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关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车队继续东行。
“宜生兄,关于晋绥军的编制装备是否可以谈谈?”
“当然。我们晋绥军现行编制是步兵团团部18人,加上团属机炮连、通信排、担架排,合计大约200人,机炮连一般是4-6挺重机枪、2门81迫击炮;现在太原兵工厂产量增加了,开始增编成团属6挺重机的重机枪连和6门81迫的迫击炮连,不过现在只有少数驻太原附近的团是这样的。现在每个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营部16人。辖3个步兵连,连部16人;辖3个排9个班,每班14人;合计每个步兵连160人,9挺轻机枪、12支冲锋枪。”
(史实)
“迫击炮少还正常,毕竟大规模生产和装备也就这几年;怎么重机枪装备也怎么少?不要说zhōng yāng军,就是粤、湘、桂军也和zhōng yāng军一样已经达到每个步兵营6挺重机枪的水平了啊?”
傅作义苦笑着回答:“中原大战时掩护各炮兵团先走,等步兵撤退时已经晚了,各部队只好把笨重的东西全丢掉了,大部分重机枪和一些小炮什么的也抛了;跑回山西时各部队只剩手中的长短枪和轻机枪了。就现在太原月产30挺重机枪的能力,呵呵,要达到zhōng yāng军的重机枪装备水平,至少还要三年。”
我也跟着叹口气,“这样的话,晋绥军从装备上讲反而更适合进攻而不是防守?”
“的确。可我们偏偏要死守晋东北,只有靠大炮兵了。”
“对!你们晋绥军大炮兵可是全国闻名的!十团大炮兵啊!论数量仅次于zhōng yāng军,按人均算可是全国第一了!”
“呵呵,其实现在从rì本进口材料断绝,晋造山炮的生产已快停止了。”
“将来全面抗战爆发,沿海地区必然遭遇封锁乃至占领,除广东方面可能还能维持少量进口外,中国兵工生产基本上要靠我们自己了。”
“这是贤弟上马重迫击炮的原因之一吧?”
“对!我还鼓动委员长一下子进口3000根37炮炮管;还有炸药生产设备等等。但不知晋绥军十团大炮具体如何,可否介绍一二?”
“晋绥军十个团采用zhōng yāng颁布的番号是炮21-30团,不过我们晋绥军内部还是称为炮1-10团。除1团一个营是从rì本进口的山炮外,其余是晋厂的仿制品,现在装备部队的大约有300门左右。还有从rì本进口的野炮一个营;重山炮(实际是120榴弹炮)和重榴炮(150榴弹炮)各有少许。”
(史实)
“少许?”因为两世都看过阎老西及晋绥军炮兵干部吹嘘他们的重炮,我好奇的追问。
见我追根究底,傅笑的说:“大约各有1-2个连而已。”
才各有1-2个连?这牛吹的!我不禁大笑!
车队行进百数里,过阳泉抵晋冀交界停行。
“这就是娘子关了!传说唐初平阳公主曾驻守此关,故名;不过现在改称旧关,把那边正太路进山西第一站称为娘子关。”
听傅作义介绍,我和云雁都傻眼了,遗憾的望着那堆乱石,勉强辨认出关口,“这这些破石头?”云雁失望的问。
“我少时还像个样子,可正太路修筑时取石,加之娘子关站建设,附近居民建房等等,结果几年间就残破成这个样子了,让弟妹失望了。”
我回过神来,“娘子到娘子关,发挥娘子特长的时候到了!”
“哼,没问题!”云雁说完就利索的搬出一个箱子来。
“弟妹这是做什么?”傅作义不解的问。
“云雁会测绘制图,麻烦宜生兄派几个人跟着上那边高地,我们想对现有的地图校对一下。”
“原来弟妹还是才女。”傅作义赶紧吩咐下去,几个人陪着云雁上山。
“既然弟妹在忙,我们也上去随处走走如何?”
“当然。请!”
“我还以为弟妹是来观光的,呵呵。”
“观光是次,只可惜来晚了几年,没见到娘子关的英姿。”我心中暗笑,‘到见过数十年后仿造的假货。’
“这主,莫非贤弟认为rì军会攻此不成?在太原,顾问和贤弟不是都说晋东北才是rì军主攻方向?”
“宜生兄,小弟是这样推演的:从rì军袭击平津开始,宋明轩南撤,中原我军北上在冀中展开防御节节抗击,北路我军反守长城险要展开防守,中路是你们晋绥军主力固守晋东北,也是依托有利的山地节节阻击敌军,晋绥军以擅守闻名天下,我想哪个方向先吃不住撤退,宜生兄不会算不出来吧?”
“嗯,冀中平原从地形上论最难固守,且毫无防御准备,等宋明轩他们退过这里时,我军(晋绥军)主力还在晋东北,rì军正好横插一刀,由此入山西!”

“宜生兄不愧是**名将!刹那间就及的上小弟长久推算之能啊!还请宜生兄为此具体谋划一二!”
“贤弟过谦了!愚兄愚见,这其一,应对rì军袭击,我军既然不能先手,应将主力后撤部署,河北中部虽然少山为屏,但有多条河流可为障,贤弟新式野战工事构筑法在北方硬土地形上更为适合,依托数条河流展开防御,节节抵抗,延缓rì军攻势。”
“宜生兄一针见血!这其二?”
“北路我军依托险要反守长城沿线固然不错,但rì军完全可以从察哈尔南下奔袭北路我军身后,不知zhōng yāng新编骑兵部队如何反击?”
“呵呵!什么都瞒不过宜生兄!zhōng yāng的确有集zhōng yāng、晋绥、东北三路骑兵在察绥方面反击的意图;但绥署那边人多眼杂,请勿外传!”
“愚兄知道。这其三就在晋东北投入晋绥军主力进行正面防御了!以前我对死守还心有余悸。”傅作义说到此处叹了口气,不知是在回忆当年天镇还是涿州,“但现在有贤弟的新式工事构筑法,我放了一半心!”
“还有一半在指挥?”
“贤弟啊!”
“对晋绥军在晋东北防守我是放心的,绥远方面虽然现在单薄,但有我军骑兵主力投入也未必不能一战,何况rì军主力也不会投入这个方向;薄弱环节只能在河北方面,zhōng yāng又不可能在河北投入主力,结果极可能如在下预算那样,rì军主力直冲而下,到此处发觉晋东北双方依旧在鏖战,rì军必然从此入晋,直插我军华北主力侧后,娘子关得失就是决定华北战局的关键点!而现在。。。”我指着娘子关两侧高地上的一片空白。
“愚兄会知会阎主任的,只恐怕效果。。。”
“哦!我昨天奇怪阎主任为什么阻止法肯豪森将军一行去视察晋东北防御体系?莫非?”
“莫非zhōng yāng拨款一百七十万,绥署号称zhōng yāng拨多少山西也拨多少款的防御体系还没建成多少。”傅作义苦笑着代我说了。
我吃了一惊,“宜生兄莫开玩笑,这可是大事!”
“我也不知道细节,不过路过时观察,那里总共投入资金不过几十万而已!”
听到此处,我也只能苦笑了,“那就不奇怪绥署阻拦法肯豪森去视察了!真不知他们现在准备怎么掩盖?”
“忻口等几处有样板工程!反正你又没去,骗骗洋鬼子也许能行。”
原来民国时就有面子工程啊!这可是防御工事!我哭笑不得!
“那里的工事只能靠晋绥军将领们战前努力了!而这里的工事款项?看来我只能去敲敲委员长的竹杠了!只是用于山西?恐怕很难啊!”
“再由委员长出钱的确不大可能了,特别是知道阎主任刚贪了他的钱以后;不过贤弟还忘记了另一位山西老乡可以敲敲!”
“山西老乡?阎主任哪里肯定不行,不知宜生兄说的是?”
“庸之。”(孔祥熙,字庸之,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
“对啊!我怎么把我们的财长给忘了!那可是财神爷啊!”
“还是贤弟的大姐夫!”
“哈哈哈哈!”
说话间我们走上高处,登高一望,从山西到河北、由高到低的山势一览无余;低头看见下面的娘子关(旧关)残骸,我猛然醒悟!
“我明白了!我以前搞错了,这娘子关只是旧时代的关卡,现在根本没法守,要守只能在沿山势构筑一道道阵地,守山!”
“呵呵,这就是请贤弟爬山的意思!两侧山势险峻,许多地方即使上面没有守军也很难攀登,控制山地就控制了下面的通道;何况贤弟看,这里这么多山头,从河北进山西依此增高,一个个攻?呵呵!”傅作义笑着说。“走,看看弟妹的手艺去!”
云雁虽是新学绘制,但依靠以前的美术功底,这制图到还过得去。当然,这评论又使我遭到粉拳一击,只不过似乎比平时轻了许多。但我却一下子凉到心底,“宜生兄,这地形虽然对防守方极为有利,但你看这地理,石山?”
“贤弟不用担心,只有这近处几处算是石山,远处那些都有很厚的硬土层,中原大战的时候愚兄,呵呵。。。”傅作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原来如此,那我就放心了!”等云雁修正娘子关附近地图之后,我们的车队穿过石门后转而北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