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龌龊的库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更,补昨天的,后面还有两更。
…………………………………………………………………………………………
好事一件接一件。早朝刚散,肃顺就来求见。
“启禀皇上,奴才给皇上许下的诺言已经万事俱备只等皇上您的一句话了。”肃顺先卖了个关子。
“怎么个万事俱备,说来听听。”兆华和肃顺谈话从来都是轻松随意的(有书友觉得肃顺说话过于随意,其实若关起门来,清朝宗室和皇帝之间那就是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关系,历史上肃顺在受宠后和咸丰说话是非常大胆随意的,这个可参考有关野史资料)。
“奴才小时候就知道旗人中最有钱的是那些户部管库的人,管库的人中最有钱的是库兵。这些库兵虽然俸禄比别处高出许多,但每年亦不超过二百两,之所以家中巨富全是靠从银库中夹带所得。”
“哦,还有这等事情,你倒是仔细给朕说说。”一听肃顺要讲库兵夹带银子的事,兆华马上来了精神。后世笔记小说多将“库兵夹银”描述的诙谐有趣,兆华还真想验证一下那些野史上的说法是否可靠。
“启禀皇上,户部银库每月开库堂期九次,又有加班堂期多少不等,总算下来每月大概有十四五次,或收银或放款,入库出库以千万计。每一名库兵一个月不过轮班三四期,每期进出库内的次数,多则七八次,少亦三四次。近日奴才已经查实,库兵们每次利用进出银库之机,夹带银两。一般进出一次银库,一人就能夹带五十两子,进出四次则能夹带二百两之多。月轮三期最少进出十二次,那就是六百两,更何况这还是最为保守的数目。”肃顺边比划,边神采奕奕地说道。
“朕听说库兵进出都有堂官监督而且都是赤身,那银子是怎么**去的?”兆华道。
肃顺见兆华来了兴趣,更加有声有色地道:“皇上所说不错,库兵入库,无论寒暑均赤身从堂官公案前经过,入库后,再穿上专门的衣服。但他们搬运力乏可以外出休息一会,出去时仍然赤身,还要张口作声,所以他们所盗之银只能藏在肛门中**去。此中高手,每次能夹小圆锭十枚,足有一百两之多。”
果然是以肛门夹银,可小小的肛门怎么能夹带上百两银子呢,兆华心里颇为不解,于是说道:“你这是道听途说吧,人的肛门怎么可能夹带那么多银子?”
“奴才不敢欺瞒皇上,此乃奴才坐堂时亲眼所见。后来仔细盘问之下,方才知道其中的秘诀。旗人库兵之业,各世其家。年少时,先用用嫪毐之具(古代自慰棒?)淫之,继而用鸡蛋裹麻油塞入,然后再换更大些的鸭蛋和鹅弹。久而久之肛门便加大许多,最后用铁丸塞入,能塞十两重铁丸十枚,这样夹带一百两银子就自然不在话下了。不过据奴才听说,能夹带十枚的非常少见,夹带六七枚的则较为普通。”肃顺说得是栩栩如生,就跟他亲身塞过似的。
听到这里兆华顿时“大汗”,心道,真没想到这库兵原来也是高技术含量的工种。
“肃顺,你做户部左侍郎,兼管银库事务,照例要监督他们搬银。既然亲眼所见,为何不在银库大堂上揭发此事。”兆华板着脸问道。
“回皇上话,非臣不能,而是此陋习自国初便延续下来,若有堂官不能依旧例行事而断绝了库兵们的财路,一定会遭到威胁报复,甚至有身家性命之忧。所以历任户部堂官虽然均清楚此事,却不愿过问。”

肃顺顿了顿,偷偷看了一下兆华的脸色,继续说道:“奴才还听说库兵三年一届,每届四十人,人员必由满尚书点派,点派时须行贿于尚书及尚书左右,一个名额要花费六七千两才能拿下。尚书和左右人员都收了人家银子,所以也就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自然也会包庇此事。”
“真是岂有此理!如此说来,每年仅库兵夹带银两,朝廷岂不就凭空损失四十万两之巨。”兆华勃然怒道。
“皇上请息怒,奴才既受皇上信任之专,自当以必死之心为朝廷办事。此事,奴才已有了全盘考虑,只是担心这些库兵都是旗人,所以才仔细筹划了些时日。奴才知道,若不对他们下重手则难以根除,但若是下重手,又担心和库兵有瓜葛的各色人等拿着《大清律》和奴才说事,所以奴才想请皇上授予奴才便宜行事之权,并派出步军衙门兵丁协助奴才办理此事。”
看来肃顺真是要干一票大的了,兆华心里暗暗高兴。
“准了,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库兵窃银的问题朕都会答应你,事成之后朕另外有重赏。”兆华痛快地答应了肃顺的请求。
“奴才谢皇上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肃顺谢恩后,自出宫去。
刚刚走到门口,却被兆华叫住:“这件事情一定要办得干净利落,越快越好,不要节外生枝。”
肃顺眼珠一转,忙上回道:“奴才明白。”说完大步走向殿外。
出宫之后肃顺按照计划好的步骤,让家丁去到步兵统领衙门给端华报信,接着他便独自一人返回户部。
到户部大堂之后,肃顺径直走到尚书孙瑞珍跟前,悄悄把皇上的口谕和自己的主意说出来。肃顺觉得,这样的大事,若不和自己顶头上司打个招呼,一旦半路生出枝节会不好收场。
孙瑞珍当了一辈子官,为人处世早已锻炼得十二分的圆滑世故。肃顺边说,他边琢磨,等肃顺把话说完后,他二话不说,拍着胸脯打包票。
“肃学士年轻有为,办事果敢,深得今上信任。能有肃兄弟这样一位好帮手,真是咱们户部和老夫我的福分啊!这件事非同小可,兄弟可放心去办,大堂之上自有老夫亲自坐镇。”
从“肃学士”到“肃兄弟”,再到“兄弟”,孙尚书的说话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就有劳老尚书了。”
说完肃顺便带了几个人直奔大堂后面仅一院之隔的户部银库。
作为户部尚书的孙瑞珍非常清楚,自己虽说是户部的“老大”,比肃顺官大一级。可肃顺毕竟是宗室,是顾命大臣、御前大臣、步军统领、铁帽子王端华的亲弟弟,而且这件事有皇上的口谕,无论自己愿不愿意,都是板上钉钉的事。何必自讨没趣呢?
自己最多损失些孝敬银两,可肃顺却是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啊!
孙瑞珍深深懂得,按照肃顺的主意,将会彻底断掉库兵世家的财路,库兵们一身的“绝学”从此再无用武之地。
这不仅得罪了现在的这几十名库兵,同时还得罪了那些“苦练内功”十几年,打算到银库大展身手的成百上千的后备库兵们。若此事肃顺不能斩草除根,那么后半辈子可就要过着整日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所以孙瑞珍一句,“大堂之上自有老夫亲自坐镇”不仅让肃顺心存感激,而且把这件事的风险、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当然最终的功劳也就和他无关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