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章 旧事重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德文年岁也不小了,但官家信任,委以重任,自当尽心竭力。书书网 更新最快
身为宗正卿,管理皇族事务,宗庙祭祀也在职责范畴以内。
赵元俨的丧礼,官家赵祯处处彰显仁孝,为先帝后加谥也便成了题中应有之意,顺理成章。
先皇真宗加谥为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庄穆、庄怀、庄献三位先皇后改谥为章穆、章怀、章献皇后。
没错,只改了一个字。
兴许皇家觉得“章”字比“庄”字寓意更好吧!
故而朝野也没放在心上,只当是赵德文新官上任三把火。
然而大多数人没想到,此事只是个开头,一个引子。
有言官以此为由,上疏朝廷,公然指责皇帝不孝。
不孝!
封建时代,这可是比杀人更严重的罪名,尤其是当为天下表率的皇帝。
历史上确实不乏忤逆,甚至是弑杀君父的不孝子,但大宋官家仁孝之举天下有目共睹。
尊奉父母,尽孝叔父,这可是眼前发生的事情。
指责官家不孝,简直莫名其妙,赤果果的污蔑诽谤嘛!
可是一听那言官说辞,大臣们呵斥的语气立马低沉,继而寂寂无声。
官家仁孝,尊奉先帝后,就连叔父也亲手调药侍疾,亲临举哀祭奠,却忽略了一些更应该孝敬之人。
人生在世,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生育之恩,养育之恩。
一个给予生命,一个得以长大成人,两项大恩最该厚报。
官家生母李宸妃、养母杨淑妃呢?怎么没在追谥的名单上呢?
官家尽孝,难道有所选择?厚此薄彼?
言之有理啊!
生母、养母,最应该尽孝的两个人,却被疏忽了。
官家这件事确实做得不对,指责的没错。
赵祯从善如流,立即承认错误,表示悔改,要追谥加封生母、养母。
可是该如何追谥呢?
到了这个地步,百官总算是反应过来,绕了这么大的圈子,这才是官家的真正用意。
老生常谈了,官家这是要给生母李宸妃争名分。
当年就提过了,不过百官拒绝,因此僵持了很多年。
时间久了,官员们大都渐渐忘了此事,没想到突然以这种方式旧事重提。
除了李宸妃,还拉上一个杨淑妃,那可是官家自小呼为“小娘”的人,分量无疑更重了。
而且是仁孝之风高涨的一个特殊时机,事情一下子就显得十分敏感。
朝臣们下意识的态度还是反对,嫡庶有别,尊卑名分早定,不能轻易更改。
礼制这杆大旗,他们还得扛着,用着。
不过这一遭,百官们不再是众口一词,有一部分人站在另一个角度。
孝顺!
天经地义,这绝对没错!
生育之恩,养育之恩大于天,官家追谥生母、养母一个身后名,有何不可?
什么尊卑礼制,都是借口,古往今来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
汉武帝的钩弋夫人,生前只是个嫔妃,但其子昭帝刘弗陵继位之后,追封生母为太后,修陵安葬。
昭宣中兴,汉昭帝乃是明君,当时辅政的霍光也是贤臣,难道他们不懂礼法吗?
支持的官员们开始遍查史书,寻找各种先例与理论支持,支持皇帝尽孝追谥之举。

但朝野还是有一批大臣,坚持礼法制度,无论前朝如何,大宋祖制是这样的,不能更改。
关于追谥之事,再度争执不断,僵持不下。
消息从朝野传到民间的时候,大部分百姓其实是赞同官家的仁孝之举。
百姓们不懂什么礼法制度,孝顺是最朴实的本心与行为,任何时候都天经地义。
真不明白那些官员为何反对?这不是要陷官家于不孝的境地吗?
杨浩听到的时候,只是淡淡一笑。
皇家、朝廷的事情,当真复杂。
孝心?礼制?
争论的真是这个吗?
相信赵祯的初衷确实心存仁孝,但君臣之间的僵持,却有另外的意味。
权力!
朝堂上的任何争执,本质其实都是权力之争。
多年前,亲政之初的赵祯首次提出追谥生母,朝野齐刷刷地反对。
那时候的皇帝,尚无根基,毫不夸张地说,君弱臣强。
在废黜郭皇后的事情上,赵祯确因妹妹委屈而恼怒,但很大缘故是吕夷简强势推动,甚至有点“强迫”的意味。
盖因郭皇后对这位宰执大臣不大满意,彼此有矛盾。
赵祯后来有意复立郭后,亦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想必也是回过味来,心有不忿。
这一遭,再度提出追谥。
朝野反对的声音依旧强大,支持者却也不少,说明赵祯这些年对朝局掌控有所加强,不过还是有限。
大臣们显然不愿意让步,尤其是庆历新政刚刚结束,他们依旧对官家警惕。
僵持不是办法,该如何破局呢?
杨浩觉得,赵祯能再度旧事重提,就一定有万全把握,否则就是自损威望,乃不智之举。
朝中许多大臣也明白这个道理,可一时间,他们想不出,官家到底有何出奇制胜的招数?
直到一个人,一份奏疏出现。
吕夷简!
谁都没想到,致仕养病的老相公会出面,上疏官家,表示赞成追谥李宸妃、杨淑妃。
大宋以孝治天下,官家仁孝之举古来有之,有例可循。所谓礼法,孝乃根本,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云云。
道理还是那些,话还是那些话,区别在于从何人口中说出来。
吕夷简是前任宰相,仁宗朝最德高望重的老相公,不在于他说了什么,只要他出面,就是一种态度,也代表了一群人的态度。
当吕夷简站在官家身后,摇旗呐喊的时候,朝野官员都明白了,官家是有备而来。
怎么办?
事情本身很简单,不过是两个追谥罢了,没什么实质影响。
但本质的过程败了,无足轻重的结果毫无意义,朝堂官员们纷纷让步。
赵祯多年夙愿终于达成,追谥生母李氏为章懿皇后,养母杨氏为章惠皇后。
百官随同官家前往太庙祭祀之时,心中不约而同都感到奇怪,吕相公怎么会突然改弦更张呢?
为了刷一波存在感?
当朝野快要遗忘他的存在时,突然华丽回归。
虽不在朝,却依旧可以搅动风云。
不动则已,一动惊人!
百官不免为之惊叹,却万万没想到,这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吕相公真正的惊人手笔还在后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