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家弟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哲堂听于向阳这样一说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百思达集团在近江市征地兴建金融中心的方案早前已经提交到了省里,这已不是什么新闻,可是为什么于省长偏偏会在这个时候刻意提及,这让高哲堂甚为费解.
虽说百思达在金融界口碑狼藉,他们以迫使地方金融系统屈服和实业公司破产换取暴利而出名,简单点来说百思达就是以投机和魔鬼而出名,也因为这个缘由,在不少地区,百思达这群自视为视作‘开放社会’的捍卫者的资本剥削家、金钱搬运工并不太受欢迎。书书网 更新最快
对此,高哲堂不以为然,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活力,再者,资本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这些并无不妥。
对于百思达集团,高哲堂并非没有研究过,他们一向的风格是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他们惯用的手段无非是通过买卖企业,企业的合并、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而获取暴利,可这些经济手段在当下的市场经济角度上看来并无可厚非。
现在已经不是争论姓“资”或是姓“社”这个大时代了,于省长此番用意是不是过于保守、过于敏感了?虽然高哲堂心里此般作想,但是嘴里却不敢造次,亦只好简要地就百思达在近江市的立项亲自向省长汇报一番:“没错,百思达集团计划在我们近江市兴建一栋金融商务中心作为他们早亚太区的基地……”最后高哲堂还是忍不住好奇多问了一句:“省政府是不是发现百思达方面存在什么倪端?”
于向阳没有接过话茬接着说,却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哲堂,你可还记得零二年那次企业举债外逃风波?”
高哲堂一听,脸色顿然有点难看,他又怎么能忘记得了他历史生涯的二零零二年呢?那可是高哲堂内心深处的一根刺,一段他从不愿意在提及的历史往事。
历史的记忆随之飘然而至,曾经的历史碎片历历在目,高哲堂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二零零二年之中。
二零零二年在中国在中国改革历史上或许算是一个平常的年头,而在高哲堂的历史历程之中,却极其的不平凡,一场企业举债外逃的经济风暴,石破天惊,当时高哲堂所在的南海市涉及的十一家市属国有控股公司无一幸免,几乎全部亏损,四百五十亿元债务凭空套在南海市财政上,压得南海市政府喘不过气来,当中就有七家市属国有控股公司濒临倒闭,诸多涉及其中的民营公司更是直接宣告清盘破产,而正在那个时候,市投资公司总经理还卷走一亿八千万美元,逃到国外,而就是这样的一场经济风波,把时任南海市分管招商的副市长高哲堂推到了一场政治风暴的中心。
然而,引爆这场政治风暴的关键人物,正是高哲阳,高哲堂的亲大哥。
高哲堂似乎警觉到一丝什么,他的脸色顿时发紫,实属难看,他神色凝重地与于向阳对视着:“于省长,你的意思是……”
于向阳再次打断了高哲堂的话,他说:“哲阳,他回来了。”
高哲堂也猜想到这个结果,可在于向阳口中加以证实,心中的愤怒情绪不由得引发小波动,火气冒发,也不顾及身处何处,激动地说道:“他还有脸回来!”
于向阳直摆手说道:“哎,哎,哲堂,你看你,还是这性子!”说到这里,于向阳有意顿了顿,他盯着高哲堂看了两眼,又似乎在思索点什么,过了好一会他才接着说,“哲堂,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过往历史问题,我们要客观的去分析……”
高哲堂在于向阳审时度势地分析时,竟然天方夜谭地出了神,他的思绪再次回到了二零零一年的那个夏天。
二零零一年,高哲阳从美国哈佛大学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归国时,在南海市市委书记陈老就准备安排他在市政府任职经济改革发展局副局长。
于向阳是九六年公派美国进修的留学生,虽然并不能如期归国,但是继续留美进修,并不是坏事,加之当时适逢江东省委省政府的“百人引进”计划的推行,大力鼓励引进人才,所以高哲阳以哈佛经济学身份任副处级干部也不算出格。
不承想,高哲阳竟然毅然拒绝了南海市政府的邀请,自己在南海市搞起了华阳国际投资公司,半年时间里,华阳国际先上了9999网站,继而控股了一家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南海机械”,在江东省南海市创作了一个神话。
南海市委市政府由此认定了高哲阳是个人才,是个经济的好手,准备再次游说他为市政府效力,当时南海市政府开出的价码是市属投资总公司总经理或者市长助理两个大馅饼给予高哲阳选择,可是高哲阳并不为所动,婉转拒绝,最后还是市政府惜才,想出了个折中的方案,华阳国际投资公司可以搞,市政府也可以给予适度的优惠政策,但是市政府有一个条件就是让高哲阳出任市政府的经济顾问,当然这个百利而无一害的方案高哲阳并没有理由拒绝。

可谁能料想到,这一切的都是一个阴谋,而这场经济阴谋可以说是从高哲阳踏进国门就开始排兵布局,因为高哲阳此番归国是带着资本家的使命,通过各种伎俩骗取南海市市政府信任,在国有资产改革中大肆吸取国有资产。
不过,不得不提一下,高哲阳的手段确实十分高明,把这几年在资本主义国家所学的经济手段在南海市企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具体做法是顺着国企改革的大机遇,借着国内的股票风,硬是把南海市的十一家国有企业包装上市,从中为其背后的资本投资者吸取暴利,虽然在短期内,这几家公司在股票市场上一片飘红,业务面上也随之扩大,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欧美资本的离场,这几家企业资本市场上一片惨淡,在公司实业方面也先后陷入了资金危机,最后要么落得给欧美财团吞并的命运,又或者是风烛残年,濒临倒闭……
“哲堂,我并不是说要学清政府那样闭关锁国,这样手段不实际,也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经济大环境,但是,与这些海外资本大鳄打交道,我们必须要打起精神,提高警戒,堤防美丽的经济泡沫……”
于向阳的话把高哲堂拉回了现实之中,此刻,高哲堂绷紧的脸上肌肉并无丝毫放松,机械地点了点头……
就在高哲堂在省长家中谈话的同时,在江州喜来登大酒店的豪华总统套房中,高哲阳正在气定神闲地指挥着他的精锐们,进行新一轮的排兵布局,“高总,劳尔机车的代表们已经到达了江州市,你看我们是不是要出面和他们碰面细谈?”米露拿着笔记本,一丝不苟地请示着,通过这段时间和眼前这个新老板的接触,她多少也揣摩到了新老板的脾性,是属于那种雷立果断斩立决一族,所以也就收起了心里的小心思,一门心思放在为新老板上传下达上。
高哲阳双眼盯着屏幕上各地输送回来的数据,并没有抬头看米露,只是淡淡说了两个字:“不用。”
米露望着眼前这个神一般的男子,迟疑了一下,接着传达下一个信息:“政府方面我们是否也入乡随俗地和他们拜年?”
高哲阳似乎给米露扰乱了心神,他双手抹了一把脸,倒靠在班椅上,盯着米露两秒,悠悠地说:“上下打点的事,你安排行政部处理即可。”说完,他似乎想起点什么,接着补充说道,“攻击重点放在永宁县委县政府口子上,经费可以适度调高一些,满足他们的胃口,但是我有个宗旨就是行政部派出去的人员所做的全是他们个人行为,具体办法手段,他们自己想,想不到,他们就没有必要再留在百思达。”
米露小心翼翼地记录着高哲阳的指示,点头连连说道:“我明白了,不过,高总,永宁县政府多次想邀请你到他们那里考察,你看是不是应该顺着这个势,和我们的政治联盟伙伴把关系搞好,争取利益最大化……”
高哲阳眉毛轻挑,脸无表情地说:“说说你的想法。”
米露虽然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对中国文化也算不上半桶水,但是她显然多少懂一些国内的潜规则,所以她此刻沾沾自喜地表功一般提点着:“我觉得在中国搞经济,就不能不关注政治,不关心政治,就无法做强做大,然而,关心政治,就要靠拢政治家,中国人的传统春节是我们的一个很好机遇,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这群“现管”者口中得到来自官场政治动向,为我们财团在近江市取下更大的筹码,退一步说,我们也可以把我们与政府口子这一群人紧密抱在一起……”
高哲阳不经意地冷哼一下:“你说得有点是正确的,的确在国内搞经济,就不能不关心政治,但是关心政治,却不是拉拢政治家,你应该关注来自官场的政治动向,但是不能在官场上寻找政治靠山,更不能和官员结盟,搞人身依附,事情很清楚,任何官员都有任期,也都有对立面,永恒的权力是不存在的,而权力失落后的损害是客观存在的,那些在位的官员倒台或者下台后,你就要跟着垮台倒霉,这样的教训在国内的经济历史上已经太多了……”
米露还想说点点什么,但是此刻高哲阳手机响起来了,而高哲阳一听到铃声来自柜子中,脸上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