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起用肃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未时(下午1点至3点)刚到,兆华便觉得有点饿了,但就在这时军机处送来了近期广西战事的折子,于是兆华顾不得饥饿,开始仔细的翻阅。大部分折子都是捷报,有说“毙敌千人”的,有说“溃敌万余人”的,还有说“斩大小头目十数人”的;而且每道折子皆是华丽丽的文字,如果所言属实,那么读起来确实很过瘾。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清军在广西的战事胜少败多,小胜大败。此时,太平军方面,数万名信徒团结在以洪秀全和杨秀清为核心的高层领导班子周围,敢打敢干,锐意进取,逐次粉碎了清军的进攻图谋。反观清军方面,钦差大臣赛上阿赛学士正在赶往广西的路上;湘军祖师爷、号称“长毛克星”的江忠源正在老家新宁募勇;前敌总指挥向荣和乌兰泰谁也不服谁,各有各的打算;那位擅长用毒的一代牛人兼“笑星”、“坐战”的发明者、广西巡抚周天爵正大量收购烂肠草以资军用;两广总督李星沅眼看匪徒一天比一天嚣张,而自己又被架空成光杆司令,于是没等赛学士到广西便一命呜呼了。
好在赛尚阿即将到达桂林,而江忠源所带楚勇也马上就要参战。兆华觉得如果现在自己看着地图和塘报瞎指挥,没准会弄巧成拙,干脆就让前线的人们去折腾,等赛尚阿和江忠源到了再说不迟。
“皇上,现在是未时正刻了,要不要传膳。”崔公公在一旁小声说道。
“传膳吧。”兆华话音还没落下,只见“背桌子”太监们便将三张膳桌一字摆开。不一会传膳太监们手捧膳盒,从御膳房一路小跑鱼贯而入,把御膳房早已准备好的饭、菜、饽饽、米粥、汤等逐一摆上膳桌。菜照例是五盘,只是比早膳要丰盛些:有燕窝如意肥鸡一品,羊肉丝酸菜锅子一品,海参溜脊髓一品,溜野鸭丸子一品,云扁豆炒肉一品。主食有白糖油糕和猪油馅馒头。
在后世看来,清代皇宫的衣食住行无不奢侈至极,而实事上全在皇帝的好恶。比如慈禧、乾隆两位都比较能吃能穿,而道光皇帝则非常节俭,每次吃饭菜不过五碗。作为道光的接班人何况又在守孝期间,所以兆华现在能吃到的是每餐以“五品”为限。
刚刚吃完饭,门禁太监便来报说郑亲王求见,看来兆华吃饭的工夫,端华已经在外面候了一阵了。
端华带着肃顺走进来,跪安之后照例寒暄两句,便进入正题了。“肃顺,朕早听说你在宗室子弟中素有才名,即便端华不提起,也迟早会让你到朝廷衙门里做些事情。只是不知道的你有什么擅长的本事没有?”兆华先捧了一下这位后来的“满洲第一干吏”。
“回皇上话,奴才虽无大才,也不通文墨但自认为能识人善用,秉公办事所以希望皇上能交代些具体事情让奴才去做,也好多经受些历练。”肃顺有板有眼的回道。
“你都历练了十几年了,再历练个十几年怕都要进棺材了。”说着兆华大笑起来,端华、肃顺也赶紧陪笑。“你觉得如今六部之中那部最为紧要?”
“回皇上话,奴才觉得户部和吏部最为要紧,其中户部事情尤为要紧。”
“仔细说下去。”
“是。如今广西匪乱猖獗,已成为我大清心腹大患。剿匪最要紧的是钱粮,奴才听说皇上已经从内帑(音躺)拨出一百万两,还从淮南盐税中拨出六十万两以资军用,可见朝廷财政已不宽裕。户部历朝以来皆存有弊端,太平年景尚无大碍,可如今夷乱匪乱不断,若不能妥善筹款只怕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徒生更多事端。”
“你和朕想到一块去了。作为宗室子弟,在朝廷患难之际能挺身而出愿意担当重任,朕打心眼里高兴。只不过户部的弊端年久积深恐怕不是那么好解决,不过既然你知道问题的所在怕是已经有了对策,朕现在就命你到户部任职,你看如何?”
“奴才谢皇上成全,到任后必谨遵皇上教诲。”
“速传朕口谕,任命肃顺为户部左侍郎,即日起赴任。”兆华冲着奏事处太监说道。
捞了一个户部侍郎的肥缺,尤其左侍郎还兼管银库事务,肃顺自然是说不出的高兴。不过他此时想的倒不是能捞多少银子,而是如何尽快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做出一件让自己名满天下的大事。之后,兆华继续和他们兄弟俩聊了一会朝廷的事情,目的是试探肃顺的见识。这肃顺虽说在内庭任职多年,有时候也能见上皇帝一面,但在御前畅谈国家大事还是第一次。不过他倒是一点也不紧张,也无所忌讳,详细向兆华述说了底层官吏的,旗人不学无术而爱慕钱财,言谈之中无不充满了对满人的不屑和对汉人知识分子的敬重。在他看来真正的读书人不贪财、不怕死,有德性、有才学,朝廷重要的位置都应以这些汉族士子来充任。
言谈之中,兆华不时流露出对肃顺的赞许。而端华在一旁也不怎么说话,偶尔陪笑一下。
临到最后,兆华冲着端华说道:“肃顺虽然年纪比你小,但依朕看才具不逊于你。日后必将成为我满洲第一干才,平日你和怡亲王他们要多多提携才是。”这句话既抬高了端华,更传递出对肃顺的赏识。
按下端华、肃顺高高兴兴打道回府不表。
却说这曾国藩出宫之后,怎么想怎么不对劲。莫非皇上要责罚于我,那不可能,若是责罚理应早朝时候招集军机大臣商议之后便作出决定。那皇上按下我的折子到底想要干什么呢?曾国藩是何许人,他自然知道这道折子的分量,如果碰上昏君把他革职都是轻的,但如果碰到明君则是另一番境况。直觉告诉他这道奏折带给他的不是大灾祸而是大富贵,尤其是他在得知明日“御门听政”之后。

却说满朝的文武大臣们得知明日要上常朝后,开始四处打听出怎么回事。后又从军机处传出皇上重新翻阅近期剿匪的折子后,大家便心中有数,知道明天要重点研究剿匪这一棘手的课题,于是纷纷回家为明日大朝搏“出位”做准备。
大臣们做功课,皇上也要做功课。按照兆华的打算,御门听政的目的在于嘉奖曾国藩,而嘉奖曾国藩的主要目的一则表示自己虚心纳谏,有错必改,不爱慕虚名;二则是为了广开言路,笼络士心。有清一代,名臣之中顶数林文忠和曾文正的出身不好,林文忠公早已名满天下,为哪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们树立了榜样。此时如果能重赏曾国藩则不仅会给哪些正直淳良的读书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希望,同时也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使大臣们敢说话,尤其是敢说真话。
除此之外,兆华还打算把当前严峻的形势分析一下,尤其是要点出民众疾苦、吏治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大臣知道问题很严重,领导很生气。从而为下一步采取雷霆手段做好铺垫。
兆华琢磨了一个多时辰,还把要说的话反复串了几遍,但心里还是感觉不踏实。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呢?突然兆华想到了杜受田杜师傅。
杜受田是咸丰皇帝奕詝的老师,从六岁算起曾陪伴了奕詝十几年。《清史稿》记载杜受田道光三年高中会试第一名,殿试二甲第一(时称传胪)。其父杜锷为嘉庆时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这一切决定了杜成为那个时代“又红有专”的学者型官员,并由此为道光皇帝看中,于1835年入值上书房成为实际年龄仅4岁半的奕詝的老师。
历史上,奕詝当皇帝后曾这样评价杜受田:杜受田品端学粹,正色立朝。皇考宣宗成皇帝深加倚重,特简为朕师傅。忆在书斋,朝夕讷诲,凡所陈说,悉本唐、虞、三代圣贤相传之旨,实能发明蕴奥,体用兼赅。
这些话充满着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称十余年来恪勤罔懈,朝夕讷诲,看来杜受田确实为此花费了全部的精力。他与奕詝每天相处的时间很长,很可能是失去生母且对肃穆的父皇(注一)有畏惧感的皇四子最亲近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二是称其讲学中经常引据为孔子最推崇而比孔子还早两千年的三代故事,由此可见杜受田的复古的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对奕詝当皇帝后的决策影响极大。
此外,杜受田对奕詝登上皇位也是居功甚伟。《清史稿》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道光让众皇子去打猎,杜受田知道奕詝的骑射工夫不如奕訢,所以嘱咐奕詝要一箭不发,等到父皇问时就说:时方春和,鸟兽孳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也。于是道光帝大喜,称赞说:“此真帝者之言也”,遂决定了立储人选。
等到奕詝登基后,凡大事必和杜受田商量,在他看来杜师傅是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想到这里,兆华赶紧派人把杜受田请来,斟酌一下明日大朝之事。
“微臣杜受田恭请皇上圣安。”
“老师快快请起。”说着兆华就让旁边的太监给杜师傅看座,上茶。
“早朝朕已下旨,今后臣工召对之时站立答话即可。先生是朕的老师,虽有君臣之伦,更有师弟之份,日后坐着和朕说话就好。”
杜受田开始虽然有些诧异,但马上反应过来,道谢后便正襟危坐下来。
自古帝王总是把自己抬得高高的,恨不得和天一样高。实际上,按儒家伦理,天子亦为人爵而非天爵,而君臣之伦、夫妻之伦、师弟之伦也都是人伦,只有父子才算天伦。再进一步说就是儿女孝顺父母是无条件的道德律令,但臣对君忠却不是无条件,君臣之伦的理想境界就是“君待臣以礼,臣侍君以忠”。为了把帝王从高高的神坛上请下来,兆华只有一点一滴的付诸于实际行动。
“这是吏部侍郎曾国藩的一道折子,老师先来看看。”说着,兆华把那本《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递过去。
看完之后,杜受田先是拿出当老师时候的做派,反问道:“皇上以为如何?”
“这道折子所说句句在理,朕打算重赏曾国藩。”
“皇上圣明,昔唐臣魏征有十渐之疏,太宗嘉纳,千古以为美谈。这道折子虽然言辞有不妥之处,但是曾涤生也是本着忠君爱国之心有感而发,皇上若能嘉纳必会在天下士子之中传为美谈。”
接着兆华又把明日想在朝堂上说的话和杜受田商量一番,颇为融洽。之后兆华又请教儒家内圣之学和外王之学的关系等问题,以为下一步匡正道统做准备。一直谈话到深夜,杜受田方才离去。
注一:道光帝教育子女特别严厉,曾经因一点小事一脚踢死了他的长子奕纬,当时奕纬23岁,而其他皇子中年龄最大的奕詝也还要两个月后才出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