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前方来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八月的běi jīng依然是暑热难耐的天气,周飞坐在自己家小院的柿子树下,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在读着一封长信。这封信是在前线作战的好友成超寄来的。
周飞和成超都是济南陆军学校的毕业生,而且还是同班同学,两个人都是至交好友。在军界,成超比周飞混得更好一些,他已经是少将了,而周飞还是上校。这一次的中俄战争,成超托了门路,结果从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变成了陆军第十五步兵师师长,到前线带兵打仗去了,这让周飞非常羡慕,他也想能去前线带兵,但是他所在的情报部不肯放人,结果只好依旧还是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面对着一堆堆官样文件在那里消磨时光。[..]
在成超启程出征之时,周飞到火车站去送行,叮嘱他一定要把前线的见闻详细地写信寄回来,成超一口答应了下来。现在,信就来到了周飞的面前,而这已经是第二封信了。
这封信是成超在7月25rì写的,而周飞收到信的时间是8月12rì,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数千公里外的信件都邮寄到了,可见铁路的威力是多么巨大。
成超在信中写道:“周飞你好,怎么样,等急了吧?是不是每天都在盼望我的信啊?告诉你,我真的很想每天给你写一封信,详细介绍一下前线的情况,好满足一下你的战争饥渴症,但是很可惜,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根本做不到。今天,是个下大雨的天气,部队无法展开行动,老天赐给我了足够的时间,我正好可以用来给你写封信。”
“现在,我们正屯兵于叶卡捷琳堡城下,准备开展对它的全面进攻。叶卡捷琳堡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可以说它是俄国用来连接欧亚的纽带,是一座有着将近二十万人口,有许多重工业企业的大城市。叶卡捷琳堡有着坚固的要塞,有很多堡垒,要攻克它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让你更全面地掌握前线的战况,我还是从头说起吧。我们师是7月18rì到达叶卡捷琳堡城下的,从鄂木斯克到叶卡捷琳堡这一路的行军真是让人筋疲力尽。俄国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空旷无人。周飞你还记得吧,当初咱们俩都是尉官,在驻xīn jiāng的部队里当连长的时候,也曾经抱怨过那里太空旷,行军的时候很难遇到人家。然而,把xīn jiāng和俄国一比,xīn jiāng简直就是都市,而俄国几乎就是月球了。当初咱们在xīn jiāng的时候,出外行军,走上一天,总能碰上一个村落,尽管那村落可能会很小,但是在俄国,在鄂木斯克到叶卡捷琳堡的路上,我们行军了将近十天都没有看到有人居住的痕迹。好不容易发现一间爬满了蟑螂和臭虫的小木屋就是相当幸运的事了。在夜里宿营的时候,我们的哨兵好几次开枪驱逐过狼群,这可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辽阔荒凉的国土是俄国用来抵御入侵者最有利的武器之一,查理十二和拿破仑都在这上面栽了跟头,但愿我们不会。”
“当我们在7月18rì,来到了叶卡捷琳堡城下时,我们终于见到了一个像样的村庄,而这个村庄都属于一个人,一个叫米哈伊尔?波利亚科夫的地主,这里是属于他的庄园。在这里,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农奴。”
“在国内的时候,我原本以为俄国的农奴都会戴着枷锁,被监工用皮鞭驱赶着去地里干活,到了晚上,他们会像牲口一样被锁在四面漏风的棚子里,但是这次见到真正的农奴,却是完全的不一样。其实他们就像中国那些租种别人土地的佃户一样,在自己的家里生活着。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不耕种主人土地的zì yóu,也不能离开主人。”
“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老婆孩子,只是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需要给地主干活,然后从地主那里分到粮食。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农奴的生活,觉得他们生活的还可以,并不是忍饥挨饿、饱受摧残。”
“在国内的时候,经常听到像莫洛佐夫那样的人在谴责农奴制,说农奴制难以废除的原因就在那些地主,他们都是阻碍俄国前进的绊脚石,但是经过在这个庄园里大约一周的居住,我吃惊地发现,竟然是农奴们不肯离开地主,是农奴们不愿意废除这个制度。”

“我在闲暇时曾经问过一个农奴,废除农奴制好不好?他说:不好,老爷,现在波利亚科夫老爷养着我们,即使是收成不好的年景,他也会保证我们吃喝。要是离开了他,我们哪里会有这种好rì子过呢?”
“我也曾经问过波利亚科夫本人,他摇着头对我说:他的祖上只有十几个农奴,那时候养活他们很容易。现在农奴繁殖的越来越多,各家老少加起来已经有七八十个了,幸亏荒地非常多,可以随意开垦,否则就没法容纳这么多人。但是如果遇到大旱大涝的年份,他就苦了,那时候土地再多也没用,必须得拿出自己的家底来贴补农奴。波利亚科夫对我说:先生,我们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我是家长,必须管好所有人的死活。我问他是否知道有人呼吁废除农奴制,他对我说:我早就知道,让那些读书人都见鬼去吧,他们从来都不到乡下来,闭着眼睛就在那里胡说。如果真的废除了农奴制,我就让农奴们都去找那些教授们要饭吃。”
“周飞,我说的这些你都没有想到吧?看来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农奴制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种奴隶制度,而是一种人身依附制度,地主和农奴已经成为了彼此依赖的共生关系,如果强行把他们拆开只怕会让俄国大乱的。我现在真的替那些俄国的mín zhǔ主义者发愁了,这样的民众,这样的文化,他们可改如何下手进行改革呢?你不妨把我写的信给莫洛佐夫看看,问问他到底清楚不清楚俄国的实际状况,他所向往的革命是不是有点无的放矢了。”
“好了,扯了这么多与战争无关的事情,下面我该谈谈战事了。我们到了叶卡捷琳堡之后,立即就部署开展攻城。我们派人送去了劝降书,但是被他们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们必须强攻了。我的第十五师的第一个任务是攻克叶卡捷琳堡西南方向的一个堡垒,这座堡垒很大,里面大概可以容纳七八百人。俄国人自己叫它是“巴拉格季昂堡垒”,我们只叫它西南堡垒。在堡垒上俄国人设置了散弹炮,还有大量的前装火枪以及手榴弹。我在7月20rì那天出动了一个团,对这个堡垒发起了进攻。”
“开始时,进攻按照教科书上的套路进行,先用大炮轰击,然后步兵发起集团冲锋。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奏效,我调集了大约三十门火炮,对堡垒轰击了不下十分钟,看上去好像里面已经没有人了,但是当步兵开始冲锋时,堡垒上的散弹炮、火枪和手榴弹雨点般地向我们扑来。当时就把我们的士兵打倒了一片,死伤近百人。步兵团长只好下令停止进攻,继续用大炮轰击,这次把携带来的炮弹都打光了,堡垒被炸塌了半边。我们的士兵再次发起攻击,俄国人的抵抗依然无比凶猛,他们不禁向我们开火,而且还组织了三百多人勇猛地冲出堡垒和我们拼刺刀。我们的第二次进攻也被他们打退了。”
“第一天的进攻失败了,官兵们都议论纷纷,都说俄国人真是悍勇,真的是不好对付。于是步兵团长向我又申请了二十门火炮,想要凭借火力压倒对方。”
“但是到了天亮一看,俄国人已经迅速把炸坏的堡垒加固好了,我们再次用大量的炮弹轰击堡垒,但是始终不能把它彻底摧毁。第二天的进攻还是无功而返。”
“第三天,我决定自己来亲自指挥战斗。我到前面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堡垒,终于发现了它的弱点,原来它的弱点就是用木料太多了。俄国的森林无边无际,他们做什么都喜欢用木材,堡垒也是如此。”
“于是,我和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在一起研究出了土造的燃烧弹。波利亚科夫家的酒窖里有很多纯度很高的伏特加,我们都给他征用了。我们把这些酒放在行军锅里再次加热煮沸,让它的纯度更高,然后装进酒瓶里,用棉花塞住瓶口。然后再次发动进攻,很多士兵拿着点燃的酒瓶,冒着枪林弹雨冲了过去,将酒瓶拼命地投向了堡垒,堡垒最终燃烧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炉,俄国士兵们要么被烧死,要么跑出来逃生,结果都被我们打死了。我们就这样攻占了这个堡垒。”
“好了,先写到这里吧,战斗还在继续,我将把后面的情况一一介绍给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