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火线飞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到了九月中旬,周飞又一次收到了成超的来信。成超的这封信是8月29rì寄出来的。
成超在信中写道:“从上次给你写信,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了,每天都忙得要命,实在是没有办法给你写信,但是每天经历到的那么多的事情又非常想向人倾诉,今天终于得到机会了,我又可以给你写一封长信了。”[]
“还是接着上一封信说起吧,说一说我们攻打叶卡捷琳堡的过程。攻城的战斗进行的异乎寻常的激烈,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俄国人的战斗意志是如此的坚强,以至于令我不得不对他们表示钦佩。”
“我们攻克了那个西南堡垒之后,前面又是俄国人修筑的一连串像梅花一样分布的连环堡垒,攻下这些堡垒才能接近叶卡捷琳堡的城墙。这些堡垒中的俄军特别顽强,他们绝不会投降,只是拼命和我们作战。在每个堡垒上都架设着散弹炮,炮火十分凶猛,一炮打出来,杀伤距离可以达到一百米左右,我们的士兵伤亡惨重。”
“攻打西南堡垒时,已经把波利亚科夫的伏特加都用光了,我们一时找不到这么趁手的燃料,投掷木柴之类的东西显然不行,而牛油菜油之类食用油又难以燃烧,要重新酿酒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上级的命令却是急如星火,要求我们必须在三天之内把这些堡垒拿下来。”
“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一场血肉横飞的激战。我下令炮兵将火炮推到距离敌方堡垒很近的地方,对准堡垒开炮,然后命令步兵就势向前进攻,这样可以使得冲锋的距离尽可能短一些。靠着这个办法,我们在三天的时间里勉勉强强地攻下了两个堡垒,但是还有好几个堡垒在顽抗着。”
“经过了一周的战斗,我指挥的第十五步兵师已经伤亡了将近两千人,占全师官兵总数大约五分之一,而我们消灭的俄国人大约只有七百多人,敌人的伤亡比我们小很多,这让我异常恼火。”
“部队的士气开始低落,很多人都对俄国人的疯狂顽强产生了畏惧感。我知道我有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时刻终于到来了。如果我无法指挥士兵们攻克这些堡垒,我的十五师被别的部队替换掉,那么我今后在军中就将永无出头之rì,因此,我必须背水一战。在8月9rì那一天,我下令组织敢死队,由我亲自带队到最前方指挥进攻。”
“我把进攻的敢死队分成了三个波次,从大约一百五十米的距离上,对敌人发起进攻。我已经计算好了敌人散弹炮的shè击频率,根据这种频率,我给每个波次之间设计好了出发时间。敌人的第一炮可以打掉我们的第一个波次,但是其余两个波次会继续前进,到了临近敌人堡垒的时候,散弹炮又会打掉我们的第二个波次,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机会对着第三个波次开炮了。”
“这就是我设计出来的波浪式冲锋法,其实也不过就是拿着士兵的生命来换取胜利的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已。当这种波浪式冲锋实施之后,真的很有效果,俄国人的散弹炮打了两炮之后,我们的第三波敢死队员就冲到了堡垒边上。这时候火枪或是手榴弹就都不好使了。敢死队员们拼命地冲了上去,和俄国人展开肉搏,由于我们的人数始终占优势,所以一旦进行肉搏,虽然俄国人高大悍勇,但是我们总会把他们全都杀掉,从而攻占堡垒。”
“波浪式冲锋效果明显,但是担任第一第二波冲锋的敢死队员都将非死即伤,因此,没有人愿意在第一第二波次里冲锋。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下令抽签决定,同时对于畏葸不前者立即处决,这种严酷的手段其实是我不愿意采用的,但是俗话说‘慈不掌兵’,如果我心慈手软,那么给全师带来的伤亡会更大,为此我必须狠下心来变成一个魔鬼。”
“我们靠着这种战术,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迅速攻占了其余的几个堡垒,终于来到了叶卡捷琳堡城下。叶卡捷琳堡的城墙虽然不算是很高大,但是却很坚固,据说是德国人帮助他们设计建造的。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有好几个沙皇都是德国人,包括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内,所以德国人帮助俄国制造了很多东西。”
“由于我们师是最先到达城下的,所以我们最先开始向城上进攻。由于我已经领教过俄国人的凶猛顽强,所以这一次我直接下令士兵们采用挖地道的方式攻城。挖地道是古老的攻城方式,现在我们可以赋予它新的生命了。还记得咱们在陆军学校里做过的实验吗?我们曾经把炸药包摆成了尖锥的形状,这样爆炸的气浪就会大部分向前方冲去。这个办法用来炸城墙最好不过了。在古代想要炸掉城墙,必须准确地挖到城下才行,但是那样做总会遭到城上人们的反击。现在咱们用这种新式的炸药摆布方式,可以在距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就把城墙炸塌,可以有效地减少士兵的伤亡了。”

“就这样,我们把城墙炸塌了,勇猛地攻进了城里。结果我受到了嘉奖,杨烈将军将会授予我三等梅花勋章一枚。在城墙被攻破的一霎那,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知道这一次我战胜了命运,我的从军之路今后变得平坦了。”
“在攻破城墙之后,我原本以为这场战斗就这么结束了,叶卡捷琳堡已经被我们攻下来了,我已经在布置士兵进城后该迅速占领哪几个要点了。但是我没有想到,更加激烈的战斗又开始了。俄国人跟我们展开了巷战,这场战斗进行得更加惨烈,更加紧张。”
“在叶卡捷琳堡城里,俄国人拼命地进行顽抗。他们死守着每一处可以利用的房屋、树木、墙壁,极少有人肯于向我们投降,我们在城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我对于俄国人的顽强非常惊异,后来捉到了几个俘虏后才发现他们就是所谓的顿河哥萨克。哥萨克就是一个祖祖辈辈以从军为职业的群体,他们即使是平民也都爱穿着军装,以当兵为职业,一个家族里往往从几百年前就开始当兵了,一直传承到现在。由于他们作战勇敢,所以俄国的沙皇在招募士兵时首先就会考虑到他们。现在,他们来和我们作战了。”
“激烈的巷战进行了整整十天,我们又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现在我那个师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了,必须进行补充才能作战。不过好在我们终于把叶卡捷琳堡给拿下来了。俄国人则全军覆没,他们全军大约两万余人,其中正规军有五六千人,喀山军校的学生有三千多,其余的则是临时招募的平民义勇军。我说的那些哥萨克很多就是临时从察里津、喀山等地紧急招募来的。”
“如此惨烈的战斗让我们所有的将领都对进一步前进产生了畏难的情绪。现在已经是八月底了,天气已经变得很冷了,是的,我说的是‘冷’。现在,我必须穿上棉衣才能在早晨出门。夜里如果不升火,我在屋子里就冷得难以睡觉。”
“我和好几个将领都认为,如果继续向前进攻,那么势必会面临越来越严酷的环境,我们在叶卡捷琳堡折腾了将近一个月才把它攻克,这让车里雅宾斯克、喀山,乃至察里津等地肯定会事先做好布防,因此,继续向前进攻是很危险的,有可能会遭到惨重的失败。我们应该撤回到鄂木斯克去,利用那里的要塞进行防御作战,这样就可以发挥我们的铁路优势,把俄国人的血耗干。”
“指挥叶卡捷琳堡战役的李正德中将也赞成我的看法,但是杨烈上将却不这样认为,他还是像咱们参加过的那次会议时一样,坚持要继续进攻。他断言俄国人不会在每一个地方都如此顽强的抵抗,并且认为如果能够打到察里津,那就可以有力地支持英法联军,甚至可以与他们合兵一处向着莫斯科进攻。”
“我们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一位家学渊源的上将,一位军界最重量级的人物之一,头脑竟然如此简单,真是令人感到震惊。当初制定作战计划时,大家都清楚英法与中国之间不过是互相利用,哪里会是什么真正的盟友?正像你说的,英国人不会愿意看到俄国崩溃,如果俄国的真的要崩溃了,他们会反过来站到俄国一边的。”
“周飞,我们是没有办法违拗他的,因为他是上级,我们必须服从。同时,我们也不能越级上告,那样会犯了军中大忌。因此,现在我们就很需要你了,请你想个办法对上面说一说,杨烈的进攻很有可能导致大败,我们必须停下脚步,回到鄂木斯克固守才行。现在我正式地拜托你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