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首次调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节目录播完已经是晚上的七点过一刻。书书网 更新最快高哲堂并沒有按照惯例和电视台一干领导碰面。一刻不耽搁。和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简单的打了个招呼。便叫上司机回到了市政府。
他拿起烟盒。掏出一根烟点燃。猛地吸了几口。不经意地在來回走着。思绪渐渐清晰起來。可心情却越來越沉重。
他走到窗前。对开窗户。满城灯火。人流如鲫。一片繁华安详的景象。然而。正是这边土地上的繁华背后却套着一个个大圈子。彷如陷阱。把好奇的人吞噬进去。沒有人知道这里到底藏纳这多少不为认知的秘密。
虽说当中很多情况高哲堂都想到了。心里有数。可是当他真的听到那些來自基层市民的心声。那种无助的辛酸让他内心感到一阵阵的苦楚。此刻。他脑子里全挤满了“对话市长”对话的内容。
“我们懂得先有国后有家。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我们能够理解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也是为了造福地方百姓。支持市政府搞开发区建设。可是我们反对不顾实际情况。以牺牲环境和老百姓切身利益为代价盲目投资建设……”
“……城西居民大多是早年国企下岗职工。他们在城区的厂房和宿舍被征用。转卖。被安置到城西居住。现在还沒有过两天安稳日子。第一时间更新就又要被拆迁。下岗职工已经失去了工作。现在拆迁款又不够买新房。从此就将流离失所。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我们不想也不敢和政府对着干。但我们希望政府能给我们大家指一条生路……”
此刻。高哲堂内心除了悲痛还是悲痛。虽说。这些情况还沒有一一核实。但是多年的为官形成的敏感触觉。让他内心的天平倾向了那些市民。他有理由相信。这些反应上來的情况。不用逐一核实。也是**不离十了。
平心而论。在很多地市上。这样的情况确实也存在。一些主要领导为了追求政绩和gdp数字。第一时间更新不顾实际情况。近乎狂热的大力招商引资。给予了各种政策上的倾斜。大搞房地产开发。官商勾结。玩忽职守。损公肥私。致使老百姓苦不堪言。代价和苦果终是由老百姓來承担。
在近江市。说到房地产开发。高哲堂也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缺乏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也沒有有效的管理。一些人趁机炒楼炒地。哄抬楼价……
高哲堂心中思绪万千。一种盎然正气顿时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当前。一定要痛下决心。重拳出击狠狠整治各种不良事件。”他心里自言自语道。脸上微微露出一种让人难以发觉的严肃表情。第一时间更新
他又抽出一支香烟。边抽边在办公室里迈着方步來回走着。思考着。于向阳省长的话不经意在脑中再次响起來。“哲堂啊。斗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不要盲目冲动。过早的暴露自己。要学会忍耐和等待。这个时候你大刀阔斧。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搞政治斗争。争权夺利……”
片刻过后。高哲堂似乎忽然想起了什么。于是把手中的烟蒂用很快的速度掐灭在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抬手看了看手表。已是八点五十分。
高哲堂回到座位上。从办公桌上的通讯录上熟练地找到了一个手机号码。迅速地按下号码键拨了出去。一会儿就听到电话那端接通了。
“喂。是刘书记吗。我是高哲堂。现在有重要的事情向你汇报一下……对。对。很急。越快越好。……好。好。” 挂了电话。高哲堂又想了那么一会儿。就朝着门外挺起腰杆走了出去。
……
宁兴国、胡常诚、朱方等人聚集在吴正清的家里向他汇报高哲堂“对话市长”情况。
“高市长这个人不行。第一时间更新工作能力欠缺。毫无组织原则性。”胡常诚首先讲话。“市长对话”高哲堂虽然明确的表态。但其暧昧的发言。让他感到不安。让他第一时间想到向老领导发泄对高哲堂的不满。
“你们听听他今天居然在你电视发表讲话说什么。这不是把我们市政府给出卖了吗。把市委和市政府严重对立起來了。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題。这是一种严重的分裂言行。”
朱方马上接上來说:“这两年我们公安局在社会治安和维稳工作方面有很多好的办法和思路。可是高市长今晚的讲话。把我们的思路压制沒办法施展……”
吴正清靠坐在宽大舒适的办公椅上。右手玩弄着一个金色的打火机。不停的开关。发出啪啪的声响。清脆悦耳。打火机喷出一缕缕淡蓝色的火苗。

他表面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实际上却在留心听取各人工作汇报。吴正清用阴冷的眼光扫了一眼宁国兴。宁国兴觉得自己此时也应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于是附和说:“高市长有些说法确实欠妥。考虑不周。”
胡常诚继续愤然地说:“我们工作搞不好的原因就是像和老婆睡觉。自己人老搞自己人。其实我们主张招商引资。大搞房地产。这有什么错。有些人不清楚实际情况。又好大喜工。自己不干实事。还横加阻挠。干扰破坏。起了很坏的作用。今后我们的招商工作还要不要开展。我们近江市的经济还要不要发展。”
宁兴国也补充说:“吴书记。刘书记也刚來到我们近江市主持市委工作了。很多情况还不了解。建议您和刘书记沟通一下。省委省政府对我们近江市也有很大的期望。不能让某些沒有大局观念的人胡搞乱搞。这样我们今后在工作上就少了许多阻力。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
听完了各人的态度之后。吴正清才漫不经心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來吧。”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突然想起了点什么。突然说了一句沒头沒尾的话。“苏婷同志的工作安排好了。”
众人愕然。还是宁兴国最早反应过來。他略作思索便说:“已经安排在市地税局。职务是办公室副主任。苏科长安顿下來随时都可以去地税局报道。”
苏婷是高哲堂的妻子。在江州时候。她在档案局工作。也是科级干部。平级调动并无不妥。可是在官场的人都清楚。档案局和地税局的含金量可是不可同日而语。档案局工作。听起來是在省政府机关。却是典型的清水衙门。除了干工资什么也沒有。而地税局却是油水腻得令人发指的实权单位。
吴正清听后。虽然点了点头。但是眉头却微微皱起來。
宁国兴补充说:“老王过完春节就要退下來了。”
吴正清再次点了点头。似乎并沒有兴趣继续这个话題。思索了一会。才若有所思地说道:“小兵市长上调省民政厅。他以前的住所。虽说宽敞坚固。环境也不错。但是也是旧楼。也有些年头了。国兴啊。我看这事你们政府办出面搞一搞。让高市长早点搬进去。总在市招待所也不是办法。”
众人对吴正清对这位新市长的关心。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情。就算沒有无微不至。也是面面俱到。并无感到太多的惊讶。面面相窥。会心一笑……
次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风轻云淡。
高哲堂一回到市政府。便让市府办组织带领近江市规划。环保。交通。城建。城管。国土房管等市直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近江市市区进行考察调研。
大家的心情也都很好。都是兴致勃勃。笑容满面的样子。好象要准备集体出游一样。这除了天气晴好外。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是新市长对近江市进入全局性“感性认识”的首次接触之行。也决定了这位新上任的代市长如何安排布局。展开自己的下一步工作。对他们來说。甚为值得关注和期待。
当然。按以往的惯例。象这种考察调研工作也就是走个形式。做做样子。一大群人到处走一走。看一看。装模作样的指指点点。一本正经的做几点似是而非的指示。然后由有关接待单位招待大家大吃大喝一顿。整个考察工作就算是圆满结束了。什么真相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題也不能解决。
市直机关的一帮头头脑脑们坐在中巴车里互相寒喧问候。轻声交谈。沉浸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高哲堂沒有参与大家的谈话。而是默默的透过车窗欣赏近江市的市容市貌。
近江市是一座曾经有过经济发达。繁荣兴旺辉煌经历的老工业城市。但是近些年來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面临的现实困境是。企业缺乏活力。失业人员……好象由一个健步如飞的年轻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脚步蹒跚的老太太一样。慢慢腾腾的往前走。
突然。高哲堂在默默的看着窗外的城区景色:两边是新建的现代化高楼掺杂着低矮破旧的房屋。显得很不协调。甚至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一些破败的木板房和土坯房。就象是城区面貌上的一道道显目的伤疤一样。
他眉头皱得越來越紧:这可是在一个城市的主城区啊。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