,足以证明其并非传言里那般神不可测,要打败他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大王的意思是,这尉迟敬德身上有大文章可做了?”杜如晦试探问?
“嗯,这也正是我找你们来商议的原因。”李世民点头道,却用余光看着房玄龄。
房玄龄思索片刻,计上心来,道:“大王,您当真确定这尉迟敬德勇有余智不足吗?”
“而且还极容易动怒。我就是利用他这点儿才脱了身的。”李世民道。
“我知道了。”房玄龄释然一笑,便立即向李世民献上了三条计策:其一,分两路,一路佯攻浍州,一路佯攻蒲州,宋金刚无暇南下救援,定会命尉迟敬德、寻相前去增援蒲州,我军半路设伏即可击之;其二,离间尉迟敬德、寻相与吕崇茂,使尉迟敬德、寻相自己认为再待在夏县有危险,那么他们自然就会离开夏县赶回浍州,我军半路设伏;其三,围困夏县,待其粮草殆尽,无力固守之时,再放缺口诱其出而击之。
杜如晦听完,立刻赞成第二个计策,并大大赞赏了一番。李世民则以为,第一个计策费时费力,变数太大,不见得会如愿以偿,而第三个虽可行,但我军在围困夏县时宋金刚未必会袖手旁观,到时我军两面作战,胜算不大。
房玄龄见李世民、杜如晦都赞成第二个计策,他也不再犹豫,就顺着第二个计策讲起了离间的方法来。可其实假如李世民选择了其他两个计策,他房玄龄也有方法堵住漏洞,只是现在李世民既然已做了决定,他也就没有再论述的必要了。他一向不善于争辩,李世民选哪个他就做哪个。
房玄龄介绍称,吕崇茂虽然叛唐自立,但终究是为形势所逼,未必是真心归附宋金刚,这一点,宋金刚、尉迟敬德、寻相应该都明白,否则,尉迟敬德、寻相既是奉命守夏县,早就与吕崇茂合军一处了,又岂会现在还是丁是丁卯是卯,两军分割地极为清楚?因此,我们可奏请陛下赦免吕崇茂的罪责,然后让尉迟敬德、寻相知晓。先前就已非同心,如今这事一出,自然杯弓蛇影,依照尉迟敬德的武人脾气,定勃然大怒,对夏县心生厌恶之心,即便寻相有心阻拦怕也是徒劳。一般蛮人,别人不劝还好,一劝必然更为逆反。敌内部有隙,我便有机可趁。
李世民听后啧啧称叹,立刻命房玄龄替自己拟了一道折子,快马呈交李渊。李渊看了以后,点头称赞,便即刻准了,把赦免吕崇茂的圣旨依约给了李世民,同时为火上浇油,李渊还特地在圣旨里暗示吕崇茂杀掉尉迟敬德等人,并定许高官厚禄。除此之外,李渊还传给李世民一道口谕,命其设法救出被尉迟敬德俘虏的李孝基、刘弘基、唐俭等人。
在李世民出征前,李渊曾派自己的堂弟李孝基抵挡宋金刚,可不想没多少工夫,李孝基就被尉迟敬德、寻相大败,一并俘虏至夏县城内。李渊念着亲戚之份,故而有此令。李世民自然不敢怠慢,一口应下。同时被俘的还有刘弘基、唐俭等人,可对这些人李渊却只字未提。
然后李世民就按照先前定好的计划,让一可靠之人携带圣旨秘密潜入夏县城内,可偏巧不巧,这个人没遇上吕崇茂,偏就遇上了尉迟敬德,又偏巧不巧这个人露出破绽被尉迟敬德找了个现行,于是这圣旨就落到了尉迟敬德手里。
这尉迟敬德一看圣旨,果如房玄龄所料,尉迟敬德本就对吕崇茂不满,如今更是怒不可遏,他也不去求证,径直提着大刀闯入吕崇茂房中,一刀结果了吕崇茂,可怜吕崇茂到死前都未看到那个圣旨。吕崇茂一死,他的部下岂可善罢甘休,立刻与尉迟敬德他们起了冲突。尉迟敬德、寻相一看夏县留不了了,就带着抓捕到手的俘虏,包括李孝基等,连夜出城赶回浍州。
然而这正中李世民下怀。就在尉迟敬德、寻相路过美良川时,秦叔宝、程知节带领一众早已等候多时的唐军蜂拥而下,与尉迟敬德、寻相厮杀起来。
因前些时候听李世民说尉迟敬德武艺出众,秦叔宝、程知节早就起了会一会的心思,此战正遂了他们的意。他们一冲下去,秦叔宝就牢牢缠住尉迟敬德,对打起来,程知节则单挑寻相。尉迟敬德见他们设伏偷袭,更是无名火窜起,他丝毫不惧,大叫大骂着迎战。这边秦叔宝与尉迟敬德打得难解难分,那边程知节与寻相也是打得不亦乐乎。
将近半个时辰后,寻相渐渐不支,眼看就要败下阵来,程知节使出浑身力气,叫喊着猛冲,硬是用长槊刺穿了寻相的胸腔,并顺势把寻相踢翻在地。寻相顿时胸前血流如注,虽疼痛异常但也暗自庆幸未刺到要害。
正在此时,秦叔宝与尉迟敬德仍旧难分上下,只是片刻过后,尉迟敬德就发现了漏洞,趁机一个反手就把秦叔宝手里的长槊夺了过来,仍向一边。秦叔宝没了武器,尉迟敬德又步步紧逼,他只好东躲西藏。程知节看了这边一眼,暗叫不好,便顾不上倒在地上的寻相,立即飞过去挡在秦叔宝前面,与尉迟敬德对打起来。而秦叔宝也终于喘了口气,马上拾起自己的武器,重新加入战阵。
寻相见他三人厮杀,又见己方士兵所损甚多,竟不顾尉迟敬德,带着残兵败将,拉着囚车,一路快跑往浍州方向逃去。而正在厮杀的尉迟敬德见寻相居然舍下自己,愤怒至极,使出浑身力气把秦叔宝、程知节二人手中的长槊相继夺下,还把他们猛踢出了数丈远,然后才翻身上马,溃逃而去,逃之前还恰好把追击的唐军一连斩杀数十人,致使无人敢追。待秦叔宝、程知节反应过来,尉迟敬德早已逃出了老远。
这一战,唐军共斩敌两千余人,是与刘武周、宋金刚作战以来的第一场胜仗,战果传到营地,将士们无不欢呼雀跃,再无丝毫颓靡之象,都纷纷摩拳擦掌,直道“原来宋金刚并不是三头六臂啊”、“原来我们还真的能打赢呢”……
而李世民得知后自然也是欣喜万分,亲自出营迎接秦叔宝、程知节等人,并大大赞赏了他们一番,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秦叔宝、程知节等都一起跪下请罪,他们一起道:“请大王降罪,我等甘愿领罚!”

“你们这是?”李世民诧异道。
秦叔宝、程知节等一起请罪:“战前大王一再指示我等务必要救出永安王等人,可是,这一旦打起来,情况瞬息万变,我们虽未曾忘记大王嘱托,但不料还是有所疏忽,既未能擒得敌方主将,也未能成功救人。属下有罪,请大王责罚!”
李世民听了,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竟然没救出人,他答应了父亲要救人的。但他也知道秦叔宝、程知节等已竭尽全力了,实非他们之过,于是李世民走向前把秦叔宝、程知节等一一扶起来,道:“叔宝、知节,你们先起来。圣人尚且千虑难免一疏,何况我辈凡人?我知道你们都尽力了,请罪的话就不要再说了,也不要再放心上。现在大敌当前,我们正该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岂能因此而生了隔阂?尽力就好,至于结果如何无需太过执着,救人嘛,日后机会有的是,也不急在一时,陛下面前自有我去解释,这件事你们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秦叔宝、程知节等都叩谢不已,皆言今后定当全力随秦王纵横疆场、万死不辞。虽然这场仗打得并不轻松,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但秦叔宝、程知节还是颇有一些得意,至少他们终于会了会那位传说中能胜过李世民的尉迟敬德。英雄都怕无对手,能一决高下,都觉不枉此生。
然而,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救人失败,以后竟就再也没了第二次机会。
尉迟敬德、寻相二人带着永安王李孝基等唐军俘虏一起赶回了浍州,交付宋金刚。宋金刚听闻他们吃了败仗,大惊之余又把他们臭骂了一顿,惹得尉迟敬德、寻相二人极为不快。
更为火上浇油的是,恰巧当时看守李孝基的兵士只顾饮酒作乐,李孝基瞅准机会,竟夺了兵器逃了出来,然而不幸的是没逃多远就被追兵给押了回来。宋金刚正心里窝着火,一听这事,霎时理智尽失,咆哮了一会儿,最后竟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到李孝基身上,命人将李孝基当场斩首,稍后还把李孝基的首级送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到李孝基的首级后,只觉天旋地转。李孝基作为李世民的堂叔,虽然李世民与他并不相熟,但李渊却一直对李孝基另眼相看。李世民突然觉得,他和父亲李渊之间的裂痕好像正在越拉越大。几天之后,刘弘基、唐俭等被俘唐将也都瞅准机会意欲出逃,大多都成功了,有散归民间的也有重返唐营的,但刘弘基、唐俭是一路直奔柏壁的。
与此同时,房玄龄对此也极为苦恼。刘文静的事还没完全冷下去,又添了一个李孝基,当真是祸不单行啊。“大王,您最好还是心里有些准备,想些应对之策才好。”房玄龄除了提醒李世民之外,他也一直缩在帐内,没事的时候就和杜如晦来回探讨,希望想个完全之法出来。
但李世民现在是没精力顾及这些的。没多久就有哨兵从蒲州传来消息,说是王行本被围困多日,几近兵疲粮绝、金尽裘敝,不得已悄悄于夜里派信使伪装出城求救,但被围守唐军截获,故来请示李世民要如何处置,顺便还呈上了王行本写给宋金刚的求救信。
“是不是可以以彼之道还彼之身?”房玄龄试探地问。
李世民微微一笑:“你是说放虎归山、关门捉贼?我正有此意!”
“大王英明!”房玄龄、杜如晦齐声道。此外,房玄龄、杜如晦二人还趁机向李世民进言,大意是,自李世民屯军以来,一直军纪严明,不扰民、不生事,自然大有实效,极大舒缓了先前裴寂遗留下的军民摩擦和矛盾,但还是请李世民再多生几分心,与民便利,既然与刘武周、宋金刚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那就决不能少了民心的支持,须知民心才是根本。对此,李世民万分赞同,应了二人。
依照李世民的命令,围困蒲州的唐军在看守王行本信使时假意疏忽留下漏洞,那信使见状,果然二话不说就顺势抓住机会逃了出来,一路向东北跑去,直接把求救信呈给了宋金刚。
宋金刚思索,眼下浍州、夏县、蒲州三线一体,好不容易才插下了这三根钉子,现在夏县摇摇欲坠,蒲州可绝对不能再出岔子,否则自己将孤掌难鸣。于是,为大局计,宋金刚立刻命尉迟敬德、寻相二人带精骑秘密赶往蒲州救援。
而此时,李世民已亲率三千玄甲军抄小路,与秦叔宝、程知节等一起已提前赶至安邑设伏,只等尉迟敬德、寻相自投罗网。
不多时,尉迟敬德、寻相就带兵进入了李世民他们的包围圈。李世民一行人躲在树林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我和叔宝对付尉迟敬德,知节,你负责寻相,其他人,见机行事,这次,定叫他们全军覆没!”李世民小声地命令道。秦叔宝、程知节等都点头应了。
尉迟敬德、寻相不疑有诈,依然骑着快马狂奔。而当他们完全进入包围圈之后,随着李世民的一声令下,山坡两旁立即源源不断地滚下巨石,同时万箭齐发。
“中埋伏了!”尉迟敬德、寻相叫喊着,立刻展开还击,但已有不少将士被击倒,队形也变得凌乱不堪。尉迟敬德咽不下这口气,冲着山坡上叫道:“他奶奶的,有种的出来跟我单挑,鬼鬼祟祟的,算什么英雄、哪门子好汉!”
李世民忍不住嘿嘿一笑,一摆手,这三千玄甲军全部从四面八方冲出来,一起杀向尉迟敬德、寻相,领头的就是李世民、秦叔宝、程知节等人。
尉迟敬德一见李世民,愤怒地头发都竖立了起来,骗了自己一次还不算,还要有第二次、第三次,是当他是三岁小孩儿吗!他抛下众人,直接冲着李世民杀过来。李世民也不躲避,就连同秦叔宝二人一起与尉迟敬德厮打起来。
“大王,这人非常善于夺人武器,多留心!”秦叔宝一边对阵一边提醒李世民。
果然,尉迟敬德在对阵中屡次欲夺李世民手里的长槊,李世民也有好几次险些失手,幸好有秦叔宝提醒在先他才免于此难。到这时李世民才知,那日狭路相逢,尉迟敬德是为了公平起见,故意掩藏了自己的这个绝技,不然他早已被俘。好一个忠勇可嘉的骁将!李世民不禁心里叹道,同时也更多了几分欣赏和敬佩。
程知节与寻相厮打了一会儿,虽然用尽全力把寻相打成了重伤,但奈何寻相此人逃跑功夫甚是了得,居然能在程知节眼皮底下、步步紧逼之下找出漏洞一溜烟爬上马立即跑得没了影。程知节急得嗷嗷大叫,直喊不过瘾,转身一看李世民、秦叔宝这边仍旧与尉迟敬德难解难分,便一路小跑过去。
不巧的是,尉迟敬德正好在此时一个翻身夺下了李世民手里的长槊,扔出了几丈远,然后一脚把李世民踢翻在地。秦叔宝大呼不妙,刚想上前护住李世民,那边程知节就恰好赶过来,几招之内就把尉迟敬德逼退几步,秦叔宝也趁势加入阵仗,三人又厮打成一团。李世民从地上爬起来,看了看战势,发现唐军已占据绝对优势,敌军几乎已歼灭殆尽,都死的死俘的俘,只有尉迟敬德还在挣扎。
他成竹在胸,立刻翻身上马,拿上弓箭,瞄准尉迟敬德,大叫一声:“叔宝、知节,让开!”秦叔宝、程知节一听立刻齐齐纵身一跃,站到两旁。尉迟敬德见李世民搭起了弓对着自己,又见败局已定,也顾不上许多,马上爬上马就往回跑。李世民哪肯失去机会,扬鞭便追,追了还不到一里就瞅准机会连射了两箭,一个正中尉迟敬德的小腿处,一个正中马蹄,只听一声马叫,尉迟敬德就从马上跌了下来,正被赶来的秦叔宝、程知节抓了个正着,扭着送到李世民面前。
“哼!大丈夫赢得起也输得起,我认了,要杀要剐随你们!但你们是以多欺少,我不服!”尉迟敬德叫道。
程知节立时踢了尉迟敬德一脚,骂道:“你这个黑蛮子,还敢这么倔!不识抬举!”
“那也比你这个死胖子强!”尉迟敬德立马回骂过去,程知节还想再骂,却被秦叔宝赶紧给制止了。
李世民拍了拍尉迟敬德,点点头嘿嘿笑了两声,道:“果然英雄好汉,对我胃口!”
“啊?”秦叔宝、程知节双双吃惊,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听李世民又道:“放了他,请回去替我给宋金刚带个话,我送他的这份大礼可还喜欢?”
“那,什么?你要放我走?哼!又骗人!”尉迟敬德别过脸,生气地说。
“这次,我不骗你。”李世民笑道,“你说得对,我们以多欺少,别说你不服,我也不服。但今天我们也都累了,下次吧,等下次我们再见的时候,我们好好单挑一次,如何?”
尉迟敬德仍不信:“你,你真的是说真的?”
“如假包换,千真万确!”李世民郑重承诺。
“好,我再信你一次!”尉迟敬德各瞪了秦叔宝、程知节一眼,秦叔宝、程知节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放开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一脱身就箭一般的瘸着腿快速上马飞奔逃去,心里却道:我也骗你一次,我才不信你呢!
李世民看着远去的尉迟敬德,心道:我们一定还有机会再见!
这一仗,尉迟敬德、寻相全军覆没,只有他们两个主帅逃了回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