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参加劳动与体育锻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孩子参加劳动与体育锻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光说不做是达不到要求的。
过来一段时间,我们以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习的时间比别人少。于是只要孩子看书学习,其它什么也不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习惯,大多数孩子学习的兴趣反而下降,学习的效果并不好。
我们现代中国人教育孩子,过多地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与体能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与才干。中国的教育成为了高考应试教育,智育有明确的成效考量,而德育、体育、生存技能几乎可以被忽视。相比之下,中国古人的教育,诗、书、骑、射、礼、仪全方位都必修,培养出了各方面都比较健全的人才。
其实每一个研究社会学、教育学的人都认为,进行少年儿童的教育,智育、德育、体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也早就论述过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许多人论为劳动者,就是干体力活的,这真是一个幼稚的错误观念。干智力活的、拿笔的、拿计算器的、操作电脑的、当公务员的、当企业老总的、坐办公室、蹲写字楼、不干体力活也能赚钱养家活口的,那一个不是劳动者?这个社会所有达到了一定年龄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等职业,也不管他有无事干,只要他有行为能力,他们就都是劳动者!
大家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孩子将来能真正地融入社会,让孩子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孩子练得一个好体魄,从小养成一个爱动手、爱动脑的兴趣广泛、性格活泼、身体健康的人太重要了。就算孩子的成绩差一点点,那又有什么关系!
让孩子从小帮助大人干点家务活,比如洗菜、买日用品、扫地、倒垃圾、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那些后来有了伟大成就的人,如舞蹈家杨丽萍、如当年的知青年、现在的中国脊梁一代,他们回忆自己能从苦学苦难中出人头地,无不得益于从少年时代帮忙做家务事、下放农村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那种坚韧的持续力与刚毅的忍耐力。劳动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可以防止孩子以看书的名义偷懒的借口,让孩子知道劳动的艰辛,反而会成为激发孩子用功学习的动力。

让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提高孩子肌肉和耐力,使心肌发达、张缩有力,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重要的是能帮助神经中枢对身体控制的调节,从而使大脑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促使在成长中的孩子,在机体结构与身体机能各方面都获得健康发展。它不仅可以防止孩子身体畸形发育,还可以让孩子精力充沛,心情畅快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可笑的是,现在学校的老师竟然将扫地、扫厕所这些难能可贵的劳动机会,当成了对学生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的一种惩罚手段。从小就培养了孩子对劳动的鄙视,为他们日后成为一名健康的劳动者,在心理上种下了祸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东西,一旦错误的观念已经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以后想要改变它,那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做父母的,在培养孩子的劳动光荣观、体育运动强身观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孩子是功课上的差生没多大关系,最重要的不是思想上的差生、行动上的差生、身体上的差生就行。身体棒,能吃苦耐劳,总有一天,孩子会成为生活的真正赢家!
那些后来有了伟大成就的人,他们回忆自己能从苦学苦难中出人头地,无不得益于从少年时代帮忙做家务、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那种坚韧的持续力与刚毅的忍耐力。劳动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可以防止孩子以看书的名义偷懒的借口,让孩子知道劳动的艰辛,反而会成为激发孩子用功学习的动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