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俄使来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来人向唐宗周报告说:“大人,广东的天地会于近rì起事,他们已经占领了广州城,两广总督福明被杀。天地会已经声称归顺南京,现在正向着广东各地派兵,要将全省都占据。”
唐宗周听了,不由得又是一口鲜血吐出,浑身抽搐,人事不省。汤守谷急忙上前扶住他,大声叫道:“来人,来人,快请医生来。”同时又挥手令报信人快退下。
仆人丫鬟们都围了上来,忙前忙后的好一阵混乱,这时医生匆匆地赶来,给唐宗周针灸,又给他灌下了几味救急的药,然后,他为唐宗周仔细把脉,最后站起身来对汤守谷说:“唐大人脉象散乱,已属弥留之状,我看大限已至了。”
汤守谷大吃一惊,送走了医生,走到床前轻轻地呼唤,唐宗周终于慢慢地苏醒了过来,他对汤守谷说道:“皓若,我不行了,取纸笔来,我要留下几句话。”
汤守谷说:“大人休说这些话,刚才大夫已经说了,你没什么大碍,好好将养一些时rì就会痊愈的。”一边说着,一边却将纸笔拿到了床前。
唐宗周手指无力,根本无法写字,他有气无力地说:“皓若,我说你来记吧。唉,我一生以身许国,不曾给家里置下什么产业,如今安徽的家人还靠着祖上传下来的百十亩薄田度rì,想起这些我心中有愧啊。我身边的私房银子不足千两,都由我的小妾掌管,这都不算什么,对我来说唯一珍贵的就是我这一生积攒下来的文稿,本打算好好整理一下,结集出版,但是这些年来戎马倥偬,始终找不到时间来誊缮。唉,未来必是龙汉青的天下,他会让我的文稿出版吗?”
汤守谷眼中含泪说道:“龙汉青一向以言论zì yóu标榜于世,想必不会阻拦吧。”
唐宗周说:“我死之后,请皓若将我的遗骸与文稿都想办法送回到安徽老家去,文稿如能出版当然最好,如果不能,甚至会给家里带来祸乱的话,烧掉也可以,反正我死之后,大清必亡,到那时谁知会是个什么样子?”
汤守谷说:“你的文稿,我们一定会珍存的,就算不能出版,我们私自刻印也要它流传后世。”
唐宗周说:“皓若,萧天云的大军旦夕将至,赣州无可防御,你不妨派人去与他们接洽,如果他们答应保住你的xìng命,那你就归降了吧,起码也能挽救数万弟兄的生命。”
汤守谷泣不成声:“多谢大人,你……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
唐宗周说:“我死之后,你再替我向皇上写一道遗表,我不祈求他给我什么哀荣,只是要在这道遗表中表明一下心迹,告诉天下人我唐宗周鞠躬尽瘁,为国家为朝廷殚尽了心血,如今兵败身死,乃天道大势所致,非人力所能抗也。”
汤守谷连声答应,这时忽然又有小校前来报告:共和军已经占领万安,目前仍在快速推进。汤守谷只好暂时辞别唐宗周,去处理一下紧急军情,等他处理完这些军务再回来的时候,唐宗周已经气绝身亡。
汤守谷放声大哭,下令全军举哀,为唐宗周吊丧。此时,唐宗周身边的亲人只有一个小妾,其余的家人都在安徽老家。汤守谷将唐宗周的文稿整理收集好,嘱咐唐的小妾妥善保存,然后又代替唐宗周写好了上奏běi jīng的遗表,又写了一封信将唐宗周逝世的详情以及遗言都告知他的家人。随后,他就派了数百名的士兵护送着唐宗周的灵柩以及他的爱妾绕道从湖南返回安徽老家,给běi jīng的遗表和他自己的奏折也都绕道从湖南送了过去。
把这些事情办完,汤守谷就派人前去与萧天云接洽投降事宜。他一边派人去谈判,一边也暗暗地写好了遗书,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告诉亲信的家人在自己死后如何处理遗体。很快,派去谈判的人就回来了,告诉他萧天云说了,只要放下武器,交出赣州,可以保证所有人不死。
于是,汤守谷召集全军的将领们开会,告诉大家他已决定按照唐宗周的遗言,不再抵抗,缴械投降。将领们有的放声哭泣,有的暗自庆幸,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投降。汤守谷将投降的事情安排完毕,回到了自己的后宅,就拿出了自己暗藏多rì的毒药,放在茶水中服下,很快就毒发身亡。他死后,忠孝军全体投降,萧天云顺利拿下了赣州,从而彻底地铲除了忠孝军这么一个毒瘤。
忠孝军被彻底消灭后,长江之南就再也没有可以与共和军对抗的清廷军队了,因此共和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很快就横扫了江南一带,同时将两广、两湖、福建等地统统占为己有,与清廷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势。
与以往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峙不同,这一次罕见地出现了南强北弱的特点,南面的共和军气势逼人,跃跃yù试地正准备着北征;而北边的清zhèng fǔ则是一副被动挨打的姿态,只求自保,毫无进攻之余力。
正因为如此,所以běi jīng紫禁城里的嘉庆皇帝愁得吃睡不宁,辗转反侧,每天都在挖空心思地琢磨如何才能转危为安。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派人去求和,尽管对方很可能不答应,但是能拖延些时间也是好的,于是,他把洪亮吉找来对他说道:“你这次去南京讲和,不管他们提出什么条件你都可以当场答应下来。他们要我退位也可以答应,要朝廷退到关外也可以答应,总之,能拖延些时rì就是好的。只要能争取到时间,朝廷就可以重整兵马,你就是首功一件。”
洪亮吉心知龙汉青绝对没有那么笨,但是皇上的圣旨下来了,自己也不能违拗,因此只好叩头道:“臣一定尽心尽力,不负皇上的一番苦心。”
洪亮吉上路了,嘉庆的心里还是没有底,因为首先不知道能不能争取到时间,其次即使争取到时间能不能有机会重整旗鼓也是大大的疑问。他每天还是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这一天,军机大臣松筠突然来奏,说有俄罗斯国使臣前来进贡,并且这位使臣还说愿意向大清国提供洋枪洋炮,以便对付南方的共和军。
嘉庆一听,心中不由得一喜,这共和军之所以无法抵挡,还不就是因为他们有洋枪洋炮吗?如果大清也有了洋枪洋炮,岂不是就可以抵挡住他们了吗?他略微沉吟了一下,对松筠说:“这俄国使臣是否愿意行三跪九叩礼?”
松筠说:“这个……他,他怕是不肯……”
嘉庆听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虽然大清国如今风雨飘摇,但是依然架子不倒,对于外来的使臣还是坚持必须行三跪九叩礼才能见皇帝,否则就没这个机会。嘉庆并不想破了祖宗的规矩,他对松筠说:“你去与他谈吧,看看他们的枪炮要价几何?就是价钱再贵咱们也得买,不过能压下几分总是好的。”
松筠领旨而去,他在自己掌管的礼部衙门接见了俄国使臣。这位俄国使臣的名字叫做阿列克赛?康斯坦丁诺维奇?达维多夫,是一位伯爵,今年四十多岁,满头的金黄sè须发,身高体壮,声音洪亮,进门后见到松筠鞠躬致意,倒也算是彬彬有礼。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达维多夫就直奔主题,他通过翻译说道:“首相先生,我首先代表我国的沙皇陛下对于贵国的内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关注,并且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以确保你们剿平叛乱。我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陛下在我临行前说过,中国的事情就是俄国的事情,我们要像平定本国的叛乱那样全力帮助中国的皇帝陛下。”

松筠听了,心中又喜又疑,连忙说道:“承蒙贵国皇帝厚爱,我国朝廷感激不尽。不知贵国的沙皇为什么对我国的事情如此关切,这真是让我们喜出望外。”
达维多夫说:“听说你们南方的叛乱是一个叫什么龙汉青的人搞的,他要在贵国推翻帝制,建立什么共和国,搞什么zì yóumín zhǔ,这一切都是我们俄国所不能容忍的。我国一向认为,所谓的zì yóumín zhǔ,所谓共和政体都是大逆不道、荒谬绝伦的。我们俄国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政体存在于世界上,并且愿意为消灭这种政体而竭尽自己的所能。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支持你们的缘故。”
松筠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你们俄国也有皇帝,和我们大清是一样的,咱们都不能让乱臣贼子篡夺了江山,所以咱们应该拉起手来,是这个意思吧?”
达维多夫高兴地笑了,连说了好几声“哈拉少”,他继续对松筠说道:“听说你们南方的叛军从英国人那里获得了枪炮,使得你们的zhèng fǔ军连遭重创,对此我们的沙皇陛下十分关切,他表示应该向中国的皇帝提供俄国制造的武器,从而使得他能够压倒那些叛军。首相先生,我们俄国生产的武器在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威力也是最大的,只要我们的武器运到中国来,你们一定会在战斗中占据压倒xìng的优势,从而轻易击溃叛军。”
说到这里,达维多夫有些心虚地偷偷看了看松筠的表情。俄国的武器一向以粗笨简陋著称于欧洲,与英法等国制造的武器比起来差了老大一截。俄国名将苏沃洛夫有句名言:“子弹是懦夫,刺刀是好汉。”表面上是在鼓吹刺刀见红的勇敢jīng神,实际上也是没办法,因为拼技术确实拼不过人家英法。达维多夫在松筠面前胡吹大气,心里也怕对方知道实情,拆穿自己的老底。
好在以嘉庆、松筠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们虽然被洋枪洋炮打得找不着北,但是对于西方的知识依然贫乏的可怜,欧洲到底有多少个国家,现在君臣们谁的心里也没数,至于这些国家谁挨着谁,谁都有什么特点,那更是无人知晓。所以,达维多夫在这里信口胡吹,松筠竟也听不出破绽来,他反而高兴地连声说好。
当然,松筠也不是傻瓜,他虽然没有国际知识,但是也知道世界上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他问道:“伯爵先生,贵国的枪炮不知每件值银几何啊?”
达维多夫慷慨地把大手一挥:“我国沙皇陛下说了,为了帮助我们邻居战胜邪恶的mín zhǔ政体,我们愿意免费赠送他们需要的所有武器。当然,为了表示我们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我们希望贵国能够在边界划分的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
松筠登时jǐng惕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贵国想要我们做出什么样的让步呢?”
达维多夫说道:“首相先生,我们俄国非常需要一个在太平洋沿岸的不冻港口。贵国辽东半岛的旅顺是一个非常优良的港口,正适合我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希望贵国能够把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满洲地区都划归我国。”
松筠一听,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敲诈吗?那可是满洲人的发祥地啊,沈阳的北陵里还埋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呢,把祖坟都让出去,那是万万不可以的,这件事不用请示嘉庆,松筠就可以干脆地拒绝,因此他摇了摇头说:“此事万万不可,那里是我满洲龙兴之地,祖宗陵寝所在,碍难从命。”
达维多夫的脸上露出了失望并且困惑的神sè:“你们祖先的坟墓那么重要吗?不可以把它们迁走吗?”
“不可以!”松筠斩钉截铁地答道。如果动了北陵,那就等于掘了大清的龙脉,是绝对不行的。他对达维多夫说:“我们祖宗的陵寝至高无上,绝对不可动一丝一毫,否则那与我们亡国没什么区别。”
达维多夫这时才意识到,祖坟对于中国人的重要xìng,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对于中国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于是他决定作出退让,拿出第二个方案,他微笑着说道:“既然是这样,首相先生,我们是否可以另选一个地方来作为我们的港口呢?贵国的与朝鲜东侧接壤的地方有一个港口叫做海参崴,那里也是一个很优良的港口,为此,我们是否把我们的边界定在松花江呢?我们从长白山那里沿着松花江开始划分国界,松花江以东以北的地域归我国所有。这样,你们在沈阳的祖坟不就可以保住了吗?”
松筠一想,那里也不行啊!松花江边那是满洲人的老祖宗完颜阿骨打的发祥地,金代最早的都城上京会宁府就在那里。清代确认金代的女真人是自己的老祖宗,对他们很是尊崇,乾隆那时候还下达过指示,拨款修缮了上京旧城,还派官员前去祭拜呢。难道说这个祖宗咱就不要了?
松筠有心拒绝,但是又怕得罪了达维多夫,唯一可提供洋枪洋炮的来源就这么断绝了。他只好对达维多夫说:“此事关系重大,我一个人难以作主,是不是可以让我请示一下我们的皇帝再做答复。”
达维多夫表示同意,于是松筠就来拜见嘉庆,把会谈的详细内容对他汇报了,然后请他定夺。嘉庆听了松筠的汇报,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满洲是他们的老家,甭管是松花江、黑龙江还是辽河,满洲人都把那里天然当作了自己的家园。现在俄国人闯进来趁火打劫,要割去一大半,这怎么能不让嘉庆肝疼呢?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父亲乾隆最重视满洲,为了保护这块发祥地,他采取严厉措施,布置了千里柳条通,阻挡关内的汉人去闯关东,而乾隆自己也多次回沈阳等地祭祖,嘉庆跟着去了好几次,每次乾隆都谆谆嘱咐他千万别忘了这里是咱们的家,一定把家保护好,别让外人进来。
现在,俄国人要割去一大半,这怎么能行呢?不过,嘉庆转念一想:如今是金条不如窝头值钱的时候,要是不割让土地,那么休说阿骨打的上京,就连努尔哈赤的盛京也保不住了,还是先顾着眼前要紧啊。想到这里,嘉庆对松筠说:“你可以答应他,不过,你要跟他说好,必须要等他们把枪炮都运到咱们这里之后,才能划界割地,否则约定作废。至于这枪炮的数目嘛,我看少说也要十万条火枪,三千门大炮才够啊。”
松筠从嘉庆那里得到了指示,又去找达维多夫谈判。他把嘉庆的条件说了,达维多夫说:“皇帝陛下提出的要求我们都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先草签一个条约,一切等着我们把军火运来之后再正式生效。”
于是,松筠就和达维多夫在一起草签了一份土地换武器的条约。达维多夫高兴地说:“首相先生,我们一定会把军火交给你们的。不过,生产这批军火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再运到这里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希望你们在这一段时间里顶住叛军的进攻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