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追根溯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庶说到此处,抱起酒坛猛喝了几口,跟着一抹嘴角,苦笑着问我,“我是不是很没用?本以为凭我一己之力就能力挽狂澜,救好友脱离苦海,却没想到到头来,害得好友惨死,自己更是背负上了朝廷钦犯的罪名,更白白辜负了娘亲的期望娘亲的最大希望就是我能像父亲那般投身朝廷,能为百姓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些好事,但事到如此,以我朝廷钦犯,待罪之身,在永不叙用之列,又谈何投身朝廷,报效百姓?”
听徐庶说完,我也是唏嘘不已,想了想,对徐庶道:“徐兄,想没想过,事到如此,这一切都是谁的错?”
徐庶本来正在往碗中倒酒,闻言怔了怔,说道:“还能是谁的错,自然是我,要不是我自以为是,也不至于让好友枉死,也不会辜负娘亲希望……”不待徐庶说完,我一声冷笑,仿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般,一口打断道:“徐兄如果真的这么想,就大错特错,我想徐兄此身也不必再报什么希望了,倒不如醉死酒间,来得痛快。”
徐庶突然放下了手中酒碗,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仿佛再等着我的下文。
我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说到底,酿成今日之局,该负最大责任的就是当今朝廷,若非它买官鬻爵,透顶,又岂会让百姓流里失所,朝不保昔?如今灾不断,它还不知体恤百姓,与之同甘共苦,反抽以重税。昔日周兄所说,虽不尽然,却也道尽世间之所以然,其实百姓所求再简单不过,只求一日三餐温饱,只要还有一口饭吃,谁愿冒着杀头的危险造反?
“我心知徐兄对黄巾乱民,心存成见,徐兄仔细想想:如不是昔日那人感徐兄娘亲一饭之恩,愿舍命要救,徐兄焉能活到今日?人心都是肉长成,谁不知恩图报。反而是徐兄口中的太守,不思守土之责,率先卸任而逃。兄弟父亲临危担起守城大任,虽未能力挽狂澜将于既没,力撑大厦将到既倒,但光是这份胆气,也足够让人敬佩的了。说句实话,当时情况太守既逃,兄弟父亲完全不必那冒险顶替太守担起守城之责,若非他心怀百姓,又岂会有此举?想来当时他心中想得更多的并非是朝廷,而是百姓。
“再说徐兄先前说过的与权贵勾结的贪官,仔细想来,只怕他这官也是用钱捐来的……”我话刚到此处。徐庶不可思议般的望着我道:“赵兄如何得知?这事也是我暗中调查得知。”我苦笑一声,道:“若非用钱捐来,又岂会这般执着于捞钱,想必是急于回收成本吧?”“成本?”徐庶显然第一次听见这般新鲜的词汇。

我微觉得有些尴尬,有意引开徐庶的注意力,接着说道:“有句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如回家卖红薯’,像这般只知收刮民脂民膏的贪官要来何用?如果如今的朝廷所用之吏都是这般,朝廷到如此程度可想而知?上至朝迁,中至太守,下到地方父母官,从上烂到下,从头坏到尾,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当今朝廷都能明目张胆地卖官鬻爵,下面的太守刺史什么的所干的勾当就更可是可以想象了。”
“如今的朝廷好比是将倾之厦、覆巢之卵,可谓是危在旦昔,自顾不暇,又如何有时间管你这个在逃钦犯?徐兄就睁大眼睛瞧好吧!看这大汉王朝,如何被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各方诸候埋葬!若真等到改朝换代之时,徐兄这钦犯的身份自然就烟消云散了,如果兄弟真的想为百姓做点事,以兄弟惊世之才,说不定还可以在乱世中创一番功名也说不定,兄弟又何必为这‘钦犯’虚有其表的罪名而耿耿于怀?”
徐庶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我,张着嘴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等过了半天,他才缓缓说道:“赵兄是说……”
我并没有看他,只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这天要变了!”徐庶眼中尽是复杂的看了我一眼,突然拍了一下大腿,吓了我一大跳,兴奋之极地说道:“常山赵子龙不愧是常山赵子龙,果然名不虚传,能一眼将天下大势看得如此清楚透彻,除了我那两位同窗好友,天下只怕还难有他人……”
“徐兄哪里是看不透?只是不愿看透罢了,正如当今天下大多数人,总是对当今朝廷存着一两分幻想,毕竟有大汉在一日,大家总还有一个盼头,盼着像汉光武帝刘秀般会有中兴之日,但如今的大汉已经是积病难返,积疴已重,内忧外患加在上起,纵使是高祖复生,文景或武帝在世,只怕也回天乏力了。”
(不好意思,兄弟说晚了,已经把徐庶写成瞎子了,将错就错吧,赚点大家的同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