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撤兵东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11月12rì,在běi jīng的总统府里,一次极为重要的军事会议正在举行。
会议由林阳总统亲自主持,国*防*部*长文勇、外交部长赵强、总统府秘书长余长吉等人都出席了,当然还有白发苍苍的彭冠英老人。[]
林阳总统是个学者出身,从来都没有摸过枪杆,因此,虽然他在法律上是全军总司令,但是对于军事上的事,他一向都是交给职业军人们去处理的,从来都不过多的干预。不过现在这一次可是不同了,因为在中俄战争的前线出现了严重的局面,林阳总统也不得不打破惯例,亲自过问具体的作战事宜了。
国*防*部长文勇首先介绍了前线的情况,他说道:“在内莫夫村战役中,我们虽然打败了俄军,但是并没有能够消灭俄军的主力,俄军依然坚守在喀山。现在,冬季已经到了,我军筋疲力尽,伤亡很大,而且各种物资都难以保持供应,继续进攻喀山显然是不可能了。杨烈已经请求允许他向后撤退,退到了叶卡捷琳堡,在那里整顿补充,坚守待援。”
“哦,杨烈终于要求撤退了?”林阳总统拿起烟斗吸了一口:“他给我们可是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如果不是他的坚持,今天不会出现这种局面的。文部长,你认为我们的部队能够顺利地从前线撤下来吗?”
文勇思考了几秒钟说道:“不会的,不会顺利地撤下来的。俄国人等的就是这一天,他们势必会疯狂地向我们发起进攻,就像当年他们对付拿破仑一样,我们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总统府秘书长余长吉问道:“我们有没有部队派出去接应他们?”
“有,我们可以派出大约五万人去接应他们。”文勇说道:“不过,这也难以阻止俄国人的追杀,我们的部队会遭到很大的损失。”
“看来,当初我们对于杨烈的迁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林阳总统吸着烟斗说道:“我作为全军的总司令,对此没有尽到职责,我应该承担责任。”
“这和您无关,总统先生。”文勇说道:“部队将领的任用一向由我负责。是我考虑到杨烈的资格老,背景深,又是开国元勋之后,所以才会迁就他,没有阻止他的轻率冒进,更没有及时撤换他。这次进攻的失利,责任主要在我,我愿意辞去部长的职务。”
彭冠英在一旁说道:“现在不是揽责任的时候,这些事以后再说吧。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立即派兵接应杨烈,将部队撤到安全的地方才是最要紧的。其他的事情现在都不要提,现在凝聚人心是最重要的。”
陆军总参谋长柯云上将说道:“我们总参谋部认为,杨烈的部队撤到叶卡捷琳堡是站不住脚的。那里早已打成了一片废墟,没有粮食,没有房子,他们很难再那里过冬,必须更进一步向东撤退,撤到鄂木斯克才有可能坚守住。鄂木斯克的卫戍司令周飞到任后,把鄂木斯克的防御工事大大地加强了,同时还尽可能地储存了过冬的物资。因此,我们可以把鄂木斯克变成一个要塞,在这里坚守,吸引俄军前来进攻,化不利因素为有利,争取在鄂木斯克城下将俄军击败。”
彭冠英笑道:“周飞这个小伙子不错啊,老夫没有看走眼,他确实是个人才。”
林阳转向了文勇:“你对于这个作战方案有什么看法?”
文勇说:“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俄军不来进攻鄂木斯克,那么整个西伯利亚将尽属我国所有;如果俄军前来进攻,他们将变成劳师袭远,我们可以以逸待劳,沉重地打击他们。”
秘书长余长吉说:“我认为杨烈应该被解除职务,他不适合继续担任前线总指挥了。当然我们可以给他一点面子,说他是因病辞职,我们必须换一个有能力的指挥官。”
柯云上将说;“李正德中将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我推荐由他来接任。”
林阳点了点头,又征询了一下彭冠英的意见,这时他才说道:“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看,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去做吧。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灰心,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我们一个败仗都没有打,而且平添了两倍的国土。同时,从整体的战争形势来看,俄国还是完全地处于下风的,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正和他们激战,俄军伤亡惨重,我们也给了他们严重的打击。现在,咱们撤兵东归,这只是整个战争中的一个小小插曲。我们还有上百万的后备部队可以调上去,还有大量的作战物资可以使用。财政部向我报告说,我们的国家现在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进入战时体制,生产能力还没有全都转移到军用品上来。就是这样,咱们已经取得这样的成果,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好了,下一步的作战,大家要齐心协力,一定要把俄国人彻底打垮,龙汉青总统的遗愿咱们一定要实现!”

会议结束后,文勇就立即草拟了一份电报发了出去,命令杨烈率领部队撤退到鄂木斯克,而不是叶卡捷琳堡,当然撤换杨烈职务的电文并没有发出去,他打算等着部队撤到了鄂木斯克之后再说。
由于běi jīng与鄂木斯克之间已经架设好了临时电报线路,所以běi jīng的电报立刻就发到了鄂木斯克,然后由通讯兵骑马紧急送往前线。当杨烈接到这份电报时,已经是11月17rì了,乌拉尔山的南麓已经飘起了鹅毛大雪。
对于这份电报,杨烈还有些不愿意服从,他草拟了一份电文,力陈退守叶卡捷琳堡的诸多优点,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一定可以守住叶卡捷琳堡。随后,就派通讯兵骑马赶回鄂木斯克,把电文发出去。另一方面,不管是撤到叶卡捷琳堡,还是撤到鄂木斯克,反正都是要向东走的。所以,杨烈命令部队立即开拔,向着东方撤退。于是,十余万大军拔营起寨,丢弃掉不必要的物资,全军向东行进。这个时候,骑兵师就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了,他们前后左右扈从在队伍的旁边,进行jǐng戒,防止俄军的偷袭,确保大军能够顺利地撤退。
鹅毛大雪整整下了三天,旷野一片洁白,雪后的气温急剧下降了,很快就超过了零下二十度,而这还不算是最冷的时候呢,中**队就在这一片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开始后退了。
虽然棉衣已经送到了前线,但是再厚的棉衣在西伯利亚的严寒面前都会变得单薄如纸,况且有很多部队还都不适应这种严寒,没有在雪地行军宿营的习惯,结果立刻就面临着严酷的考验。
没有几天的时间,冻伤就开始出现了,很多士兵的手脚都被冻伤了,有的士兵由于冻伤过于严重不得不进行截肢。在行军的路上本来居民点就十分稀少,再加上俄国人在撤退时又坚壁清野,把房屋都烧掉了,因此,宿营时很难找到房屋,只能在雪地里住帐篷,有的士兵睡过一夜后就再也起不来了。
与此同时,俄国人的追击部队出现了。他们都是清一sè的骑兵,人人都穿着厚厚的毛皮外套,数百人结成一队,跟踪在中**队的后面,伺机进行sāo然,当然其主要的任务还是侦察。蒙古骑兵师多次对他们进行驱逐,并且杀死他们很多人,但是依然无法阻止他们的袭扰。
当队伍撤退到距离叶卡捷琳堡还有三天的路程时,一队骑兵迎面赶来,传来了由林阳总统亲笔签发的命令:撤销杨烈的司令官职务,改由李正德中将接任,同时命令全军必须立即撤往鄂木斯克。
原来在běi jīng方面接到了杨烈要求停留在叶卡捷琳堡的电文后,高层内部不由得产生了恐慌,他们害怕杨烈在万里之外真的来一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硬是要死守叶卡捷琳堡,那样的话,可是真的要把全军都送进地狱了。因此,无论是林阳总统,还是文勇部长、柯云总参谋长,甚至包括彭冠英在内,大家都对这个杨烈不能再忍受下去了,于是,他们一致做出了决定,不再给杨烈留什么面子了,而是立即撤销他的职务,改由李正德中将接任。
当杨烈接到了这份电报后,整个人都僵住了,他呆呆地伫立在原地足有一分钟,这才把电文交给了自己的参谋长。参谋长看到电文后,强忍着自己的喜悦,对杨烈表示同情,随即派人去通知了李正德中将。
得知了杨烈被撤职的消息,全军上下一时间都有了活力,大家走路都觉得有劲了。李正德命令全军加快向鄂木斯克前进,同时命令驻守叶卡捷琳堡的部队立即放弃那里,和大部队一起撤退。于是,在漫天的风雪之中,在俄国人的不断追击sāo扰下,全军开始向着鄂木斯克走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